APP下载

辽东地区灵芝栽培技术

2022-11-24范俊岗赵济川高英旭

辽宁林业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孢子粉灵芝菌丝

赫 亮,范俊岗,陈 罡,赵济川,高英旭,2*,刘 穆,任 川

(1.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32;2.辽宁省森林保护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032;3.本溪市林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本溪 117099;4.国有清原满族自治县大孤家林场,辽宁 清原 113305)

灵芝Ganodermaspp. 为灵芝科Ganodermataceae 灵芝属Ganoderma木腐类真菌,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江西、安徽等地。灵芝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其所含生物活性成分如灵芝多糖、灵芝三萜等一直是医药、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市场上野生灵芝往往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于是灵芝人工栽培开始逐步发展起来。我国人工栽培灵芝已有60 多年的历史,一些仿野生栽培技术以及温室栽培技术也日渐成熟起来。现阶段辽宁东部地区林下食用真菌类栽培主要集中在木耳、蘑菇等方面,对于灵芝的林下仿野生栽培较少,大棚栽培规模也相对小,种植技术尚缺乏有序引导和科学规范指导。本文在现有灵芝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辽东地区的灵芝林下及大棚栽培技术,供种植者在生产中借鉴参考,逐渐实现灵芝规模化生产,以期为辽宁省东部地区灵芝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辽东地区灵芝种植的优势

辽宁东部地区系长白山脉西南部的延伸,该地区降雨充沛,植被茂密,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60%,其气候和环境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灵芝。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的深入推进,辽宁东部地区森林资源得到了合理的保护,森林生态效益明显改善。随着农林经济产业转型发展,依靠森林资源脱贫致富的优势日益突出,当地食用菌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已有许多林农开始选择利用温室来种植灵芝。如何提升灵芝栽培产量和品质,推动灵芝产业向绿色化、有机化、天然化发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 菌种生产与制备

2.1 菌株及培养基的选择

栽培品种宜选择松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和赤灵芝Ganoderma lucidum。母种培养基为常规PDA 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基质采用柞木的木屑或者原木、枝丫粉碎加温蒸煮后进行晾晒,晒干后攒成大堆固料备用。栽培种培养基配方为木屑28%、棉籽皮37%、麸皮18%、玉米芯10%、玉米面3%、石膏2%、过磷酸钙1%、石灰1%,含水量65%。

2.2 菌丝培养及菌包制作

母种培养基制备好后,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新鲜松杉灵芝或赤灵芝,在无菌环境条件下擦拭表面消毒后选择菌柄与菌盖结合处,剥离表面组织,取2~3 mm 小块接种在母种培养基上,22 ℃的恒温培养箱中培育5~7 d 后便可长出菌丝,待10 d后培养基表面长满菌丝,放入2~4 ℃的冰箱中保存备用。分离成功后的母种,还可以在试管斜面培养基上扩大繁殖1~3 次,从而满足生产上的需要。

将制备好的栽培种培养基装袋,每袋装湿料1.2 kg,常压灭菌要在100 ℃保持10~12 h;采用高压锅蒸汽灭菌时,要在0.15 MPa 压力下120 ℃保持2~3 h。无菌室冷却后接种灵芝菌株,接种时要迅速,立即扎口。按常规方法进行发菌,在发菌期间,培养室温度宜控制在26~30 ℃,空气相对湿度为40%~65%,每天进行通风,发菌培养15~20 d 后即可稍微解松袋扎口绳索,制作好的菌包室温保存待用。

3 灵芝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

3.1 林分及环境选择

灵芝林下仿野生栽培宜选择落叶松或红松纯林林下,其次为阔叶混交林下。最适宜栽培的林分条件为坡度小于25°,坡向为阴坡半阴坡,土层为厚土层,枯枝落叶层大于5 cm,土壤为弱酸性。林下仿野生栽培过程中,林内空气温度在20~25 ℃,空气湿度大于75%;土壤表层温度为20~25 ℃,湿度大于60%,林内透光度为0.6~0.8。

3.2 林下仿野生栽培及管理

5 月下旬将菌丝生理成熟的菌包放置在已选择好立地条件和林分密度的林分内,顺坡行间摆放为宽80~100 cm,长30~50 m 的双层菌包,菌包间距为5~10 cm,在其上覆土与枯枝落叶的混合物1 cm,并保持表面湿润。6 月下旬幼芝陆续破土露面,水分管理以干湿交替为主。若加盖透气性薄膜,夜间要盖上薄膜保湿,白天打开。若有条件安装微喷,每天早中晚各喷水10~20 min,以保持林内空气和地面的湿度。当子实体菌盖边缘开始变成红褐色时,则减少喷水。可根据选择的环境条件搭设防雨棚和遮阴网,以避免降雨和光照造成的不利影响。管理期间,可进行人工除草,忌使用除草剂。如管理得当,林下仿野生栽培灵芝可连续采收2 年。

3.3 采收及晒干

当灵芝子实体菌盖边缘黄白色生长圈开始消失,颜色由浅变深,整个菌盖呈红褐色,并有褐色粉末状孢子不断散发时,即可采收子实体,采收时用果树剪从菌柄基部剪下,为了保证质量,采收要在子实体完全成熟前完成。晒干是灵芝采收后的重要环节,也是灵芝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露天晒干法为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即置于地面塑料膜上均匀摊晒,条件允许也可利用烘干机在45~55 ℃下进行烘干。晒(烘)干时要求菌盖表面保留孢子粉,可适当除去其表面杂质,注意菌盖不能用水冲洗,否则会降低商品价值。如果不能晒干或阴雨天较多,可在较强的通风条件下阴干,以防止其发霉,进而影响产品新鲜度。灵芝的分级可依据菌盖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划分。

4 灵芝大棚栽培技术

4.1 覆土栽培

选择林缘外侧较平整的农用地带整地、建棚、做栽植床。一般大棚长40 m,宽6 m,高3 m 即可。4 月下旬将菌丝生理成熟的菌包移入大棚,除去菌包袋,将接种面朝上放在已经做好的栽植床内,栽植床宽1.5~2 m,深20~25 cm,菌包按序摆放,间距为20 cm 左右,覆土3~4 cm。覆土后需尽快补水保湿,每天喷水3~5 次,每次喷水量不宜过多,喷水量以保持土层潮湿为宜,如遇高温干旱天气,则需要根据棚温湿度适当增加喷水量和喷水次数。在严格控制土壤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同时,适时通风换气,以免造成子实体腐烂。

4.2 出芝管理

灵芝子实体生长期间土壤含水量应为60% 左右,空气相对湿度约为90%。如喷水过猛造成菌包外露应及时用土覆盖。土壤表面不能有积水,长期积水会造成菌包内的菌丝坏死。同时,菌包覆土后还要合理控制棚内温度,当棚内温度超过30 ℃时应及时加盖遮阴网;当棚内温度低于24 ℃时,盖严塑料棚膜以增加棚内温度。可利用遮阴网的厚度来调节棚内光照强度。

当幼芝陆续破土露面后,依然要保持棚内适宜的栽培条件,即当大棚内温度在25~28 ℃,空气相对湿度85%~90%,光照强度为4 000~5 000 lx,每日通风时长60~90 min 时,大棚内栽培灵芝的生物转化率、优质率、子实体产量与活性成分达最佳。

为使栽培的灵芝个大、形好、盖厚,从灵芝现蕾开始,要进行间苗,即去势培养,可以采用切割法或烫烙法。去势培养的原则是同一菌包上只留一个生长健壮、无畸形、个大的菌蕾。注意期间勿用手触摸灵芝菌盖。当灵芝菌盖边缘白色生长点逐渐收缩不再增大时,可把灵芝菌包从菌床覆土里拔出,让其暴露在空气中,增加氧气供应,加快营养运输,以促进灵芝菌盖增厚。

4.3 子实体采收与孢子粉收集

大棚栽培灵芝子实体采收及晾晒方法同3.3。当灵芝子实体边缘的白色生长圈消失、有少量孢子粉弹射出来时,开始进行灵芝孢子粉的收集。可采用风机吸附收集法进行收集,即当灵芝孢子粉弹射时,在灵芝栽培床上搭建小拱棚作为出芝棚,将风机吸入口绑在塑料膜一端,另一端留有通风口,出芝棚内地面最好铺上塑料薄膜隔离泥沙。风机一般放置在栽植床之间的作业道上,风机数量和功率视栽培面积和出芝棚数量而定。打开电源,利用风机造成负压便可进行收集,其优点是可在多个出芝棚同时进行收集。

猜你喜欢

孢子粉灵芝菌丝
春天来了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菌草灵芝栽培技术
同仁堂牌 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
同仁堂牌 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同仁堂牌 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
新型抗菌肽菌丝霉素纯化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