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看待年轻人的『梗言梗语』

2022-11-24任冠青

时代邮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网语波波年轻人

文 任冠青

某种程度上,掌握更多语言体系的人才是鲜活、好玩的,是更加真实、立体的。

“几天不冲浪,都不知道大家在说什么了。”一个朋友聊起自己的“热梗错失恐惧症”,笑称刚搞明白什么是“我真的会谢”,才发现还有“退退退”“栓Q”在等着自己。这些年,网络热梗是如此之多,以至于有人专门成立了中文网梗博物馆。那么,我们该怎么看待年轻人的“梗言梗语”呢?

我认为不必高估网络热梗的生命力和杀伤力。回顾一波波网言网语,会发现很多都有自己的保鲜期。比如,几个月前还风头正盛的“绝绝子”,如今也俨然“往事如风”。因此,没必要太过担心这些词语会造成语言污染。要相信,汉语有着自身强大的自净能力和更新机制,那些经不起时间检验的流行词自然会淘汰,无需过于紧张。

中文世界本身就是包罗万象的,既有严谨精确的表达,有洗炼考究的语句,也会有接地气的、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这些语言风格适用于不同的交流场景,没有绝对的高低之分,它们在不同方向拓展了语言的更多可能性,应当被包容和欣赏。比如,一些火遍全国的“方言梗”,就能成为人们了解一个地方文化的契机。另外,网言网语和阳春白雪的表达并不互斥,一个人完全可以在网上“吃瓜”时花式玩梗,在群组聊天时疯狂斗图,在身处山川美景时忍不住引用苏东坡或李白的诗词。

某种程度上,掌握更多语言体系的人才是鲜活、好玩的,是更加真实、立体的。仔细打量社会上流行的热“梗”,会发现它们并非都是“火得莫名其妙”,很多网言网语都承载着值得被关注的社会情绪。比如,有段时间流行的废话梗,传递的是大家对网络上一些低密度信息的讽刺;每当有专家发表一些不靠谱的建议时,类似“建议专家不要建议”“说得很好,下次别再说了”等热“梗”神评,是在表达网友对空洞的、不切实际的观点的不满。

换个角度想,若不是一些不当社会现象激发了太多人的吐槽欲,这些网络热梗又怎会广泛传播开来,引发这么多人的共鸣呢?因此,对于热“梗”的流行,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分析其背后折射的社会心理,推动营造更加开放、坦诚的公共讨论空间。

很多人批评网络热“梗”是因为担心它们会让中文庸俗化、肤浅化,使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危机。但实际上,加强年轻人的传统文化修养,关键恐怕不在于减少网络热梗的传播,而是从小培养孩子对语言的审美和感知能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好奇与热爱。

最近几年,我见过一些优秀的大学老师“触网”。有意思的是,这些老师在讲课时也会玩“梗”,可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传达汉语之美,还会因此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创造寓教于乐的欢乐气氛。可见,网络热梗和传统文化相得益彰。

中文之所以能传承千年,拥有持久的生命力,离不开其兼收并蓄的特点,汉语也有着自身吐故纳新的方式。对于一波波网络热“梗”,我们不妨用更加淡定、包容的态度看待。

猜你喜欢

网语波波年轻人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和波波一起过生日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年轻人如何理财
波比和波波池
年轻人
波波熊和OK兔(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