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果茨基心理学方法论及其影响
2022-11-24王光荣
王光荣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兰州 730000)
维果茨基 (Лев Семёнович Выготский,1896~1934)是前苏联早期杰出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著名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20 世纪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 在世界众多心理学家中,维果茨基的学说独树一帜,他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心理学方法学、心理学史、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艺术心理学、思维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缺陷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病理心理学、心理语言学、 心理技术学等广阔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给心理学留下了宝贵的鸿篇巨著,计有著述186 种300 多万字。维果茨基的理论和丰硕的研究成果是苏俄现代心理学思想的重要源流, 也是足以对世界心理科学产生久远影响的人类精神财富(刘华山,2016)。
维果茨基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心理学理论家和实验者,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心理学方法学家。维果茨基从1924 年进入莫斯科心理研究所成为一名专职的心理学研究者到1934 年逝世,在他为之献身的心理学领域辛勤耕耘仅仅10 年, 然而他所收获的成果却是令人惊叹的丰硕。 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或者更确切地说,一个奇迹,我们不得不关注维果茨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取向(高文,1999,p46)。这就是说,维果茨基不仅致力于解决心理学发展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而且更为关注对心理学具有重大意义的方法论的问题,并将后者视为未来心理科学大厦的基石。
1 维果茨基心理学方法论的体系
心理学方法论的研究是维果茨基早期关注的焦点。 他曾经说过:“在我们试图理解人类独特的心理活动形式的整个研究活动中, 方法论的研究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方法既是研究的必要条件也是产物,既是研究的工具也是结果”(Выготский,1982)。 维果茨基的思想之所以到今天还具有重要影响, 不仅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理论观点, 更重要的是他提出并践行了一种研究心理学的方法论路线, 这条路线为传统心理学的改造带来了一股清新的变革之风, 对当今世界心理学的发展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维果茨基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分出方法论原则的三种层次:(1)作为所有科学一般方法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 即辩证唯物主义的一般方法论原则;(2)具体科学——心理学的方法论原则;(3)心理学特殊部门(如儿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等)较为独特的方法论原则(Е.Д.Хомская,1997,p112-125)。作为整个科学包括心理学在内的一般方法论, 可视为决定论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质量互变原则等。 作为心理学的具体方法可表述为心理机能文化历史起源的理论。 作为建立在文化历史理论基础之上的更为具体的方法论的形式表现为高级心理机能系统的动态的定位理论等。在维果茨基看来,所有方法论的分析层次都应当彼此紧密地相互配合, 方可建构心理科学方法论的整个大厦。 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本文主要从宏观的视野,即从哲学方法论、 一般科学方法和具体研究方法三个层面探索维果茨基心理学方法论的体系, 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其心理学方法论的精髓, 更能说明维果茨基何以成为苏俄心理学方法论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之一。
1.1 哲学方法论
维果茨基具有很高的哲学素养。 早在青少年时期,他就迷恋斯宾诺莎的哲学,大学时代则热衷于马克思主义。 后来维果茨基在不断地探索和历练中坚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指导思想, 视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研究事业的信仰,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建立心理学的理论基石。在某种程度上说,维果茨基是马克思主义的狂热追随者。 他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是唯一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 而并不是众多心理学流派中的一种,除此之外,心理学就不存在。从另一个角度说,一切真正科学的事物都属于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维果茨基,1978)。 20 世纪20 年代, 维果茨基率先试图提出有可能建立新心理学的主要方法论的构想, 并明确主张应当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
在维果茨基看来,20 世纪初 “心理学的危机首先就是这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的危机……是由于科学的实际材料与方法论基础处于尖锐矛盾而产生的, 危机的实质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维果茨基,1994)。
历史上众多的心理学派别, 虽然对建设心理学大厦做出了这样或那样的贡献, 但由于研究客观对象及实际事实与其方法基础——唯心主义的尖锐矛盾,最终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危机。正如维果茨基所精辟阐述的,“弗洛伊德、列维·布留尔等人学说的实际基础和在这一基础上建立的理论结构之间的矛盾……凡此种种都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危机的烙印——二重性所决定的表现。这二重性来自:科学在积累实际材料方面前进一步,它在理论解释方面倒退二步”(维果茨基,1994)。 通过对心理学现状的反思和批判, 维果茨基认为只有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上方能克服当时心理学所面临的危机。因此,辩证方法在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他的同事А.Н.列昂节夫强调指出的,辩证方法总是维果茨基思维的特点。 维果茨基是一位杰出的辩证学家, 他的著作可视为具有辩证法特色的教科书。 辩证法在他的研究中具体体现为: 辩证统一策略、 辩证中介策略、 辩证反向策略和辩证转换策略(Выготский,2000)。 辩证统一策略的目的是在分析整体性中查明各种对立性关系。 辩证中介策略的目的在于探索那种预先存在某些对立性特点的整体性(客体、概念、条件、现象等)。辩证反向策略以反向分析客体对象为目的,在这种分析过程中,起因与结果(而这也是对立性)似乎互换了位置。 辩证转换策略的目的在于把客体分析为与自己对立的方面。当然,对于维果茨基来说,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并不是教条的或者是从中可以找到心理科学所有具体答案的学说, 这些答案只有在运用辩证原理对人的活动和意识科学地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方可获得, 应用辩证方法进行心理学的研究正是维果茨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遗产之一。法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马克思主义评论家赛夫(Lucien Seve)指出,研究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美学和哲学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意义正是因维果茨基才得以显示出来(О.М.Тутунджян,1989,p139-141)。
1.2 一般科学方法
维果茨基的一般科学方法原则是历史与逻辑统一法, 这是其哲学方法论向具体研究方法转换的中介。 历史方法就是根据历史发展的自然进程来揭示历史规律的方法, 而逻辑的方法则是舍弃发展的曲折过程和偶然因素的方法(张建卫, 刘玉新,1999,p92-96)。
将自身理解为历史的科学、发展的科学是20 世纪心理学的特点之一。为了理解人类心理的发展,描述心理学的倡导者W. 狄尔泰及其追随者曾试图把历史主义的原则引入心理学, 然而他们是从唯心主义立场出发把心理生活解释为纯精神的属性。 同样他们所讲的历史,也仅限于人的精神活动。法国学派虽然把历史主义同心理的社会制约性联系起来,但他们对历史主义的解释存在局限,如E.杜尔克姆把社会视为集体观念的总和,P. 让内则认为协作关系是主要的社会关系。与上述历史主义观点不同,维果茨基的历史主义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方法运用于心理学的一种尝试。他指出,“其实,历史的研究只是意味着将发展的范畴应用于现象的研究。 不论研究历史上的什么,都意味着在运动中研究,这也是辩证方法的基本要求”(Выготский,1983)。 据此,维果茨基认为,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高级心理机能是历史的形成物。“行为只有作为行为的历史才有可能被理解”。可见, 历史的原则就是要求从历史的观点而不是从抽象的观点, 在社会环境之中而不是在社会环境之外去研究意识和心理的发展。由此,维果茨基看到了研究高级心理机能历史的三种可能的途径: 种系发生的、个体发生的和病理学中的(跟踪研究高级心理机能解体的病理过程)。以上就是维果茨基所创立的心理发展整个观点的主要的、 基本的和作为出发点的东西。 正如苏联著名心理学家А.А.斯米尔诺夫所指出的,“正是历史原则构成了他的全部理论的核心,作为苏联心理学家的维果茨基的主要的功绩和他在苏联心理学发展中所做的巨大贡献, 也就在于此”(А.А.斯米尔诺夫,1984)。
维果茨基一方面用历史方法描述人类在自然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的演进历程, 另一方面他又用高度概括的逻辑方法建构了“两种工具说”,从而揭示人类从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过程。“两种工具说” 最初不是来自对心理现象本身的研究,而是产生于对劳动活动的分析。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劳动活动中首先分析出它的工具特征,劳动过程以工具为中介。由此出发, 维果茨基认为,人类有两种工具,一是诸如石刀、石斧乃至现代机器的物质工具。借助物质工具,人类可以进行物质生产并脱离了动物世界;二是诸如语言、符号等精神工具。 物质工具和语言符号的类似性就在于它们使间接的心理活动得以产生和发展。所不同的是,生产工具指向于外部,它引起客体的变化,而语言符号指向于内部, 它不引起客体的变化, 而是影响人的行为。控制自然和控制行为是相互联系的,因为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着人自身的性质。 运用精神工具,人类进行精神生产和心理操作,从而使人类的心理机能由低级上升到高级, 心理机能也就发生了质变。 “两种工具说”是维果茨基探索高级心理机能的理论武器。
1.3 具体研究方法
维果茨基的具体研究方法是其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论通过“历史与逻辑统一原则”这一中介,在心理学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1.3.1 发生学分析方法
维果茨基主张, 要理解心理机能的任何方面都必须理解它产生的起源与历史。在处理这一问题时,维果茨基超越了发展心理学家惯常的做法, 即关注儿童个体的发生与发展。 他探讨了种系发生与社会文化历史。维果茨基使用了发生学的分析方法,考察人的发展起源和历史。
维果茨基认为, 对发展的分析涉及四个相关的层面:第一种分析水平是种系发生分析,种系的发生发展指的是进化时期产生的变化, 一般以几千年上万年为单位。 维果茨基先于当代进化心理学观点指出, 对物种历史的理解, 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儿童发展。种系发生分析将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其标志是工具的使用,尤其是符号形式的心理工具。第二种分析水平是文化历史分析,这是指个体在文化、价值观、 社会规范及技术这样的历史背景中所发生的变化。 这就是当今研究者特别重视的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观点。 特别是他提出的认知即使是单独完成的,在本质上也具有社会文化的特征,因为它会受文化传递给个体的信念、 价值观和智力适应工具的影响。而且,由于这些价值观和智力工具在不同的文化中也是不同的,所以维果茨基认为,智力发展无论是从过程还是内容上来说, 都不像皮亚杰认为的那样具有普遍性。第三种分析水平是个体发生分析,即个体一生的发展, 这也是几乎所有发展心理学家进行分析的层面,主要关注个体特征,如个体的生理或心理需求、年龄、气质等。 第四种分析水平是微观发生学分析, 指的是相对较短时间内发生的变化。 例如,在连续11 周的时间内,每周看到儿童解决加法问题的变化,甚至还能见到儿童20 分钟内,在做几种不同测验时记忆策略使用的变化。 显然,这种分析比传统的个体发生学观点能够提供更为精细的分析。
1.3.2 因果分析法和单元分析法
维果茨基在应用辩证方法建立科学心理学理论的过程中,与其同事一起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在实验研究领域,维果茨基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即因果发生分析法。 发生分析法关注的焦点是心理现象的起源与历史,着重研究事物的发展过程,而不是发展的产物,在运动中揭示其本质。新方法的使用使研究者有可能结束传统的、孤立与静止的研究方法,真正对心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本身做动态的、整体的、相互联系的研究。
在运用发生分析法研究心理现象的过程中,维果茨基从“意识是统一整体”的观点出发,提出以“单元分析法” 取代将复杂心理整体肢解成丧失整体固有特性的各个成分的“成分分析法”。 “所谓单元,我们的理解就是分析的某种产物,它们和成分不同,它们不是对总的研究现象, 而是对这一现象的某些个别具体方面和特性而言是原始的生产要素, 同样地和成分不同, 它们并未失去应该解释的总体的固有特性, 仍然包含我们要分析的最简单的原始形式的总体特征”(维果茨基,1994)。例如,在研究言语和思维关系时,词义就是研究的“单元”,它既是言语的单元,也是思维的单元。 维果茨基认为,用单元分析法取代成分分析法, 进一步为研究者敞开了心理学理论研究的大门, 指明了解决复杂的心理学理论问题的研究路径。
1.3.3 双重刺激法
为了研究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维果茨基研究并提出了双重刺激法。 这个方法的含义在于它有可能揭示心理机能内部的结构。 为此维果茨基采用的不是同一系列的刺激,而是两类刺激:自然的刺激和刺激——手段,它们应当用于组织被试自身的行为。依此方法,如果儿童在第一次实验中出现反射效果,在第二次遇到类似条件但稍有改变的情况下, 能利用第一次的效果做出灵活反应, 就表明他的心理有了新的发展。 “我们把这一方法称为双重刺激功能法,这一方法的实质在于,它用对受试者的行为起不同作用的两类刺激来研究高级心理功能的活动和发展。 一类刺激担负受试人的活动所指向的客体的功能,另一类刺激担负帮助组织这一活动的符号功能”(维果茨基,1994)。正是采用这一方法维果茨基测出了“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而且,维果茨基与其同事正是用双重刺激法对儿童的知觉、注意、记忆、概念等形式进行实验研究。由于采用了双重刺激法,维果茨基成功地克服了心理学因唯灵论和机械论的争论而面临的矛盾。
2 维果茨基心理学方法论的影响
在对维果茨基心理学遗产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无论是苏俄学者还是西方学者都清楚地意识到,维果茨基之所以能在心理学研究中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是因为他自觉地将辩证方法应用于人的心理与意识发展的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更新了心理研究的具体方法。正因为如此,维果茨基所遵循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方法受到世界心理学界的高度重视。
首先,在维果茨基学派研究方法的影响下,西方形成了以克劳斯(Krause)和里格尔(K.F.Riegel)为代表的辩证法心理学派。 里格尔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他在美国积极倡导辩证法心理学,为西方心理学家打开了一扇了解维果茨基、 列昂节夫和鲁利亚等苏俄心理学家思想的窗口。里格尔和他的同事认为,辩证主义构成了一种方法论模式。 在辩证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 里格尔对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进行了修正,即认为,继形式运算之后尚有第五个开放的认知阶段:辩证思维阶段的出现。 另外,在维果茨基历史方法的影响下, 西方心理学家对智力发展进行了再思考:人类智力是基于生物学基础,在获取文化意义和围绕客体的群体活动过程中发展的。
其次, 维果茨基的研究方法对西方的生态化运动的兴起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生态化运动(the ecologica movement) 是20 世纪70 年代末在西方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领域中出现的新取向。 所谓生态化运动是强调在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去研究儿童心理的普遍倾向。 传统的西方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根本的弊端就是脱离具体的环境单纯研究人的心理。到了上个世纪40 年代,美国学者尤里·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提出了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在构建其生态学研究范式时,布朗芬布伦纳公开承认,在丰富多彩的方法论宝库中,自己首选的是维果茨基的方法论。他认为,人的心理也是处在生态环境中, 人的发展离不开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邹晓燕 等,2001,p32-36)。 布朗芬布伦纳所确定的人的发展公式“D=F (PE)”(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函数), 还有他的同事里奇和坎菲尔德(Jack Canfield)等的大量的研究都是建立在维果茨基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之上的, 他们的研究对维果茨基“心理发展是社会历史进程的产物”的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并认为维果茨基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不仅适用于认知领域也适用于其他领域。
再次, 维果茨基作为苏俄心理学方法论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之一, 他的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俄罗斯心理学发展, 也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前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心理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出现了多元化的取向,心理科学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学说曾一度受到质疑, 但最终未能演变为对前苏联心理学的全盘否定, 马克思主义一系列原理对心理学的指导意义还在沿续(王光荣,2012,p944-948)。 前苏联时期的心理学继续享有很高的声望, 维果茨基等心理学家所创立的理论绝非仅仅具有历史的意义, 而依然是鲜活的正在发展的心理学体系, 蕴含在其经典著作中的积极的思想,包括维果茨基心理学方法论的思想,已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文化历史心理学。 正是这个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孕育了当代的社会建构主义,促成了心理学的文化转向, 为当代心理学家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列·谢·维果茨基,2016)。
众所周知, 中国心理学的形成主要受西方心理学的影响。然而,我们也不可否认苏俄心理学曾经和现在仍在对中国心理学发生影响。 我国心理学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一直坚持以马列主义哲学作为指导思想,在其漫长的过程中,前苏联心理学,包括维果茨基的思想起了重要的借鉴作用。早在1928 年9 月我国学者郭一岑从德国学成归国途中, 曾经专门拜访维果茨基供职的莫斯科心理所所长К.Н. 科尔尼洛夫,郭一岑推崇科尔尼洛夫和维果茨基“以辩证法的观点去研究心理学”的创举。 从这个时期起,中国心理学的一批学者如潘菽、曹日昌、朱智贤、刘泽如、阮镜清等也试图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指导自己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心理学界开展学习马列主义哲学,学习前苏联心理学和巴甫洛夫学说。改革开放后,我国心理学在向西方心理学学习的同时,继续重视对苏俄心理学的研究。 80 年代后,维果茨基学派的心理学理论, 尤其是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思想对我国心理学的研究, 乃至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受近40 年来国际学术界兴起的维果茨基研究热的影响,1989 年我国成立了维果茨基研究会,对其思想遗产的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值得一提的是,2016 年正值维果茨基诞辰120 周年之际,我国出版了《维果茨基全集》(9 卷)中译本。 这部译著的出版有助于我国心理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理论界, 以及社会公众比较全面和准确地了解维果茨基的学术思想,把握其理论和方法的精髓,对促进我国心理科学繁荣、 教育事业革新和社会文明进步都将发挥积极作用(王光荣,2018,p195-198)。
总之, 在世界丰富多彩的心理学方法论宝库中维果茨基的方法论堪称无价之宝。 他为揭示人类发展心理的奥秘所奉献的方法论体系, 已铸成了心理学史一座不朽的丰碑, 指导并将永远激励后人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