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增雨和防雹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

2022-11-24林月

江西农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冰雹人工天气

林月

(昭通市气象局,云南 昭通 657000)

1 人工增雨和防雹

1.1 雨和冰雹的形成

雨水的形成需要有足够的条件,必须有足够的水汽流量和空气流量,由于地域限制,干旱地区降水较少。山西地处我国北部地区,年增雨量不足,因此,农作物种植以抗旱作物为主,如小米、高粱等。然而,作物生长仍然需要雨水灌溉,因此,在旱季,可以利用人工增雨来缓解干旱。在增雨之前,云中的水汽必须凝结在一起产生对流才能达到降水量,人工增雨即利用这一原理增加降水。冰雹主要发生在强烈的极端天气条件下。冰雹多为球形或锥形固体,常发生在夏季,当积雨云出现在天空时,上层的温度会下降到-50℃~-30℃,上层云由冰晶组成,下层云中有冷水滴。当温度在0℃以上时,冰晶下降时会穿过冷水滴层,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凝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冰雹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会破坏农作物的果实、树枝、叶子和茎,严重时会毁坏农田,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失。

1.2 人工增雨和防冰雹的原理

1.2.1人工增雨的原理

人工增雨是抗旱的主要对策之一。山西地处黄土高原,降雨量少,干旱频繁,利用人工增雨可以缓解干旱。人工增雨通过人为干预改变云的状态,从而催化增雨,人工增雨有两种方式:一是催化冷云,二是催化暖云。冷云层中有许多冰晶,向云中排放制冷剂,使云中的冰晶增多,达到一定数量的冰晶后,形成一个水质点,在重力作用下下降,从而产生降水。温暖的云催化作用将吸湿性物质排放到云中并最终形成雨滴,暖云的温度必须保持在0℃以上。

1.2.2人工防雹原理

人工防雹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影响该地区能产生冰雹的云层,使云中的冰雹胚不能发育成冰雹或使小冰粒在变成大冰雹之前落到地面;另一种是使用高射炮或导弹将带有催化剂(碘化银)的弹头发射到冰雹云的冷却区。催化剂颗粒起到冰芯的作用,无数的冰芯会分裂成冷却水滴,防止冰雹颗粒变大,减慢冰雹的生长时间,以达到防冰雹的效果。

2 人工增雨作业的重要性

人工增雨的操作对农业生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接下来以位于我国东北部的某地区为例来分析人工增雨作业的重要性。该地区多为寒冷的天气,这极大地限制了当地的开发和流动水资源的利用。近年来,该地区气候不稳定,各种极端天气时有发生,暴风雪、冰雹屡见不鲜。这种灾难性天气已经对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人工增雨作业就显得尤为紧迫。特别是在服务农业生产、支持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和大型活动保障等方面,人工增雨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即有利于开发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保护重要区域和特殊农业区、产品、旅游和其他灾害分区的评估;有利于加强重点地区和重要农季防旱防雹作业,加强动态监测和区域联防,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有利于保护重要生态系统。为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人工增雨作业:一是因地制宜地制定人工增雨常态化工作方案;二是积极开展重点地区人工增雨作业,发挥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库水蓄水等作用;三是完善森林草原火灾、异常高温、干旱等人工增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机制,立即启动人工降水适宜天气作业;四是加强对强对流等极端天气状况监测预警,根据重大事件需要,开展降水天气状况排查演练。总之,制定工作方案,加强技术储备,确保重大活动顺利开展,同时提高军民联合应急保障能力。因此,只有各级部门和各方共同努力,提高行动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3 人工增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1 人工增雨抗旱

为了更好地满足某些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可以科学适度地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在降水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人工增雨的方式促进当地降雨,以有效缓解地面水资源短缺。系统地制定精细化人工增雨抗旱服务方案,可以保障受旱灾影响区域内各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例如,每年春季某地降水量偏少,基本上是小到中雨,甚至无降雨。在这一时期,该地要有效抓住最佳作业时机,有效部署、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通过人工增雨作业的有效开展,使降水量增加,有效缓解春季降水量不足对该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不仅及时补充了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还能对森林防灭火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3.2 人工防雹减灾服务

某地区最容易出现的极端天气当属暴雪和冰雹。冰雹是农作物生长的一大威胁,每次冰雹天气都会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冰雹天气过程往往伴随着雷雨以及大风天气,从而大大加大了冰雹的破坏力,不仅会对农作物造成一定的损害,对受灾害区域内的人和物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人工防雹减灾服务是针对冰雹天气以人工方式对可能出现冰雹灾害的区域的上空云层进行一定的处理,抑制云层中冰雹的形成,使其一直处于液体状态或无法形成较大体积的冰雹,即在落地之前维持雨水或较小冰粒的状态,从而将其对地面事物的损害程度降到最低。

4 人工增雨作业的优化策略

4.1 建立完善的人工增雨作业安全体制

现阶段我国北方各地区也逐步加强对冰雹天气的重视,落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加快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军地协同、齐抓共管的人工增雨天气工作格局,科学规划,统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安全生产是人工增雨天气工作的底线,牢固树立此观念,紧盯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管机制,落实监管措施,提高风险防范和安全作业能力。对各项职责分配到位,增强各部门在人工增雨天气作业中的联系,形成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同时,制定相应的弹药储存机制,对人工增雨作业中需要用到的弹药进行严格把控,定时清点弹药数目并做好记录。对于人工增雨作业中所配备的专业设备,也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安排专业检修人员定时、定点对待用设备进行检测。对于出现故障或存在使用隐患的设备,一定要对设备整体进行详细检查,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2 加强人才和专业队伍建设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人工增雨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在引进先进的作业设备之后,组织作业人员对其进行必要的学习,使其对设备具备最基本的认知,进而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同时,对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配合相应的奖惩机制,着重培养作业人员的应急能力,使其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地思考解决对策。围绕重大科技攻关,加强人工增雨科技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相关专业科技人才。统筹各类专业队伍集约发展,加强基层专业化作业队伍建设,强化技术培训,健全聘用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配强骨干力量。健全人工增雨天气作业人员劳动保护、人身意外伤害和公众责任保险等保障制度,按规定落实补贴政策,保障人员的合理待遇,从而为农业生产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最可靠的技术支持。

4.3 加强天气监察,合理判断作业时机

为了使人工增雨作业能够有效开展,并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及时可靠的天气预报,需要更好地把握住作业时机,气象部门以及各相关业务部门应配合开展工作,严格做好各项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同时,对人工增雨或人工防雹工作的开展程度进行合理定位,对作业量进行明确规定,将作业程度维持在可控范围内。对于监测到的灾害天气要第一时间进行商讨,评测灾害天气的危害程度,并将评测结果及应对措施及时传递给下级部门,还要通过播报形式传递给广大群众,切实做好全民抗灾的准备。

5 结语

综上所述,因自然天气具有不可控性,有时会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带来不可逆的危害。因此,人工增雨作业显得尤为重要,由人工操作来实现对极端天气的控制和改善,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不可控的天气问题。文章分析了人工增雨作业的重要性,结合人工增雨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针对人工增雨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猜你喜欢

冰雹人工天气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冰雹是冰的,却为何出现在夏天
人工“美颜”
谁是天气之子
盛暑天气,觅得书中一味凉
天气预报难题
盛夏冰雹
夏日冰雹
别怨天气热,身上爱出汗,可能是你生病啦!
人工制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