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策略

2022-11-24李娟刘宝宝

江西农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密度高产品种

李娟,刘宝宝

(陕西省周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陕西 周至 710400)

周至县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位于关中的中西部地区,西南地区地势较高,东北地区地势较低,总面积达到2974 km2。当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较为湿润,雨热同期,自然资源丰富,为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然而,周至县玉米单产徘徊不前,经过调查发现,目前,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存在着玉米种植密度不够、种子选择不合理、化肥利用率低、追肥效果差、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加强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合理增加密度,选择合适的品种,指导农民合理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难点

1.1 种植密度不够的问题

制约周至县玉米单产的主要因素是种植密度不够,农户传统的种植习惯是稀植大棒,但是在玉米产量构成“三要素”(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中,提高亩穗数是增加单产比较快的方式。

1.2 种子选择不合理的问题

决定玉米高产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玉米的选种问题,这也是玉米种植的先决条件和基础。目前,农民盲目地选择玉米品种,导致玉米种植后,出现缺苗、苗弱、后期植株生长不良、生长周期过短或过长、玉米产量低或在下茬作物播种时不能成熟等问题。另外,有部分商人为了自身经营利益,将存在缺陷的种子混入种子市场,导致玉米种子存在着质量问题[1]。

1.3 施肥问题

目前,农民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存在着施肥不科学的情况。例如,除种粮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外,部分农民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式,后期不再进行追肥,虽然所施肥料的数量并不少,但是维持的肥效并不持久,无法满足玉米不同生育时期正常的生长需求,导致玉米的长势和产量并不理想。此外,未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施肥方式不对,使得肥料施撒不均匀,导致玉米肥料利用率低,从而造成玉米生长营养不足,影响玉米的产量。

1.4 收获时间问题

周至地区小麦-玉米是一年两熟制,农户急于早些收获玉米,种植完下茬作物后着急外出务工。农户经常在玉米苞叶刚开始变黄、变白时,或者在玉米授粉后45天左右就开始跟风收玉米。早收玉米并未完全成熟,籽粒灌浆不充分、干物质仍然在积累,最主要是的千粒重仅有完熟期的九成,这时收获的玉米成熟度低、不饱实、千粒重低、水分含量高,一般会带来10%左右的减产,而且品质也不高。玉米如果收获时间太晚,也会影响下茬作物的种植[2]。

2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1 合理控制种植密度

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应根据玉米品种的特征特性、土壤肥力和实际生产条件而定。大中穗型品种适宜稀植,中小穗型应当合理密植。如郑单958小穗型品种,中等肥力地每亩留苗密度可达4200~4500株,高肥力地可达4500~5000株;中大穗型玉米品种如秦龙14,中等肥力地每亩留苗密度可达4000~4200株,高肥力地可达4200~4500株。高密度种植需要在玉米6~10片叶时,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玉黄金”进行化控,可以预防玉米倒伏的发生,增产增效。

2.2 科学选择玉米品种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该根据本区域的气候特点、土壤情况、地势、种子的发芽率、生长周期等因素来选择玉米品种,如郑单958、秦龙14、秦龙18、滑玉11等品种在周至县表现较好,抗倒伏、结实性较好,千粒重大,建议在该县推广种植[3]。另外,购买种子时,需去正规的生产厂家购买包衣种子,才能保证种子质量符合要求。

2.2 精细整地,抢时早播

农谚说的好“夏播无早,越早越好”,抢时早播,是夏玉米高产的关键。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翻灭茬或硬茬抢时早播。耕翻后,要进行耙、压整地,以利破碎土块,整平土地。无条件耕翻地块,要采用重耙灭茬,多次耙、耢保墒。周至县玉米高产播种期在6月5日-16日,最迟不能晚于6月20日。秦龙14、秦龙18、滑玉11、郑单958,播量为2.5~3 kg/667 m2,播种方式为旋茬单粒精量播种。根据品种特性、气候特点等,合理规划种植间距(一般行距平均0.7 m,等行距或实行宽窄行),确保玉米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光照、通风良好,由此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肥力中上等的地块,可以合理增加密度,留苗4000~4500株/667 m2,最多5000株;大穗型宜稀植,留苗3500~3800株/667 m2左右。虽然玉米种子是精选,单粒精量播种,出苗率较高,但是为了保证留苗密度,玉米出苗后,及时进行间苗、定苗,还要进行查苗补苗,发现缺苗及时补种,若定苗过晚则会造成玉米抗倒性不强[4]。

2.3 增施基肥,合理用肥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玉米高产施肥是关键。玉米施肥原则是: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粒肥;氮磷钾配合,磷钾肥、有机肥适宜做基肥,播前或播种时施入,氮肥以尿素为主,分期追施,根据目标产量调整施肥量,追肥分两次,穗肥占总施肥量的50%~60%、粒肥占总施肥10%。有条件的配合施用硫酸钾10 kg/亩,或相应的复合肥。苗肥在出苗后30天内,用尿素10~15 kg/亩,结合铲草松土施入。穗肥在玉米出苗50~60天时,用尿素20~25 kg/亩,结合培土施入。有的品种对锌肥较敏感,用1 kg/亩硫酸锌在犁地时拌土全田撒下,或施苗肥时与尿素拌匀施下。

2.4 病虫害防治

周至县玉米种植区域,常见病虫害有粘虫、玉米螟、蚜虫、双斑萤叶甲、地老虎、纹枯病及黑穗病等,对于害虫可应用性引诱剂或灯光来进行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则应当根据病虫害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其中,玉米螟通常出现在玉米大喇叭口阶段,可先用沙土与辛硫磷颗粒1.5%均匀混合,每公顷地使用沙土45kg,辛硫磷颗粒375g,在没有露水时将其洒向大喇叭口,提高防治效果;地老虎可用2300倍液的速灭沙丁乳液20%喷洒;纹枯病使用1300倍液井冈霉素水剂5%,每亩用量25.9 mL,兑水30kg喷雾,或应用1000倍液菌核净40%防治;黑穗病防治可使用多菌灵粉剂50%。

3 推广策略

3.1 形成技术服务体系

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应当构成技术服务体系,一方面可以由科研团队及专家撰写高产栽培手册,根据气候特点、品种特性等因素制定标准生产规程,且应当保证手册图文要点明确、简明扼要,因为要考虑农民的文化水平,或是以画册、视频方式进行指导,以此提高手册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则安排技术人员组建团队,定期巡查推广种植地区,且在播种、收获、抽穗等阶段为农民提供指导,邀请农民参加技术推广活动,为其讲解土地耕作、播种、田间管理等技术,讲解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可获得的经济效益,使农民直观地了解该技术带来的效益。同时,开设咨询渠道,以网络客服与转接热线方式,为农民解答栽培种植疑惑,远程指导农民学习栽培技术。或定期组织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观摩本县实施的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或带领他们参观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技术及成功经验,以提高作物种植水平,带动全县粮食生产。

3.2 推广试验田

玉米高产量、高质量是所有种植户的期望,大范围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基于试验田普及来提高技术成效,实现种植低成本、高效益。具体来说,推广主体与试验田提供者签订合作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利益分配,以及高产栽培技术使用要点,让种植户从内心深处接受栽培技术,这能为技术大范围推广奠定良好基础。

3.3 加强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培训

加强对于农机手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机手的机械操作水平,加强其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培训。首先,在玉米播种时需严格按照规范控制播种量、播种间距、播种深度等关键参数;其次,追肥时要注意把握施肥用量;再次,收割玉米时不能太早,要充分利用后期的光热条件,适时晚收7天左右,当玉米苞叶变黄,籽粒乳线消失,黑胚层出现后进行机械收获,这样可以降低玉米的田间损失率,提高单产。总之,采用机械生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生产产量。

4 总结

综上所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对于农民经济效益、区域农业发展均有重要影响。因此,可从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形成技术服务体系、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玉米病虫害几个方面,使农民加强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认知,进而达到良好应用推广效果。

猜你喜欢

密度高产品种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高产基因
春季调饲料 蛋鸡可高产
3月水产养殖品种市场预测
2月水产养殖品种市场预测
“这小狗是啥品种?”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