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

2022-11-24汪林

江西农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温湿度大棚病虫害

汪林

(铜陵市农业农村局,安徽 铜陵 244000)

大棚技术为蔬菜的反季节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与传统的生产技术相比,大棚为农作物生产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环境,从而使得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不适用新的种植环境。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大棚蔬菜种植能力,则需要深入了解大棚蔬菜种植的技术要点以及各类病虫害防治的相关要求。

1 大棚蔬菜种植现状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逐渐面向有机种植与无公害种植方向发展。

无公害种植就是以绿色环保为出发点而采取的种植技术。该技术要求选择高产量、抵抗力强的蔬菜种子,选种之后对土地进行翻耕整理,确保土壤有足够的水分。播种前对大棚内部进行消毒,采用高温闷棚的方式做好内部杀菌处理,还要适量应用有机肥,避免过多地使用化学肥料,同时做好棚内温湿度的有效控制。

有机种植是应用先进技术种植蔬菜,在蔬菜生长阶段不用农药,维持蔬菜自然生长。有机蔬菜对外部生长环境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种植时不会使用化学肥料与农药。选择未经过处理的纯天然种苗,待蔬菜成熟之后,只有经过认证的蔬菜产品才可以正式进入市场。

2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分析

2.1 合理建棚选种

首先,想要保证大棚蔬菜的种植优越性,就要对建设地点合理规划,远离重工业地区,避免工业生产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与污染物对大棚附近空气土壤造成污染。依托大棚蔬菜种植模式,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其培育的蔬菜能够健康化发展。大棚蔬菜的品种种类对其产量有直接影响,因此在选种期间不应该单方面考虑市场需求,而是要结合地区特征,坚持从土壤营养、气候条件、环境特征等几方面入手做出合理选择。正如有学者研究指出,在当前大棚蔬菜种植中,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了解土壤成分的基础上,从各类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入手做出调整,确保能够合理选择蔬菜种类[1]。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认为可考虑在确定蔬菜品种之后,先在大棚内做小规模的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及时调整蔬菜品种,这样有助于为农户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2.2 地块处理

理想状态下的大棚地块应满足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以及光照充足等优点,所以在种植大棚蔬菜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尤其是在用土方面,可采用耕作层熟土,这是因为此类熟土具有肥力高的优点,有助于快速改善蔬菜的长势。

在土壤问题解决后需进一步平整地块,考虑到大多数蔬菜的根系长度小于20 cm,因此可预留一部分,按照30 cm的厚度铺设熟土,这样可以满足大部分农作物的生长要求。在铺设熟土后及时清理土壤中的石块,一般熟土中的石块直径不应超过2.0 cm。播种前用旋耕机翻地优化疏松条件,满足后期种植要求。

2.3 控制大棚的温湿度

温湿度直接影响蔬菜的生长,一般认为,寒冷的气候可能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所以应该尽量维持棚内温度恒定,例如在中午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大棚内的温度达到峰值,需要做好大棚通风换气,降低温度;到了傍晚温度下降,需要彻底封闭大棚并用草帘覆盖;冬季时的温度偏低,而为了避免棚内农作物遭受损失可采用生火或者直接在棚内搭设加温装置的方式避免温度异常。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棚内的湿度过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而湿度高与农户的种植方式有关,例如部分农户为了满足蔬菜对水分的需求通常会采用大水漫灌的形式,这样的浇水方法会增加棚内水蒸气含量。为解决该问题,可在棚内采用滴灌技术,不仅能够维持棚内湿度均衡,也能避免水资源浪费。

大棚内的温度或者湿度偏高会导致蔬菜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无法快速疏散,因此在控制大棚温湿度的同时必须要兼顾空气流通的问题,例如在大棚升温中可以考虑燃烧具有环保性质的燃料,或者早在大棚建设之前就搭设风障,降低大风的危害。适宜的温度有利于促进蔬菜光合作用,这是蔬菜进行有氧呼吸的重要前提,有利于提升蔬菜生长质量。大棚中的温度变化一般和露地一致,由于昼夜温差大,日间有足够光照、薄膜密闭情况下,大棚内温度提升明细,最高可以达到45℃。阴雨天气下,大棚内增温效果下降,夜间大棚温度最低也会比外界温度高3℃左右。所以,可以采用通风换气与加温措施做好大棚内温度的有效控制,揭开薄膜降低温度,防止日间大棚中的温度过高。

2.4 完善种子处理方案

在大棚种子播种前需要做常规消毒,清除潜在病虫害,并快速隔离病毒传播源,为提高产量奠定基础。目前常见的种子消毒方法为:①温汤浸种,即准备60℃左右的温水,将种子彻底浸泡在温水中,持续20分钟左右。浸泡过程中工作人员连续搅拌种子,直至水温冷却至30℃后做第二次浸种。浸种的时间与蔬菜种类有关,一般番茄、黄瓜等蔬菜的浸种时间约为5小时;而丝瓜、冬瓜等蔬菜的种子要浸种22小时。②药剂处理。采用药物浸泡的方法消除病原菌,一般主要针对农作物常见病害类型进行浸泡,以辣椒为例,为了降低辣椒疮痂病的发病率,可浸泡于2%氢氧化钠水溶液中20分钟左右。

2.5 科学播种

种植大棚蔬菜之前,应对种植区域的土壤加强管理,使大棚蔬菜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下生长,及时处理土壤中的杂质物质,比如残枝烂叶。将有机肥料与生物菌肥施加在土壤内,采用深浅耕翻的方式实现土壤种植层的活化。

2.6 施肥灌溉

按照大棚蔬菜栽培要求,同时应用有机肥、化学肥、生物肥等肥料,做好施肥工作。播种后,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蔬菜出苗率,保证成活率,再按照蔬菜的成长阶段展开追肥。加强对肥料用量的有效控制,避免因肥料施用不当而出现蔬菜生长期间无法吸收营养的情况。对蔬菜进行合理灌溉,要依据当地天气与气候条件,使蔬菜在优越的环境下健康生长。种子发芽阶段需要使用大量水,所以要保证灌水量充足。根系生长阶段,需要控制环境温度,降低灌水量。还要重视花期灌溉,保证蔬菜水分充足,按照地域性土质情况做好排水相关工作。

3 病虫害防治方法

3.1 农业防治

常见的农业防治方法就是轮作种植,这是因为大棚内在连续多年种植某一种蔬菜之后,会导致土壤中积累大量病原,进而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率,所以可以在轮作制度的基础上调整病原菌寄主,有助于降低其发生率。同时要定期开展土壤消毒工作,选择在大棚内的歇茬期,向土壤内喷洒甲醛药液,并用塑料薄膜彻底覆盖,维持48小时左右,可以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虫[2]。但是在采用该方法后,整个大棚需要连续通风两周以上,以降低棚内药物浓度。

3.2 完善物理防治手段

一是种子的处理:在播种前可将种子放在阳光环境下连续暴晒72小时,可以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或者采用药物浸泡的方法,以黄瓜为例,在种植前可将种子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达到降低黄瓜发病率的目的。

二是夏季高温闷棚的方法的应用:维持棚内高温是降低灰霉病、白粉病发生率的重要措施。高温闷棚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在歇茬期彻底封闭大棚的风口,采用大棚膜+地膜的方法进行连续十天的闷棚。这种操作方法的主要优点就是可以提高棚下土壤的温度,最终快速杀菌,而为了杀灭根腐病菌等耐高温的病菌,则可以进一步延长闷棚的时间。

三是温湿度的控制:在蔬菜生长期间为了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将环境温度保持在30℃左右,夜间温度15℃,空气湿度不能超过50%,避免湿度过高影响蔬菜正常生长。通过通风降温,防止湿度过高滋生病虫害,每天坚持通风3次,通风时间为每日下午4点到第二天上午10点,每次30分钟。大棚内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建议不要通风。除此之外,对于病虫害的物理防治,需要做好病苗的及时处理,还可以使用杀虫灯,依靠害虫对光源的喜爱特征,对害虫统一捕杀。

3.3 落实生物防治技术

目前常见的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引入害虫天敌,例如在蔬菜种植中常见的病虫有棉铃虫、菜青虫等,针对此类病虫可以引入赤眼蜂;对于棉蚜等病虫害,可考虑引入烟蚜茧蜂进行防控。在生物防治期间需要了解各种病虫害的品种以及天敌,有针对性地开展生物防控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大棚中蔬菜之所以产生病虫害,其原因来源于土壤环境,如果土壤为酸性,病虫害容易滋生。建议改变土壤酸碱度,使用草木灰中和酸性土壤,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由于大棚为密闭的空间,在做好内部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同时,也要避免外界病虫进入大棚,保持内外隔离,为蔬菜的高品质生长奠定基础。

4 结束语

现阶段在大棚蔬菜种植中,相关人员做好种子处理、控制棚内温湿度以及地块处理等有助于提高蔬菜的产量。针对当前严峻的大棚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形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都是科学有效的手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猜你喜欢

温湿度大棚病虫害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豌豆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
2022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
蛋鸡育雏育成舍环境控制技术
档案库房温湿度记录统计及调控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变电站高压配电智能温湿度控制装置的研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