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理论与实践之基

2022-11-24

关键词:卫生发展

程 莹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241002)

健康是一个具有动态性的宽泛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概念界定为人的身体、心理、道德达到社会适应性的良好状态。人的健康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能够客观映射出人类的生命意识和朴素希冀,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样态,是社会文明进步与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共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20新年伊始,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国上下一盘棋,从全局视野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广泛传播。由此,习近平人民健康思想在总结保障人民健康工作的实践经验中日臻成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准确把握习近平“人民健康观”的思想渊源,对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高效推进新时代人民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之基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文化底蕴,尤其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人民健康思想、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卫生健康理论、中华传统优秀健康文化的精神延续,对其理论来源进行梳理,有利于总体把握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逻辑架构。

(一)承继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民健康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理念,是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哲学基础和价值旨向。一方面,“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是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哲学基础。马克思的所做所言都是以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就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是对未来社会崇高理想的现实追求。正如马克思所言:“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这里,马克思所指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包含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质言之,就是指人的主观意识更多自由,社会关系更加丰富,潜在素质全面提高,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而健康是人类进行一切物质生产活动的前提,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逻辑起点,是人类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核心要义。“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人民健康与社会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因此要通过保障全民健康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另一方面,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价值旨向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民健康理论的精神实质是一脉相承的。“资本是死劳动,它像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力就越旺盛。”[3]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财富的积累是以牺牲无产阶级的身心健康为巨大代价的。正是由于资产阶级的无底线剥削和压迫,使工人阶级缺乏必要的生产资料,致使工人阶级“不可能保持健康,也不可能活得长久”[4]。同样,列宁也十分关注工人阶级的健康状况,他强调“受压迫的被剥削劳动者的利益应当放第一位”[5]295,主张劳动者应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并在1917年10月30日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规定八小时工作制的法令,即《八小时工作制的决议》。由此可见,“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毕生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更是将“人民健康”纳入衡量“美好生活”的重要指标,在承继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健康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20

(二)厚植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卫生健康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中,阐明了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与社会革命的辩证关系,指引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深刻认识到保障人民健康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密切联系。为此,党的历任领导人高度重视人民的健康问题,关注卫生事业的发展,并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健康思想。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充分认识到发展人民卫生事业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将保障人民健康视为“人民的事业”,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发展人民健康事业。为此,他将人民健康事业提升到党和国家政治任务的高度,在《必须重视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的指示中指出:“今后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极力发展这项工作,而且对卫生工作人员必须加以领导和帮助。”[7]176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结合社会主义发展实际,注重卫生事业的时代性,认为卫生事业的好坏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要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下进行改革发展。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卫生事业“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8]145。此外,邓小平还重视科技和教育工作对卫生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确定为“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9]。进入21世纪,江泽民更是提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10]。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推动下,胡锦涛进一步指出要“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11]。习近平在充分继承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卫生与健康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背景,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基层为重点,以创新改革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现人民共建共享共治”[12]101的新时代卫生工作方针。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构建健康中国的系列论述,充分表明保障人民健康是一项需要全民长期努力的系统工程。

(三)扬弃于中华传统健康文化

马克思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健康的理念博大精深,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正是在借鉴和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借鉴了传统中医药文化中的健康思想。首先,在治疗理念上,借鉴传统中医“治未病不治已病”的思想,主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传统中医主张的预防理念,是防止传染病传播的重要环节。习近平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做出重要指示,指出保障人民健康不仅要提升治病水平,更要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坚定不移地贯彻预防为主的治病方针。其次,在诊疗手段上,借鉴传统中医“望闻问切”的理念,坚持中西医并重。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间的治疗差异是现代医学普遍过分依赖技术设备、滥用化学药物,极易出现诊断偏差和“药不对症”的情况,而传统中医中“望闻问切”的手段对于现代医学具有借鉴补充作用,尤其是针灸、推拿等传统技艺对料理身体具有极大的帮助。习近平在继承中医药文化智慧的基础上,强调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治疗理念,“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12]115;另一方面,吸收了优秀古典书籍和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健康思想。首先,优秀古典书籍中包含了大量的健康理念。例如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14]又如,温革在《琐碎录》中将疏通沟渠与减少疾病相联系,认为保持房屋环境整洁则“无秽气”而“不生瘟疫病”。再如,《黄帝内经》中也强调“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等。其次,传统儒家文化,主张天人合一的生命观和身心和谐的整体观。例如,在维护身体健康方面,孔子提倡“八不食”和“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等健康观点,主张对生命健康给予最大限度的关注。又如,在维护心理健康方面,孟子认为君子唯有秉持“中庸之道”,才能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再如,在维护道德健康方面,朱熹强调“大德必寿”,认为道德修养达到一定境界可以发挥延年益寿的效果。总之,不论是优秀古典书籍,还是传统儒家文化,他们都是中华优秀传统健康思想的现实表征,对人们保持健康生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就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健康思想的生动体现。他强调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健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15],进而开辟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

二、实践之源

马克思强调要“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16]。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正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其传承于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优良传统、扎根于中国共产党保障人民健康的伟大实践,总结于新时代人民健康工作的宝贵经验。

(一)传承于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优良传统

马克思认为,社会变革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而人民立场则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回顾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可以看出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价值取向。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就秉持人民群众是革命胜利之根本的理念,提出了“民兵是胜利之本”等著名论断,将人民群众提升到战略主体高度。随后,中共七大通过的《论联合政府》报告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17]健康权益是人民的基本权益,为在全党上下更好地贯彻“为人民服务”思想,毛泽东推出了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卫生工作方针。此外,他大力提倡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革命实践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充分发挥创造力量点明方向。在毛泽东“人本思想”的基础上,邓小平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结合起来,以健康的人民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始终坚持做好卫生工作。随后,胡锦涛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健康是人民的需要,因而“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健康为根本”。之后,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健康作为建设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日益引起重视与关注。尤其是正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人民在卫生健康领域的需求日益突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在卫生与健康领域提出建设“健康中国”等重大决策。为充分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增进人民福祉,习近平提出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现人民共建共享,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综上所述,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工作方针,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接续奋斗,其中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系列论述正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以人为本优良传统的时代传续。

(二)扎根于中国共产党保障人民健康的伟大实践

中国共产党保障人民健康的伟大实践孕育出丰富的历史经验,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扎根于中共保障人民健康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健康理论与实践演化的结晶,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意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人民健康问题,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客观实际,创造性地建立了初级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制度,带领人民群众先后战胜了鼠疫、天花、SARS等传染性疾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继续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改革,不断健全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先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健康安全。进入新时代,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坚持把人民的所需所想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方面,始终坚持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深化卫生医药体制改革,创新卫生与健康治理,走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道路;另一方面,始终坚持共建共享,维护社会公平,将人民群众放在利益至高点,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人民健康。总之,中国共产党在保障人民健康的伟大斗争中积累了丰厚的实践经验,其中所蕴含的价值旨归、工作导向、健康理念、实践路径对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借鉴作用。

(三)总结于新时代人民健康工作的宝贵经验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高度注重人民健康工作的系统性、协同性和联动性,将人民健康工作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方方面面,逐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人民健康工作体系,成为新时代人民健康工作的正确指引。中共中央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注重补齐医疗服务短板,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大力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而不断努力。例如,针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实施“三医联动”政策,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以形成科学合理的医疗布局。又如,为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强调要“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18]。大病医保政策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兜底服务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地降低人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率。再如,针对医改难题,习近平再次强调,“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19]。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实现医改全覆盖,促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切实满足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民众需求。上述枚举的关切人民健康的各类措施,是习近平从治国理政的高度解决人民健康问题的真切体现,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

三、现实之需

未来的发展需要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动力源泉。习近平立足于新时代人民健康事业发展的历史方位、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致力于全球健康治理的道义担当,提出一系列关于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

(一)生成于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需要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包含着人民对高水平高质量的健康服务的需要。在卫生健康领域,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突出表现为人民追求更加便捷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和更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为此,习近平指出,“我们既面对着发达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也面对着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20]。仅从健康产品供给与健康服务能力的关系来看,人民健康事业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其一,健康产品供给与健康服务能力发展不平衡。健康产品供给与健康服务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呈正比关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尚且存在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现象。那么,就健康产品供给与健康服务能力而言,其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就理所当然,主要表现在城市健康产品供给与健康服务能力优于乡村、东部健康供给量与健康服务水平大于西部、社会个体或因掌握社会财富资源之不同而享受医疗卫生待遇存在差异。其二,健康产品供给与健康服务能力发展不充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显著提升。我国虽注重补齐医疗服务短板,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大力推动医疗体制改革,但仍然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高水平、多元化的医疗保障需求。其三,健康产品供给与健康服务能力有待优化。虽然我国健康供给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规模上大有提升,但在健康服务质量上还存有短板。如从事健康服务行业的队伍虽已壮大,但从事人员的专业素质、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医疗卫生领域的技术研发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的转换能力仍有所欠缺。我国人民健康需要与社会健康供给之间的矛盾,深刻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今后高质量健康生活的迫切需求。为响应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就应运而生。

(二)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显而易见,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健康,保障人民健康,而致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则是其重要的价值遵循,毕竟全面小康是包含健康在内的全民小康,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包含健康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内的社会主义强国。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融期,民生领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短板领域,而医疗卫生事业则是民生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必须要加强民生建设,那么也就必须注重蕴含在民生领域内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医疗卫生事业,即人民健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屡见不鲜。而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包含人民健康权益得以充分保障与基本健康服务均等化得以基本实现的目标追求。可见,“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保障人民身心健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中之重。习近平在认识新时代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信心、决心和耐心。例如,在卫生健康领域,习近平始终坚持人民健康为人民、人民健康依靠人民、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工作方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保障性,带领人民以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为根本目标,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健康事业迈入崭新阶段,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奠定了优质的健康基础,在完成全面小康社会阶段性目标的基础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

(三)升华于全球健康治理的道义担当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类已经逐步形成了“同呼吸共命运”的卫生健康共同体。在多次重大疫情的影响下,世界各国清楚地认识到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仅凭一国之力是无法化解的,唯有进行多边交流、多向互动和多方合作,才能战胜威胁各国人民生命安全的猖狂病毒。为此,习近平深谋远虑、高瞻远瞩,立足于全球安全视野,对人类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美好前景给予充分展望,将保障人民健康上升至人类伦理道德,提出各国应通过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健康治理,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来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一方面,“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的抗疫合作精神,不仅体现着习近平心系世界人民,号召各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智慧说辞,更体现着切实增强各国人民健康福祉的智慧举措。“人民健康为人民,人民健康靠人民。”习近平以“携起手”“共护佑”“同构建”为关键词,就如何应对全球卫生危机建言献策,添砖加瓦,指出要始终将全人类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各国需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相互分享抗“疫”经验,建构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不仅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智慧方案,还是新时代立足全球道义与担当的智慧结晶;另一方面,参与全球防疫,加强合作交流,共建治理体系的应对措施,不仅体现了习近平博爱伟大、尽善尽美的美好品质,还展现了我国应对全球卫生危机的大国担当。习近平“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在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推进全球卫生治理体系改革,在维护本国人民安全的同时兼顾世界人民的安全,助力推动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创新发展。面对世界各国包含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治理模式、发展水平之诸多差异,习近平审时度势,以人类生命安全为根本宗旨,主张在打破文明隔阂和意识形态分歧的基础上,凝心聚力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习近平以全球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的建设策略和应对方案,充分展现了至真至朴的人类伦理之美。

四、结语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不是凭空想象、主观臆造的,其具有极其深厚的思想渊源。在理论基础层面,它承继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民健康思想,厚植于中国共产党卫生健康思想,扬弃于中华传统健康文化;在实践来源层面,其传承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以人为本的优良传统,扎根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保障人民健康的伟大实践,总结于新时代人民健康工作的宝贵经验;在现实需要层面,其创造于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需要,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升华于全球健康治理的道义担当。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时代进一步开展人民健康工作具有重要的科学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卫生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智取红领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图说共享发展
卫生歌
图说协调发展
方便卫生的酱料刷
讲卫生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