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
2022-11-24孙惠霞
孙惠霞
(靖远县第七中学,甘肃 白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问题意识”列为具体的培养目标,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小学生素质内涵中的重要因素。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设计教学时,要注重趣味性、生活性、情境性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习效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意义
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从课堂提问,让学生提出疑问开始。”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还要有所发现甚至有所创新,在问题提出后,学生积极讨论、思考,在思考和分析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对知识点的把握和运用有质的提升。其次,通过教师梯度性、层次性地进行提问,逐步降低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分析、探究数学知识点,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知识的喜悦,从而对数学学习抱有更高的自信。因而,如何采取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以问题为介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造出高效的交互式小学数学课堂,是各级数学教师需要共同讨论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的提问缺乏思考性
目前很多小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较强,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乐于和教师互动。然而,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提出的问题不具备梯度性和思考性,空泛、单一的问题难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形成。如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很多教师就是简单地提问“结果是什么”,甚至有些直接问“是不是”等,无法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处于无效或者低效状态。因而,数学教师的提问方法和深度还需要有所转变和加深。
(二)学生缺乏思考的时间
目前很多小学数学课堂以教师主导为主,个别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后,由于问题难度较大或者为节约时间,会直接给出答案,这种模式下学生缺乏思考空间,并对老师产生依赖感,长期如此,学生将会受制于老师的思维,既不愿意在课堂中回答问题,又同样不愿意提出问题,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多元发展。
三、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生活提问,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活化教学是确保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的关键,也是让其意识到数学和生活紧密连接的前提,在数学和生活的连接下,无形中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因而,为发展学生的多元思维,生成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将生活化问题放在首位。例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第二节“探究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中,为引导学生实现圆柱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形纸片,并设计问题:“圆柱体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那么它是怎样制作的呢?”这时候教师让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将手中的纸片围成一个圆柱,学生在教师一步步地引导下,发现长方形围起来之后就变成一个没有底的圆柱,而圆柱的表面积就是一个长方形加上两个底面圆形的和,在教师的生活化问题下,学生逐步推导出公式。
(二)启发式提问,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梯度性和逻辑性,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思考,从教师所提的问题中层层深入剖析回归到课堂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富有逻辑性的启发式问题的驱动下,逐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以北师大版五年级“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为让学生有效掌握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教师首先给出一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异同,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问题抛出后,学生开始思考,然而部分学生一时之间摸不着头脑,这时就需要教师站出来,给予学生点拨,如让学生结合三角形的探究策略。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快速利用“拼接法”,学会转化和化繁为简。通过这种引导式、启发式问题设计,组织学生多次探究、多次练习,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有效掌握多边形的计算方法。
(三)结合电子白板提问,促进师生交互
时代的高速发展让信息技术走进了数学课堂,给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带来了全新的格局。电子白板的显著功能就是强大的信息交互和可视化功能,教师可以结合电子白板进行多元化问题设计,既直观地呈现知识点,也能确保师生处于交流状态。如在教学北师大四年级“角的度量”一课时,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教师首先利用电子白板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量角器,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通过观察思考,有的学生问:“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用处?”其他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在度量形状如“V”的角时,有的学生提出没必要用其中一条边与量角器零刻度线重合的办法,只要将角的一边与某整刻度对齐,再看另一边与第一条边之间所夹的度数就可以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积极利用电子白板进行设问,还需要鼓励、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教师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去理解知识,产生种种疑点,并诱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基于合作学习提问,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着纵深发展,自主合作式教学得到广泛运用,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提问提供了多维的方向。教师可以基于合作学习积极设计多元化问题或者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有序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有力提升综合水平。以北师大版“比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有阳光的操场,给予每一个小组一根一定长度的木棍,小组学生结合“比例”的概念思考:“如何准确得出操场旗杆的高度?”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分析后发现,只需要根据木棍及其影子,再加上旗杆的影子,就能通过比例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五)互动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提问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互动探究教学法是在师生的共同作用下完成一次教学活动,该教学模式强调问题驱动、双向参与,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知识探究,全面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促使学生多元发展的有效路径。以“三角形”的教学为例,为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学会思考、探究,发散其思维,深度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教师首先可以以“金字塔”进行导入,三角形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埃及金字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以此话题为切入点,然后设计问题情境:假定你是埃及金字塔的设计师,什么类型的三角形才是最为坚固的,可以在饱经时代的风霜后仍屹立不倒?学生可以在课堂中积极踊跃发言,也可以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辩驳,还可以直接动手操作,如在纸上进行三角形的绘画,分别画出三角形的高,通过直观的图形分析三角形的性质。如此一来,学生的课堂活跃度显著提升,并在和教师、同学的互动中思维探究能力得以发展。
(六)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探究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前提,数学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新奇的数学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在导入新课之前,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具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使他们自主地进行思考,提出相应的问题,享受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北师大三年级教学“可能性”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掷骰子的游戏,选出三个学生分别掷骰子,教师针对骰子最上面的数字进行提问:“这三个骰子的数字分别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许多小学生会争抢着回答。这时,教师可以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继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看到这三位学生掷骰子所显示的数字,同学们会不会有什么疑问呢?大家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看法,如此一来,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意识大幅度提升,就会积极思考、讨论和解决这些问题。
综上,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交互、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意识到提问的重要性,且提问要多元化,具备可探究性、趣味性,通过有效的生活化、趣味化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让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逐步分析、层层解答,最终全面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