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探讨
2022-11-24楚勇勇
楚勇勇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葆真小学,甘肃 陇南)
学生在小学阶段具有的特点是:有活跃的思维、有强烈的求知欲、总会问为什么等。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非常有必要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充分利用,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适时的、合理的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时效性。
一、小学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存在的问题
在对数学问题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由于小学生具有差异性,每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差别,所以教师指定的问题不能使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都得到满足。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把握不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至于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使教学内容有所偏离,使教学效率不升反降。
二、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要贴近生活实际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他们的生活经验比较缺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将课堂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课堂的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要根据教学的要求,将生活情境融入数学教学中,采取多种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感觉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很抽象,很难对其进行掌握,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联系,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创设贴合生活的问题情境,不仅使课堂增加了趣味性,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认识到了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教学“乘法与加法的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在导入时设置问题:妈妈让小明去水果店买水果,让他买两斤香蕉和三斤橘子,香蕉3 元一斤,橘子4 元一斤,他有50 元,请问他的钱够买水果吗?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回答问题,进行引导,得出结论。最后得出“小明一共花了18 元,所以他的钱够用”这一结论。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学生能更快地进入数学学科的情境中,对生活化的问题更有亲切感,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可“巧设陷阱”
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问题的答案具有准确性,学生知道正确答案后很容易判断自己答案的正误。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设置问题时增加一些陷阱,故意让学生回答错误,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寻找答案,加深印象。例如,在“比和比的分配”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将1g 的药溶入100g 的水中,药与药水的比例是多少?学生的答案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回答“1∶100”,有的回答“1∶99”,还有的回答“100∶101”。接着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是怎样得出答案的。最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是1∶101,并解释题干中说的是药与药水,药水的量是101。有些学生审题不严,误将药水认为是水才得出错误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并且引导学生注意审题。
(三)在游戏中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自制力不高,爱动爱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死板,不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且小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容易走神,易被别的事物分散注意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通过趣味性的游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放松的同时掌握相关数学知识,集中精力学习,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应尽力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可以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加强学生的记忆。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拍手,当音乐停止时,作为传递用的道具在哪个学生手上,就请这个学生接着背诵口诀,背诵不出来可以为大家表演节目以作惩罚。这种游戏的方式更为小学生喜闻乐见,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的同时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点,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并能消除其回答问题的紧张感。
三、结语
小学数学的教学通常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来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更需要不断地探索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使课堂生动有趣且贴近生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时效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小学生的研究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从而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