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思政课程 探索课程思政 助力立德树人
——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2-11-24杨丽娟
杨丽娟
(七里河区王家堡小学,甘肃 兰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多次重大会议,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王家堡小学作为“七里河区思政基地”,坚持把培根铸魂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石,坚持理论提升与实践同步推进,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抬头率、创新性,积极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模式,充分发挥课程思政铸魂育人的效能。
一、强化主阵地的思政元素
针对不断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要求,我校教师不断探索课程思政的思想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追求“更中国、更儿童、更育人”的三重境界。思政课程对小学生而言,其内容是形而上的,其本质是意识形态的,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行之以德、持之以恒。随着部编版12 册道德与法治在小学阶段的全面推开,我们更迫切地意识到需要从思政教法的改进、活动开展的指导等方面认真找准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深耕思政课堂,紧把时代脉搏,在“时代路径”上下一番艰苦功夫。
一年多以来,王家堡小学思政教师围绕教师、教材、教法这三项教学改革的工作重点,学校也对其积极推动,重点施策,开展了学科调研、课题研究、专家引领、专项课堂等多项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把学科素养作为课程思政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经过不断探索,反复推敲,课堂实践,为我校思政教师量身设计定制了四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即以“体验·感悟”为主的个性教学模式;以“观察·探究”为主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以“交流·汇报”为主的学生主体模式;以“辩论·指导”为主的师生交替推进模式。
基于以上认知,一线教师潜心深挖教材,反复打磨课堂,整合德育资源,寻找新的育人亮点,形成了四种较为成熟的课型。
融合式启蒙。“法治”是核心价值观之一,懂法守法要从娃娃抓起。可是法律法规、法律条文对学生而言很难理解,这就需要关联生活,发现社会生活中的法律,比如,在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家人之间相互关爱和相互关心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品质,还是我国相关法律提出的要求。如五年级下册“我们的家更美好”,讲承担“家庭责任”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律,明白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也可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引子,启发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常见但不合法的事,树立“合法的不一定符合情理,合情的不一定符合法规”的辩证思维。
正面式启蒙。正面式启蒙也叫直接式启蒙,适合有一定知识积累、有相当生活经验的学生。比如,六年级上册的教材较为集中地安排了“法治教育”,可运用直接启蒙的教育方式,把一些法律名词直接告诉学生,再联系生活,让这些法律名词回归生活,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教育智慧将“法言法语”用“童言童语”呈现出来。
行动体验。比如,五年级上册“选举产生班委会”中,让学生充分参与民主生活,亲历自主管理、自主决策,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为他们终身发展提供坚固的道德基石。在六年级上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教学中,创设情境,模拟进入某大型主题游乐园被要求搜包的情境,这一过程注重学生在实践中查找相关法律法规的感悟,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互动表达,使学生掌握某些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律知识,从而使其形成对规则的依赖和信任,对法治秩序与行为的认同与欣赏。
为此我们申报了省级规划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关键问题教学的策略研究”进行专项研究,探讨如何将“理”落实于“行”,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
学校结合近几年的专业课程中提炼出的“课型”,总体设计,示范带动,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资源,指导教师把思政教育落实到各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中,形成一套新的思政课程与专业学科相结合的思政德育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频共振,协同育人。
(一)小足球转动“大思政”
学科之间的协同效应如何体现,我以体育课程中的“足球”教学为例。足球作为我校的特色项目,不是简单的苦训练,拿比赛,而是以足球为原点,引导不是足球队员的绝大多数学生参与其中,感受足球,享受体育。我们围绕“足球”,在高年级开展“足球四步走”:讲好“足球故事”,共谈“比赛输赢”,共聊“我和足球”,感知“体育精神”。这个是规定动作,各班班主任又结合学生喜好,结合体育大事件,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有的班级抓住篮球明星科比的突然离世,开展“我眼中的科比”和“黑曼巴的奋斗”班会课,缅怀这位NBA 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有的班级结合今年的“奥运年”,与音乐老师联手,教唱最受欢迎的开幕式歌曲;与美术老师携手,开展为奥运冠军画像活动,体育老师还利用室内课,为学生科普奥运知识、比赛规则。还有的班级鼓励学生在晨练中苦学本领,向“校园吉尼斯”发起挑战。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不仅树立了理想信念,懂得了体育道德和拼搏精神,还提高了审美情趣。
(二)把课程思政写在田野里
应时代需要,我校创造性地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借助七里河区阿甘中心校的地理优势,在广袤的田野中打造出坪岭劳动时间基地、石佛沟人文旅游项目、云顶山栈道拉练项目、将军沟森林生态观察项目、风水岭梯田写生项目、大沟农家乐体验项目、马场新农村体验项目、黑陶制作体验项目、矿洞地质游览项目。以“一基地八项目”为基础,从儿童的兴趣和问题出发,注重整合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创建“五谷园”“蔬菜园”“乡土记忆展览室”“葫芦雕刻体验室”“麦秆编织室”“陶泥制作室”“农村厨房”“综合材料创作室”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活动。通过项目活动、亲子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的开展,让儿童在活动中探索、体验、交往,在行动中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发展。
三、探寻校本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学生需要、教师特长,打造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课程思政的有效补充。学校以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理性精神为四个核心维度,立足地域特点,结合学校实际,从内容鲜活、形式多样、与时俱进三个角度出发,设计实施了有鲜活生命力,有亲和力,贴近学生的课程思政。
(一)特色阅读与育人融合
“四步五至”是我校推行的特色菜谱,我们遵循“广闻、悦读、乐说、善写”的四步阅读法,引导学生达到“知仁、倡义、懂礼、明智、守信”的阅读目的,保证每个学段的学生吃得饱、吃得好,能吃得营养。低年级,我们倡导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爱上读写绘 打开创意窗”的主题活动;中年级,加大整本书的主题探讨,开展“读前导读、读中促读、读后分享”的整本书阅读三步走;高年级,加大自由阅读的量,历史故事、人物传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可以入选,鼓励学生的“全学科”阅读,开展“文化沙龙”“作家联盟”“班级读书会”等读写结合的活动。我们还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中引入绘本,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尝试给经典的电影片段配音,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阅读的浸润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文化根植于学生内心深处。
(二)低碳环保与育人结合
我校以每年的6 月19 日“全国低碳日”为圆心,辐射“水日、气象日、地球日、环境日、防治荒漠化日、保护臭氧层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废物利用”“低碳出行”“保卫蓝天”“垃圾分类”“保护母亲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三)家风家训与育人契合
王家堡小学借助“建兰路街道家风家训馆”的东风,针对全校学生收集家风家训上千条,还在不同学段开展“小家传大爱”为主题的讲故事、写征文活动。学校还借助“名师大讲堂”平台,开展了“弘扬家风家训 培育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思政理想课堂研讨会。会上,区域名师和校内骨干呈现了开放多元,可借鉴可模拟的思政课堂。
四、在评价方式中渗透思政元素
评价方式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课程思政课自实施以来,我校积极探索课堂评价方式,在“六维度”观课议课的基础上,结合学科核心素养,梳理了蕴藏于其中的各种思政要素,形成“王家堡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旨在深入考察学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转变观念、落实思政元素的情况,以及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反映的思想意识动向的关注和引导。
(一)课堂评价
我校根据学科共性,梳理出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即价值引领与塑造、体验与探究、倾听与表达、思考与批判、知识与能力、文化与审美、意志与进取、实践和反思,作为课堂评价的“思政旋律”。
(二)学生评价
基于思政课程的特点,学校设计制作了人手一本的成长档案,对应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维度,分别以七颗星的形式呈现,即爱国星、诚信星、规则星、奉献星、孝亲星、体健星、安全星。各班又根据学段特点,细化评价标准,使其具体化、生活化。每位任课教师都是评价人,每位家长和学习小组都是辅助评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