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应用分析
2022-11-24陈登颖
陈登颖
(福建省尤溪县洋中中心小学,福建 尤溪)
结合当前小学美术教材来看,随着教材的革新,融入了更多我国民间美术元素。由此可见,民间美术成为当下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并且受到持续的关注。但是结合教学现状来看,在美术课堂中普遍存在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想要改善这一问题,就要加强民间美术的应用,通过融合教材、激发学生主动性等方式,推动美术教学发展,促进小学美术与民间美术更有效的融合。
一、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首先,民间美术在教学中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间美术承载着人民的感情与寄托,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具有较强的特色。将其应用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可以有效增强美术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性,激发学生兴趣,降低美术独有的抽象性。同时,民间美术是通过情感的寄托与思想的融合创作出来的,可以加深学生对美术的了解,增强文化传承性,体会民间文化的精髓,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1]。
其次,传统小学美术课程中,教师单一地围绕教材内容讲解,导致教学较枯燥,学生不能产生兴趣,所以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及效果[2]。而民间美术内容较为广泛,包含了多个门类,再加上民间美术特有的生活元素,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鉴赏、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民间美术的熏陶,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审美意识。
最后,民间美术作品承载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与生活密切相关,并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念,可以充分表达人们对美的真实情感。民间美术蕴含了质朴、自然、纯洁的审美元素,与小学生的审美观点是一致的。所以,将民间美术融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符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发展需求,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观念。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应用实践策略
(一)根据教材内容融合民间美术
近年来,我国小学美术教材经过细心筛选、科学制定,增加了我国民间美术教育资源在教材中的占比,旨在提升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认知。所以,在日常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民间美术教育,融合新颖的教学方式,达到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中,要求教师借助教学实践活动、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民间美术教学奠定基础[3]。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积极联系生活实践,如在课堂中讲解民间艺人、知名艺术家的背景故事及艺术发展起源等内容,从而在培养学生审美观念的基础上提升学生民间美术认知。我国民间美术包含了绘画、剪纸、陶瓷等多项艺术内容,在具体课程中可以通过讲解民间艺人的故事来满足教学需求。如知名剪纸研究会会员兰福梅,身为民间优秀美术艺人,自小就开始学习剪纸艺术,从1970 年起,就从事民间手工艺品制作,为我国的民间美术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为学生提供兰先生的优秀剪纸作品,然后讲解兰先生的个人背景、故事以及在我国民间艺术发展中做出的贡献,从而提升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当地艺术文化场所,如美术展览馆、博物馆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受到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使学生能显著提升审美观念,激发学习兴趣,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文化认同感,培育民族自豪感。
(二)美术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合目前部分小学美术课程来看,因小学生不具备深厚的艺术经验及审美能力,所以教师一般按照自身教学经验开展课堂实践活动[4]。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带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意愿,降低了教学效果。所以,在日常教学中需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艺术创造,借助民间美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具体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制定专题课程,让学生在课程中动手操作,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动手能力等学习需求,又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教学实践,从而提升教育效果[5]。
例如,教师可以制定“万花筒”专题课程,在课前为学生呈现多样的民间美术作品,开阔学生视野,汲取美术知识,为学生提供创作灵感,然后要求学生积极动手,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民间艺术,增强学生主观意识。如提问学生“通过万花筒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然后通过剪纸、拼贴等方式制作自己看到的万花筒图案。在教学中要注重融合生活元素,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进行创造,提升创造的实用性,并培养学生的艺术眼光,从而提升学科素养。在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点评等多种方式,挖掘民间美术价值,激发学生创作潜能,从而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合理地表达作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提升教学趣味性,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三)借助现代手段扩充教育信息
目前,美术课程对于现代技术的应用较少,教师所呈现的现代化教学水平较低。而在当前科技发展的背景下,现代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小学教学的常态,教师要积极开发现代技术资源、方法,扩充教育信息,提升教学效果。在民间艺术教学中,由于教材资源有限、教学内容抽象,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开展课程,借助互联网查阅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新颖的民间美术课程。在具体教学中,可以查阅民间美术的种类、发展、历史及背景,提高学生的认知度。还可以通过搜索民间美术创作技术、国际影响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美术内容,加深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6]。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程中融合绘画、雕塑、服饰、剪纸、编织等多个美术种类,让学生全面地认识到我国民间美术所包含的内容,然后根据学生意愿选择详细讲解的内容。如学习剪纸艺术,可以为学生介绍“窗花剪纸是我国独有的民间美术,最早起源于陕西省,当时许多人热衷于剪纸,不仅能够剪出花、鸟、鱼、虫,还能剪出形态各异的人物,下面我们来看看剪纸到底是怎样被发明的,还有因为剪纸发生的小故事吧。”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简短的剪纸背景介绍及趣事趣闻,然后为学生播放剪纸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并提供几张丰富的图片,从而完成课程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初步认识剪纸艺术,并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拿出手工剪、彩纸来进行课堂实践。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为学生提供的剪纸图片不宜选择过难或消极类的,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限,且辨别能力较低,所以要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并且带有喜悦、和谐等意义的图片。通过应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简单地了解民间美术内容,并直观地欣赏民间美术,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还能扩充教育信息,提高学生对我国民间美术的认知,从而增加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四)结合民间美术开发特色课程
我国是一个民族多元化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艺术文化特色及表现形式,包含不同的文化特征及文化资源。如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源自天津、苏州及山东等地,不同的地区有不一样的表现形式。传统的年画主要以木刻水印为主,呈现了一种质朴、热闹的气氛,线条单纯、色彩鲜明;还有刺绣,如学生普遍认识的苏州刺绣,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民间,后传入江南地区,成为当地独有的民间艺术,并位居我国“四大名绣”的榜首。在教学中可以积极融入课程,将我国此类优秀的民间美术作为特色课程的重点内容,从而提升美术文化属性,增强课程融合感,提高教学影响力。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扩充知识,还可以根据民间美术内容制订特色教材,并根据教材拟定教学大纲,按照绘画、剪纸、雕塑、服饰、编织的顺序开展课堂教学,并在课程中融合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学课程已经以此开展特色教学,在保证学生接受良好的审美素养的基础上,制订特色课程,扩充美术教学资源,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观念,还能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文化认同感。而特色课程的构建不仅得到了教师的一致认可,还得到了国家的赞同与支持,所以应当积极开发美术特色课程,为民间美术的认识和传承创造条件,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在课程实施后,教师要及时作出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并不断提升自身认知,从而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课程,提高学生的鉴赏与认知水平,为未来学生的艺术造诣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国家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背景下,如何挖掘传统民间美术的教育价值,提升学生民间美术认知,成为当下美术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在课程中渗透民间美术内容,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特色课程构建,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知,从而为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传播、继承,为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