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策略
2022-11-24张晓青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下双镇沙河小学
张晓青(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下双镇沙河小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有机渗透美育,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然而,目前不少数学教师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在教学中只致力于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的传授和训练,却忽视了美育的渗透和融合,致使数学学科的美育功能缺失。鉴于此,作为一线数学教师,要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数学,充分挖掘和提炼数学教材中美的因素,并将其渗透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机械学习为愉快学习,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助推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活用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发现数学之美
首先,实施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用到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捕捉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美,实施生活化教学,引导小学生充分认知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巩固和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如,在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这一章节的学习中,为了训练学生的小数乘法运算能力,教师模拟一个生活超市的场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按要求完成购物任务。“一支铅笔0.5元,一支中性笔1.2元,一块橡皮1元,一个文具盒6.8元,一个笔记本5.5元。现在给购物的学生25元人民币,分配不同的购物任务,让他们去购买指定商品,看看收银员该收多少钱?”通过实施生活化教学,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让小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
其次,创设教学情境。小学生好奇心较强,适宜在“玩”中学数学。数学教师应创设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充分发现数学之美。如,在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了几幅图画:自行车、测量用的三脚架、篮球架、起重机的三角形吊臂、高压输电线的铁塔等。教师抛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物体中都用到了三角形而不是平行四边形?请大家速读教材,明确问题答案。”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都能积极投入到教材阅读中,从而掌握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不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能使小学生发现数学的图形美。
二、挖掘教材内容,让小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小学数学是个万花筒,给小学生展示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现行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在编写过程中将数学的符号美、图形美、时代生活气息美、开放灵活美等融入到数学知识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数学教材,由于小学生尚未形成数的概念,编者在教材中插入了大量有趣的插图,这些插图大多是小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经过编者的美化,插图生动、形象,不仅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还能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巧用美育平台,以发现美的眼光去探寻数学教材所蕴含的美的文化和美的元素,引导小学生欣赏、感知数学美,让小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实现情感升华和审美素养的提升,促进“美”与“智”同步发展,进而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心灵。
三、借助信息技术,让小学生体验数学之美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其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现代信息技术由于声形并茂、图文兼顾、动静结合,可以把文字、数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文字、声音、图画等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直观,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变静态为动态,避免小学数学教学的枯燥无趣,使小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数学活动中产生美的联想和想象,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内在之美。
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内容的学习中,如果数学教师只是在黑板上罗列一些加法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来训练和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那么面对枯燥的数学运算,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容易对加法运算失去兴趣。如果教师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妙借助多媒体课件,开展“摘果子”游戏。把一棵枝繁叶茂的果树展现在学生眼前,将加法算式粘贴在又大又圆的苹果上,如果学生计算结果正确,就能摘到一个大苹果,并且能得到响亮的鼓掌声;如果计算错误,不但得不到苹果,反而会迎来一个失败的表情。
这样,就能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在课堂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热情高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而且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内在美。
四、开展数学活动,让小学生创造数学之美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在活动中拓展数学美、体验数学美,并创造数学美。如,在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生活与百分数”这一章节学习后,为进一步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小学生创造数学之美,数学教师组织小学生开展“走进银行,了解利率”数学实践活动。让小学生通过查阅银行相关图册,或是询问银行工作人员,了解生活中储蓄的相关知识,了解存款单和利息清单上的有关内容,了解利率的相关知识等。然后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通过开展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社交能力、基本理财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小学生由体验数学的应用之美、价值之美,过渡到创造数学美。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因此,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美的素材,借助行之有效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渗透美育,充分发挥美功能,以数学中蕴含的美去感染学生,陶冶其情趣,滋养其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