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实践研究
2022-11-24周金霞
周金霞
(榆中县朝阳学校,甘肃 兰州)
随着生活水平以及人们思想素养的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人口的关系,已经成为全人类的重大课题,也是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需要着重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2004 年教育部颁发相关教育指南,并明确指出环境保护教育作为小学生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知识内容,加强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避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素养。
一、农村小学环境保护培养目标和教育原则
(一)农村小学生环境保护培养目标
相比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小学生更需要有环境保护的责任,因为他们有耕种、收获的经历,比城市学生更懂得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而且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有更切身的体会。在对农村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时候,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提高农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还要进行实践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不仅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了解哪些行为是不可做的,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1]。
(二)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原则
在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时候,教师要以课程内容为前提,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对教材内容进行分类。在培养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时候,教师需要顺其自然,结合教材内容衔接合理,通过结合农村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农村小学生环境保护培养现状
(一)个人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农村学生生活在空旷的环境中,这就使得他们的行为比较随意,对于环境保护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而且这些现象使得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破坏了环境,缺乏相应的意识。有的学生会把生活垃圾乱扔乱倒,甚至焚烧,而且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2]。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节能意识不强。如关电视机的时候,只是按一下遥控器,没有彻底关机。饮水机、热水器等不用的时候,也没有拔掉插头的习惯;洗脸洗脚的水往往是用完之后直接倒掉,没有进行二次利用。
(二)缺乏相应的环境保护宣传
绝大多数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比较薄弱,不知道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以及环境污染对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这也使得他们的环保意识没有得到增强,对于农村学生而言,环境保护宣传明显不够。调查问卷显示,绝大多数人是通过广播、电视等方式了解低碳环保,这种宣传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应,但是小学生往往喜欢观看动画片,对各种新闻报道关注得比较少,这也使得他们没有接触到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部分农村会在公共休闲娱乐的地方设置宣传公告栏,但是很少出现环保的内容,即便包含环境保护的内容,也很少有人认真去看。
(三)农村经济影响
农村经济发展较慢,大部分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老年人留在农村务农,由于年龄比较大,文化程度比较低,思想落后,对小学生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明显不足。大多数老年人与社会脱轨,对环境保护知识了解得就比较少,这也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有的学生只有在学校里面因害怕被教师批评才会将垃圾扔进垃圾桶。而当他们一旦出了校门无人监管的时候,就会肆无忌惮地随处随手扔垃圾。他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自我约束能力比较低,社会环保意识淡薄。
(四)教师缺乏对学生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视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对于环境保护问题往往是泛泛而谈,而且大多数学生知道哪些行为该做,哪些行为不该做,但是在生活中却无法严格要求自己。由于学校没有将环保知识纳入考试内容中,这也使得教师放松了对学生的教育,对于环保知识的教育,要求学生了解即可。
三、农村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保护培养策略
(一)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环境保护课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需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能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随处扔垃圾或者焚烧垃圾[3]。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学会欣赏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在课堂教育中让学生认识到资源与环境问题,使学生能够自觉养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例如,在学习小学二年级上册“秋游去”这个单元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需要在这个单元中指出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如有些学生在秋游时会带一些小零食,但是对于小零食产生的垃圾会随处扔,最后导致美好的秋游环境受到污染。结合画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对大自然的破坏,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自我管理。通过挖掘教材内容,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充分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素养,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科学发展理念。
(二)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被普遍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有关环保的资料提取出来,在课堂上针对学习内容指导学生上网查阅相关知识,关注我国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个人、社会、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了解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4]。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教育,并收集一些环境保护违法行为犯罪案例,以此约束学生,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争做文明人。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校园内,而是应该因地制宜,利用农村广阔的天地,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中开发教育资源。例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大自然环境中许多鸟在森林中栖息。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带入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并提问为什么我们生活的环境没有鸟,是不是很大原因受到了环境污染的影响。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教育节目,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爱鸟周”,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考察,让学生真正理解地球是人类的地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环境保护意识,不能做破坏环境的行为。通过实践教育,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以及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增强学生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让学生能够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对地球负有一定的责任,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职责。如果地球受到环境污染生病了,那么就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因此,作为地球未来的主人,我们要主动保护好环境,保护好我们的家园。通过这种方法,鼓励学生做地球的环保卫士,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环境保护中,用自己的思想去支配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树立环境保护榜样,加强学生生态意识
在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时候,教师通过树立环境保护榜样,以此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很多时候对自身行为的错与对认识不足,而通过树立榜样可以起到有效引导、纠正学生错误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自主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知识,并具备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为学生做好榜样,发挥榜样的力量,有效影响学生的环保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加强现状分析,宣传环境形态严峻
为了让学生了解到环境保护的意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去考察。如焚烧秸秆会导致出现雾霾,白色垃圾在河面上会导致鱼儿死亡,废气排放会导致空气污染,影响我们的肺。通过网络观看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他们能够认识到环境恶化对人们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环境恶化对环境造成的威胁,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个人的力量很小,但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从小我做起、从自我改变,就一定会使我们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四、结语
在农村德育中渗透环境保护,加强对学生环境保护教育的培养,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并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