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国演义》人物群像终章 生命以完成自己为价值

2022-11-24周玉龙长沙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十几岁 2022年29期
关键词:大人物小人物三国演义

文/周玉龙(长沙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有人说:“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从人物入手来整合阅读感受,可算是打开了一条阅读《三国演义》的小径。小说中,每个生命都有他的轨迹,每个生命都在完成他自己。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的价值就由他对自己的完成程度决定。

众生百相,如是我读

读人物,其实是在读经历,读事件。正所谓人以事彰,事因人设。我们可从以下维度尝试阅读“大部头”。

一是制作大事年表,在纵观中完成人物解读。譬如徐庶,坚辞刘表征聘而不就,投靠刘备并助其新野抵御曹军,接到母亲书信后辞别刘备入许昌,“走马荐诸葛”,入曹营一言不发。这些事件关联在一起,一个有底线、有原则、讲道义、能孝顺的人便勾勒出来。

二是寻找对比元素,在横贯中彰显人物特质。诸葛亮与司马懿都是国之柱石。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有人说他积极防御,忠心可赞;有人称其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司马懿携本族力量力捧曹丕上位,顺利地从曹操阶段过渡到曹丕阶段;重提“废汉称帝”话题,助曹丕逼献帝禅让代汉自立,“熬死”曹家最后一个可以和他“同台竞技”的曹真,权倾朝野。两位军师都足智多谋,但一个智而为公,一个智而谋私。

三是挖掘矛盾情境,揭示人物复杂心理。譬如荀彧,“弃袁投曹”,助曹扶汉,生命在曹操赠“空食盒”后终结。他在曹与汉中作了一次智慧的成全与艰难的坚守。乱世中,有人偏安保身,荀彧却能以己之能挽狂澜、襄曹魏、扶汉室,这是士人罕有的才智、气节与担当。

风流散去,风采长留

演义并非史志,不能当历史来读,却可以文学之眼来观照。虚构事件也可鉴照真实人生。三国是英雄决斗的竞技场,也是人生话剧的舞台。有主角,有配角;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一个个人物出场,退场,最终都在这部小说中定型;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国演义》就是一个人物长廊。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求贤令、屯田令,借势定位,借令奠基;刘备借荆州谋生存,调和本土士民谋发展;鲁肃讨荆州;周瑜打黄盖;孙权继父兄之余烈,礼待贤士,聘求名士,联刘抗曹,镇抚山越。他们或借势造力,或借计巩固,或借力稳守,都给后世待人处事、治国安邦留下了经验与教训。

为主复仇,敢于挑战“小霸王”孙策的许贡门下三义士;以三千士卒挡住诸葛亮三十万大军的郝昭;智报杀夫之仇的孙翊之妻徐氏;犯颜谏诤,性情疏直的虞翻;厌恶政治,归隐山野,多才多艺的嵇康。

大人物的有为,小人物的光彩,男权社会里被忽视的女性,出场不多却自带光芒的文人,他们虽已风流云散,风采却在读者阅读时反复重现。

青山依旧,几度夕阳,是非成败都成了空。官渡河已无硝烟,赤壁徒留废墟,五丈原难寻孔明,再伟大的业绩也会在历史的洗汰中褪淡。倘若把他们置于历史长河中,谁也无法否认他们曾推动历史进程,创造出新的历史节点。

遥远的历史,永远的人生

读人物,评人物,其实也是在反观自身,涵养自身。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天地,小人物有小人物的世界,无论身处何种时代,总有高贵的灵魂不愿随波逐流。

读《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我们应当鄙薄该鄙薄的,吸纳该吸纳的,弘扬该弘扬的,以此完善自身人格,砥砺自我品质。猎户刘安杀妻炖肉,招待逃亡路上的刘备,以求进身之阶;在吕蒙渡江、关羽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与关羽有隙的糜芳、傅士仁贪生怕死,斩杀关羽使者,一起降吴;先杀义父丁原、再杀义父董卓,被斥为“三姓家奴”的吕布,再高的武艺也无法掩盖他的无耻行为……这些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之人,我们应该鄙薄。不畏权势,击鼓骂曹的祢衡;有功而获罪,在乱世中不同流合污,坚持自己内心的卢植;从匹夫之勇蜕变为足智多谋、令人刮目相看的吕蒙……这些人的精神,我们应该吸纳与弘扬。

读他人的故事,过自己的人生。我们在遥远的历史中,思考现实人生与未来世界。作为读者,我们满怀期许,也有幸生活在新时代。

猜你喜欢

大人物小人物三国演义
大人物也曾是猫奴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小人物笔记与普适性关怀——评匡瓢的中短篇小说
三国演义
小人物
台湾风云小人物
小人物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