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群像之“外戚”推动历史的国舅们
2022-11-24龙文长沙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文/龙文(长沙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在《三国演义》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英雄背后,有伟大的女人,也有随之而来的外戚。他们不可忽略,在历史长河中推波助澜,有些甚至改写了主角们的命运。
何进:混乱肇始,败事有余
结合东汉末年的历史来看,《三国演义》群雄逐鹿导火索的引燃,当是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屠户何进依靠妹妹何皇后实现了阶级飞跃,成为了大将军。但他俩的兄妹组合,欠缺政治头脑,不懂宦官与外戚之间的平衡术。为了独揽大权,何进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法——诛杀宦官——一如他的屠夫本色。对于何进欲召董卓入京诛杀宦官,曹操曾这样劝谏:“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而何进的第一反应是:“孟德亦怀私意耶?”
何进见惯了对活物的生杀予夺。他见过猪在临死时的哀嚎,也见过蹇硕身死。他因平叛黄巾军有功而封侯,位极人臣。在杀戮上他从未失手,杀戮也成为他攀登权力阶梯的手段。因此,他认为杀人夺权极为轻松。直到公元189年,何进被骗入宫后身死,他的杀戮才停止。
谁能想到,搅动了世家大族和门阀士族政治的人,最初只是一个屠夫?这也算得上是另一层面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吧。
董承:一身赤胆,忠心为国
《三国演义》中有一位“汉室忠臣”——“国舅”董承。他是汉献帝重要的外戚力量和坚实后盾,也是两次反曹活动的策划人。
小说中,李傕与郭汜弄权,你挟天子,我挟公卿,相互厮杀。后来,郭汜也欲劫献帝。危急时刻,献帝幸得身为国戚的董承率兵救驾。随后,李傕、郭汜合力追赶献帝,董承与杨奉竭力死战,成功护卫献帝。在东归洛阳的艰难行程中,董承和献帝有了同生死共患难的交情。
《三国演义》里,汉献帝咬指洒血,写出诏书,缝在衣带里。血诏书的内容归纳起来就四个字:诛杀曹操!而接受这个诏书的,正是“多赴国难,尽忠讨贼”的国舅董承。小说详细交代了衣带诏事件,董承也为此进行了大量谋划工作。他聚集了一群忠臣义士,日夜密谋,最终确定由太医吉平接近曹操。然而刺杀行动却被泄密,吉平撞阶而死,董承等人不仅被推上了断头台,还被夷灭了三族。
董承是一个谋事不成、舍生取义的忠臣义士,罗贯中甚至评价他“忠贞千古在,成败复谁论”。
曹丕:文武兼通,夺权逆袭
汉献帝原配夫人伏皇后的“铲曹计划”泄露后,她反被掌握实权的曹操废黜并幽禁至死。曹操扶持女儿曹节为皇后。身为曹皇后的哥哥,曹丕成为了国舅。
曹丕自小跟着曹操打仗。曹操外出征战时,曹丕屡次镇守曹魏大本营。《三国演义》中,年仅十岁的曹丕随曹操南征张绣,张绣先降后反。在这次战斗中,曹操长子曹昂和侄儿曹安民遇害。曹丕却和父亲一起安然脱身。建安九年,十七岁的曹丕已长为翩翩公子,饱读诗书,且更频繁地随父征战。在邺城时,他娶了袁熙之妻甄氏。此后,曹丕迅速成长,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的帮助下,他在继承权争夺中战胜了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为魏王。
继位后不久,曹丕玩了一把“禅让”的把戏,抢了汉献帝刘协的位置,坐上了大魏皇帝的宝座。从此,曹魏政权在刘氏家业上生根发芽。
在小说中,曹丕的形象复杂。他生长于戎马之间,骁勇善战,登基后也稳定了十多年来混乱的内政。但他的私德一直饱受争议,主要在于他篡位夺权、残害兄弟。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正史典籍,还是野史传说,外戚鲜少有光鲜亮丽的形象,要么是专权乱政的奸臣,要么是篡位叛国的逆臣。奸逆如《三国演义》中的何进与曹丕,但也有董承这样的例外,留下了忠臣的美名。这些人物是立体的、丰满的、不可忽视的。他们是时代塑造的产物,他们也塑造了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