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中的“美丽新生活”
2022-11-24顾理平
如果要评选近期最流行的新生活方式是什么,那么野营几乎是不二选择。从草木刚刚萌生的早春,到枝繁叶茂的暮春,草地上、池塘边,甚至城市马路边的小树林下,到处都搭满了帐篷。每一个春阳朗照的双休日,一定是毫无例外的帐篷节。打开微信朋友圈,帐篷聚餐、草地休闲甚至露营几乎成了现代人展示时尚生活的唯一符号。从星星点点的好奇尝试到挤挤挨挨的草坪盛景,野营生活似乎是在一夜之间走进现代都市人的生活。
澳大利亚心理学教授迈克尔·A·豪格等学者认为,当通过大众传媒等呈现的“公共自我受到关注时,个体为了被社会接受而服从或遵从群体规范”,个体会从自我呈现和“社会赞许性”回应中获得鼓励。野营热的突然出现,直接的原因可能是人们对因疫情“禁足”的反抗或对大自然气象万千变化的向往,但在某种意义上却是由这种“社会赞许性”回应推动的。随着社交媒体应用的快速普及,人们有更多的机会通过微信朋友圈等呈现自我的生活状态,并借助这种网络分享实现自己的“角色期待”,即打造自己的“人设”。从早些年的咖啡时光、奶茶时光,到前几年的徒步越野、美体健身,不同形态的新生活方式成因很多,但社交媒体无疑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推手。一方面,上述生活方式是一种有情调或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通过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参与,可以更好地享受人生的美好,愉悦自己的身心。另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这些美好的生活片段,较易获得他人的点赞认同,从而产生内心的满足感。这对每一个社会成员而言,无疑是一种正向的心理暗示。社会学家戈夫曼用“表演”来定义人们的这种行为:人的社会生活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一种表演,这种表演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需要向他人展示的表演区域,后台则是可以呈现真实自我的放松区域。表演可以分为很多种样式,但所有的表演一定是围绕表演者理想中的个人形象而进行。在新媒体时代,个人在社交媒体的表演无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渠道。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媒体的特殊性,人们很难有借助大众传媒获得表演的机会,所以生活中的表演只会出现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观看表演的人相对有限,传播效果也仅限于人际传播范畴。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表演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会带来难以计数的观众,这就有效地激发了人们表演的欲望。这样的传播场景实际上产生了传受双向叠加的传播效应,导致相应的表演不断被模仿,形成群体仿效的社会景观。
社交媒体的普及,让每一个社会成员有了自由表达的机会,也获得了凝视和模仿他人表演的多重可能。但社交媒体呈现的多彩生活,毕竟是经过精心修饰的表演行为,如果不能了解这点而简单模仿,难免会导致问题产生。以野营为例,帐篷及配套设施的准备,需要有相应的经济能力做支撑;场地的选择需要符合卫生、安全等条件;生活垃圾及环境保护还对个人处置能力和个人素质提出了要求。每一次野营的背后,实际上需要有一个小型的系统配套工程做支撑。当看到搭载着野营用具的汽车肆意碾压绿茵茵的草坪,或者野营者离开后污渍遍地废纸飘飞时,我们总是很难将之与“美丽新生活”联系在一起。事实上,每一次光鲜的微信九宫格后面,实际上有着复杂的心理动机和财力精力付出,以及对个人素质的一次考验。这意味着,朋友圈中的精彩生活并不代表生活本身。
我们支持和鼓励每个人积极追求美丽的新生活,从而更好地享受生活中的万千美好,但生活是一种现实而非表演。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个性特征和生活方式并不相同。有的人将在透着书香的书房里读书品茗视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有的人则将追寻自然界的奇妙景致和神秘变化视作生活的精彩片段。每个人都没有必要为了追逐时尚而放弃自己适应的生活状况。只有适合个人个性特征的生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