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制作业务市场化运营探索与实践

2022-11-24徐学渊

视听界 2022年3期
关键词:影视制作张家港中心

徐学渊

在市场经济体系日益成熟的当下,媒体融合既要承担自身使命,也要重视产业和市场的构建,更是对市场逻辑在媒体融合过程中的作用、功能和地位的认可。2019年7月,张家港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以下简称“张家港融媒体中心”)成立,回首走过的路,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有必要系统学习和认知,才能与时俱进,走好媒体融合后的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

一、厘清媒体与市场关系,明晰影视业务定位

我国的传统媒体是事业和产业双重属性,即政治宣传任务和经营创收任务,但实际上在产业属性上是混沌的,经营创收的主要来源还是传统广告,尤其在县(市)级媒体,由于资源、项目匮乏,生产、经营单一,市场没有真正成为传媒产业的调节主体。

影视创作是一项技术活,不管媒体融合到何种地步,影视技术和艺术都是重要的存在,在一个视觉经济和电子传媒并存的时代,这门技术有着持久的生命力。另外,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过程中如影随形,在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满足了人民对视觉效果的追求,提高了影视片的质量。影视制作行业已经脱离粗放式的起步阶,经过野蛮生长,即将整装待发,进入到爆发的临界点,未来随着主流电视媒体投放的收缩和全媒体时代的来临,视频制作市场需求将大幅增长,媒体深度融合的当下,影视制作是可以深耕的行业,当然,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作为全新的运营模式,“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概念的提出,在顶层设计和政策导向上明确了方向和目标,由此,激活了张家港融媒体中心影视制作的一池春水。

2019年之前,张家港融媒体中心影视制部摄制项目主要来自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和服务业,由于业务体量小、水平低,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业态。但在随后的运营中,张家港融媒体中心明晰定位,以市场价值为导向,开始了转型升级之路。主流媒体作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服务好政府中心工作是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马虎。同时,坚持产业化发展方向,用市场化运营理念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成为普遍共识,最大限度平衡好内容生产与经营创收之间的关系,以过硬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服务好政府中心工作,走产业化市场化之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前者是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核心意识,体现媒体的责任和担当,后者是生存之道,是媒体融合赋予的重要职能之一。

二、围绕效率和公平原则,体制机制全面架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能有效改善管理,实现技术创新, 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媒体转型和融合过程中,制度层面设计、运营模式创新、生产流程重构,是最关键、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

自2019年开始,张家港融媒体中心影视制部自下而上,探索尝试二元管理模式,区分经营性、公益性制作项目,实行多性质多层次分类管理。属于市场经营范畴的项目,一律采用成本核算方式,每条宣传片从立项开始,对摄制周期、人员配备、装备使用、劳务支出、职工薪酬、交通费用等等,进行精确预算,确保硬性成本支出控制在项目总价的48%左右,营收毛利率达到50%。同时,部门采取准公司化运行,相对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独立绩效考核,中心强化对部门的激励机制,以扣除所有成本支出后的毛利率作为考核指标,更加有利于科学、精准研判经营状况。管理、运营权限下移,使影视制作部成为广义上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营主体,形成具有市场活力的内部治理结构。

围绕效率和公平原则,优化薪酬结构体系。部门除正副主任外,一律打破身份属性,编内人员身份放入档案,体制内和体制外一视同仁。按职级,职工每月有基本生活保障,除此之外,全部纳入薪酬绩效考核,以项目制为依托,根据不同工种所占百分比,计算出每个摄制项目中策划、撰稿、编导、摄像、剪辑、后期包装等人员的薪资。工种不同,薪资等级也不同,项目标的有大小,员工根据自身的业务水平,选择难易程度适合自己的项目。同时,部门对项目实行指导性调配,科学配置主创人员,以此增强执行力,提高效能。计件制薪酬结算方式在媒体内容生产环节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体制内长期以来同工不同酬的不合理现象,使职工在同一起跑线上合作与竞争,培育了团队的“狼”性,在效率优先原则下,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得以真正贯彻落实。

三、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场结构优化稳固

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看,合理有效的市场竞争,使经济行为主体能够在市场中相互促进,自由均衡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张家港融媒体中心以市场力量开疆拓土,建立了稳固的市场结构,以市场利益和用户思维为导向,以新颖的创意、精良的内容,为用户精准画像,在磨合和竞争中,增强团队的稳定性、凝聚力和创造力。

市场化运营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质量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这是现代传媒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坚守的原则。作为制片方,部门决不唯“钱”是论,抛开急功近利的做法,用长远眼光给予每一个项目创作空间和自由度,对拍摄的各类影视题材充分论证、提前规划,切忌胡乱模仿、生搬硬套。尤其是政府项目,部门如履薄冰,全力以赴,以出精品、出成效,政府满意、观众认可为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移动端节目生产的重要抓手,短视频也是流量经济产生商业附加值的直接通道,部门敏锐捕捉商机,抓住战略窗口期,精心谋划,重点布局,以个性化定制项目为突破口,打造短视频制作新平台,从理念、技术、价格等方面尽快架构新业态,形成持续的影响力。至2021年年底,短视频制作产生的经济效益约占部门全年创收总量的25%,短视频生产与传统影视片互为犄角形成互补关系,为做大做强影视制作产业夯实了根基。

影视文化的传播,影视作品的消费是大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与生活走向。创作优秀视频作品,需要既懂采编业务技能又掌握新媒体应用和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结合融媒体中心“素养提升年”规划,部门提出了“业务精、懂管理、善经营”的员工成长目标,重点在个人业务能力和市场意识方面进行引导和培育,以解决“本领恐慌”问题。同时,不唯资历和学历,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形成阶梯式人才培养和遴选制度,并辅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近五年来,影视制作部创作的影片题材涵盖政府中心工作、实体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商业片、城市形象片到纪录片、微电影、短视频,创意精巧,制作精良,精品迭出,在本土及周边市场赢得了口碑、树立了品牌,取得市场的话语权、主动权和溢价权,牢牢占据了影视制作产业链的中高端。不同题材的影视片锤炼了创作团队,提升了业务素养,凸显了驾驭能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由此,张家港融媒体中心更加坚定了市场发展的立足点和方向,内容生产精品化是根基,是生存之道,在个性化定制时代,强大的创作能力始终是第一位的,没有金刚钻揽不到瓷器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能力提升问题。

四、结语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征程中,需要爬坡过坎,更要负重前行。作为县(市)级融媒体中心,张家港媒体中心审时度势,主动出击,在市场化经营之路上铿锵前行,为媒体在形态、业态、生态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转型与升级、融合与创新,是未来媒体发展的价值取向,将媒体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参与到产业竞争中,还需要行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影视制作张家港中心
张家港高校侨务工作联盟:发挥地方发展智库作用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课程思政视域下影视制作课程项目化实践教学创新与探索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让张家港精神在新时代再放光彩
一切以人民为中心
张家港开展千名侨界人士看港城系列活动
先定中心后搭配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关于影视制作投融资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