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探究
2022-11-24殷奕
殷 奕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江苏 昆山)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的教育职能更加丰富,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术动作,还应培育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让学生能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但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学生未能积极、有效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教学效果必然会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相关教育者提出了趣味性教学的观点,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趣味性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体育的乐趣与魅力,从而在不断学习中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提高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在今后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法的应用将会越来越普遍。下面就趣味性教学的内涵与作用、实施原则、有效的应用策略进行简单分析。
一、趣味性教学的内涵与作用
(一)内涵
所谓趣味性教学,从字面意思看就是有趣的教学活动,更进一步来讲,趣味性教学是将快乐、新鲜的内容融入体育教学中,使体育教学的内容、氛围、形式得到积极改变,其不仅可以提升体育教学效率,还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趣味性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以教学内容为例,它并不局限于教材,而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与兴趣爱好进行了延伸,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因此,在小学体育中应用趣味性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
(二)作用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走神的情况,同时他们的接受能力有限,对体育教师讲的一些体育知识和示范的体育动作无法准确掌握,从而导致体育教学效率下降。趣味性教学则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发展规律,利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如游戏、比赛等,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帮助。
第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学活动都是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准备工作中提前设计好的,且很多教学活动都是固定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没有改变,同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受到阻碍,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趣味性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扮演组织者、学习资料提供者的角色,在这样的体育课堂中,学生拥有更加宽广的思维空间,对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在队列队形这部分内容的教授中,教师向学生讲完基本的整队方法与要领后,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进行合作创新,这既培养了学生的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又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团结意识。在以往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这对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十分不利。而趣味性的教学则可以借助一些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密切合作,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与相关技术动作的掌握,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为他们日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改善学生健康状况。现今,在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加上电子产品越来越丰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许多学校开始加大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力求通过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使其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而趣味性教学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改变对体育的看法,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感受体育锻炼的乐趣,从而养成定期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逐渐提升身体素质。
二、小学体育中实施趣味性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小学生普遍比较好动,但又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如果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游戏或练习的时候,没有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可能会造成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甚至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在趣味性教学前应对周边环境进行仔细考察,及时排除危险因素,同时还要对教学中不合理的内容进行及时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情况,以确保学生的安全。
(二)适用性原则
在采用趣味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适用性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兴趣爱好,采用合适的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保证全员参与其中。比如,对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各项能力还处于发展初期,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中要尽量简单一些,难度不能太大,否则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各方面能力也会有所提升,此时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难度,保证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小学体育中应用趣味性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课堂环境对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的影响。在之前的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学模式单一,师生互动不足,课堂氛围相对沉闷与严肃,学生即便有学习的欲望也会因此而慢慢降低。所以,在小学体育趣味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重视积极课堂氛围的营造。首先,教师应坚持“人本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在体育课堂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扮演好教学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其次,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利用课间或平时休息的时间与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为学生解决体育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最后,重视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为学生提供各种表现机会,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这样不仅可以改善课堂氛围,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
(二)创设体育游戏情境
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提高熟练度,还能培育他们的体育学科素养。例如,在队列队形相关内容的教授中,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设计一个“快快集合”的小游戏,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游戏规则:“按照信号分散或集合,在此过程中不能拉人、推人。”随后,教师可以与几个学生在前面做示范,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了解游戏规则,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游戏活动。与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相比,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掌握基本的整队方法与要领,还可以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与组织性,这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再如,教师还可以在二年级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设计“障碍赛跑”的游戏,在该游戏中,每个参与者需要按照要求完成规定的动作,然后由小裁判进行打分,最后获得分数最高的学生就是胜利者。通过这一游戏活动,既能增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协调性与灵敏性。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可以融入的游戏活动也比较多,教师不但可以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引用,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进行体育游戏的设计,然后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创设体育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体育学科素养。必须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体育知识或技能讲授都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一定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进行创设,以免造成体育教学效率下降,影响学生身心素质的良好发展。
(三)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教师依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并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求,难以保证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尽可能设置一些实践性强的体育活动,尤其是要结合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比如,在体操基本动作的教授中,教师在讲解完动作要领、做完分解和完整动作示范的前提下,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要求各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下节课开始的时候进行比赛,根据动作整齐、标准的程度进行打分,最终评选出优胜小组给予奖励。这样的体育活动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荣誉感与组织性,对促进学生体育学科素养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师可以针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组织开展体育知识问答竞赛,在该竞赛活动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图文或视频,然后让学生对涉及的体育知识进行抢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可以加深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印象,还能进一步提升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四)合理渗透激励教育
激励教育作为趣味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与信心有很大的帮助。与传统教育相比,激励教育是通过有趣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评价,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并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例如,在学习弯道跑与传接棒的方法时,部分学生开始不是很理解,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不是很积极,此时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做得不好而指责、批评他们,应当善于发现他们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如态度端正、悟性好、刻苦练习等,并对他们给予肯定与表扬,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加高涨,很快就能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术动作。此外,教师还可以树立榜样作用,对表现最优秀的几个人进行表扬和奖励,并通过公正积极的评价语言,引导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在新课程背景下,趣味性教学作为一个新的教学观念,不仅能为体育课堂带来活力,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力,对改变传统课堂低效的局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应深刻理解趣味性教学的内涵与作用,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合理应用趣味性教学,进而有效发挥小学体育的育人功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