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新闻中采访对象同期声的叙事视角

2022-11-24

视听界 2022年3期
关键词:新闻奖叙述者录音

徐 浩

叙事视角是叙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指叙述者对事件进行观察和叙述的角度,不同的视角具有不同的视野,所看到的“景观”也具有不同的特色。

广播新闻记者在采访中所形成的采访对象的录音记录包含多种信息,其中很大一部分涉及对新闻事实的叙述,在叙述过程中必定有一个叙事视角,通过特定的视角,采访对象得以完成对事实的筛选和呈现。目前,在国内对于新闻传播的叙事学研究中,一般把叙事视角分为全知全能视角、个人限知视角、客观视角和复合视角四种类型,本文也将延用这一分类方式进行阐述。

一、全知全能视角

全知全能视角是指叙述者可以洞察相关事实的“前世今生”,既能通过背景介绍“历史”地解读事实,又能从宏观的社会现实出发对其进行定位,通过概括性叙述、意义表达等手段全方位地进行叙事。这一视角被罗兰·巴特称为“用居高的视点,即上帝的视点传发故事”。

叙事者从叙述事实时所占据的位置、对相关事实掌握程度等因素出发,如果认为其“把握”了相关事实的核心内容,就有可能采用这一叙事视角。第29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开辟中国大豆“第二战场”》中,当代中俄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宋奎的采访录音就是这一视角:

中国人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包括种子的培育,科技呀,农业装备,机械化的操作,俄罗斯农业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土地资源,自然环境比较好,种植成本也比较低,中国和俄罗斯的农业合作,互补性会很强。

这段录音超脱于可感的具体事实,对中国人的种植经验、俄罗斯农业、土地资源丰富程度等都有清晰的判断,并预测了两国合作的前景,有利于听众更全面、准确地理解新闻事实。

全知全能视角的优势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便于受众从总体上了解事实。但这一视角偏向于宏观和抽象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劣势。

第一,广播新闻中,采用全知全能视角进行叙述,有可能导致采访录音中充斥较多的统计数据,看起来好像精确描述了核心事实,实际上听众并没有对此留下深刻印象,也不能深刻理解相关的新闻事实。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采访对象对统计数据进行形象化、通俗化的解释,以弥补传统表现方式的不足。

第二,全知全能视角常常用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意义、作用等抽象信息,但广播新闻报道在这方面一定程度上处于弱势,充斥专业术语的抽象性信息一听而过,难以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广播记者要尽量引导采访对象对专业性较强的内容进行简短但更具实质性的概括或解释,采用口语化、通俗化的话语,便于听众理解。

第三,全知全能视角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在总结、概括具体事实的过程中,往往会夹杂着自己的主观判断,这一主观性因其话语的权威性而使听众对事实的认知产生一定的偏向。这需要引入其他视角的叙事予以弥补。

第四,采访对象全知全能视角的采访录音有可能因为其姿态高高在上,形成较为浓重的说教味,从而导致受众的逆反心理,这也应该引起重视。

二、人物限知视角

人物限知视角把对新闻事实的叙述限制在叙述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范围内,它不像全知全能视角那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对新闻事实“无所不知”,却能很好地表达叙述者对新闻事实的切身感受,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事实。

人物限知视角使叙述者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实的讲述更具感染力,并能准确表达人物的心情,这也是广播新闻作品具有较强感发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第20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两岸同胞共推妈祖信俗,申报世遗获得成功》中,妈祖信俗申报世遗工作小组组长唐炳椿的讲述:

我很激动。正好我在福州开会,又不敢把手机关掉,一会儿就拿出来看一下,就看看有没有谁给我发短信。一看,有,我就很激动,就告诉我们湄州妈祖祖庙董事长林金榜,我说你赶快到妈祖庙面前去放鞭炮,给妈祖报告说妈祖申遗成功了!

这样的表述让人仿佛真实地处在当时的情景中,和一般的泛泛而谈相比,传播效果不能同日而语。

人物限知视角还有一种形式,即采访对象本人视角的客观化表达。第30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品、广播消息《小橱窗里有“乾坤”》中,小巷“总理”田象霞反映上级部门频繁检查对基层社区带来困扰的一番话就是如此:

他来了也不看你内容,他就考核你下边儿,五月一期,六月一期,换下来就废了,就扔了。你说多吗,也不多,一个部门来一趟,但部门多呀。

她讲述的是从多次经历中得出的体会,把这些情景和感受集中起来,采用旁观者的客观化表述形式,可使讲述内容更具客观性和普遍性,但这种“客观化”表达仍然基于个人视角,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也能增加感染力。

个人限知视角叙事中,要注意事实选择的典型性,情感表达也不能流于空泛。第27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获奖作品、广播消息《重温初心再出发》中,时任锦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德佳回忆自己当年贪玩五分钟,入党延迟两年的故事就很具典型性:

八七年的时候,各方面都具备入党的条件,那天下午研究我入党,上午中休的时候,打乒乓球过了五分钟,让院长发现了,然后院长就说,这年轻人,遵纪方面呢,上午打乒乓球过了五分钟。结果这一下,又考验了我二年,八九年我才入的党。

由当事人讲述当时的情景,情感真挚,加上讲述时的语气等,能产生更加感人的传播效果。

报道实践中,有一种“伪个人限知视角”需要引起注意。这种“伪个人限知视角”看似叙述当事人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但却试图以概念化的方式描述事实和情感过程,类似于上帝视角的全知全能,达不到人物限知视角所应有的感染力。在一篇关于大运河志愿者服务队的广播新闻报道中,记者选用了志愿者这样一段录音:

这么多年来在这方面花了不少精力,花了很多脑筋,也包括资金,你说不能跟他们要钱吗?我说我不要,我们就是怕把文化的东西丢失了。

如果能引导被采访者说出具体的故事,比“花了不少精力,花了不少脑筋,也包括资金”这种概念化的表达更能打动人,也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充分认识人物限知视角的感染力的同时,也要看到,这一视角可能带来情绪化、不够客观等效果,应该通过其他叙事手段予以弥补。

三、客观化视角

客观化视角排除叙述者的主观感受,只能叙述听到的、看到的以及亲身经历的情况。广播新闻中,可以应用大量的音响录音描述新闻现场的状况,记者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客观化叙述表达新闻事实,但一些视觉化场景,一些记者无法接触的景象需要采访对象应用客观化视角加以表述。例如第26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品、广播专题《围绕大气环境监测点限行,保定徐水上演现实版“掩耳盗铃”》中亲历者的采访录音:

七点前,我得把车开出盛源街,到马路牙子边上停着,吃点饭啥的,晚上回来,不过七点都不让往回走。

这个监测点确实是真的,有空气抑尘车天天围着这转,那个大炮车来回打雾的那种。

个人限知视角是一种人格化的叙述,叙述者个人的判断、情感等都可以表达,而客观性视角中,叙述者不能叙述自己的情感,对事情的由来、未来的发展走向,对他人的内心感受等都无法得知,但这一视角有利于客观反映真实情况。另外,选用这一视角的人物采访录音时也应注意,叙事不能事无巨细,一概平均用力,应对典型性事实进行重点描述。

四、复合视角

应该承认,单一视角的叙事有其局限性,从某一特定视角的叙事中,人们所获得的信息和心理感受是不同的。而复合型视角则能综合不同视角的叙事优势,使结论性信息、情感性信息、体验性信息、客观性信息等相互融合,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例如第30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广播评论《警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中,一位社区工作人员的采访录音就是全知全能视角+个人限知视角的复合性视角:

一个网格,要有事情报,要有一些事情。你这网格里面,这一个星期来很安静,没有任何居民来反映情况,也没有什么纠纷,但是不行,你必须自己去编几个。(全知全能视角)打个比方,501的人跟我比较熟悉,就要他来报案子,反映门口有垃圾,报完之后隔一段时间,我再点回复:垃圾已清除。就是这样操作。(个人限知视角)

而第29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品、广播评论《解“锁”》中,一位企业家的采访录音则是全知全能视角+客观性视角的复合性视角:

地方政府配套引导资金不能低于20%,咱们一直没有落实,就是因为我们是民营企业成分,他定下来他要担当,万一出现问题谁来承担责任(全知全能视角),开过很多会,也去我们公司考察多次,我光写报告写了不下20份。(客观性视角)

复合视角的优势在于,叙事上更少羁绊,更加自由、灵活,对事实的表述也能更加全面、深刻。

总体而言,叙事视角应该与叙事者的角色、身份、认知、立场等相匹配,如果不相匹配,则可能出现“不可靠叙事”,影响传播效果。不同视角的叙事对受众的感染力也不尽相同。广播记者如果能强化“声音思维”,合理运用不同叙事视角的采访录音,能整体提升采访录音的传播效果,使广播新闻“声音的力量”更加有力,更加出彩。

猜你喜欢

新闻奖叙述者录音
Funny Phonics
funny phonics
Listen and Choose
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公示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Listen and Color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48个广播作品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