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教育视野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策思考

2022-11-24李爱花

新课程 2022年13期
关键词:生命文章过程

李爱花

(瓜州县锁阳城镇中心小学,甘肃 酒泉)

所谓“生命教育”指的是一种生本教育,具体而言,生命教育下学生的自然发展规律会受到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会得到帮助。本文主要思考在生命教育视野下小学语文学科阅读部分的教学策略,笔者认为具体策略包括构建生命本质观念,坚定生命发展方向;践行“先学后教”模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营造感悟生命的氛围以及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思维互动观念等。

生命教育主要是针对生命发展具体需求的一种教育供给方式,是一种有助于学生生命质量提升的教育方式。国家对于在学科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也一直持积极的态度,鼓励在教育中使学生对生命形成基本的正确认识。在当代生命教育观念下,学生对生命的重视程度、对生命的正确认知以及积极健康的生命意识,都是小学教育中应该重点关注、积极培养的内容。具体到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说是培养小学生正确生命意识、有效实现优质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

一、构建生命本质观念,坚定生命发展的方向

在小学语文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本着生命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师首先应该构建生命本质观念,坚定生命发展方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每一次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应该是学生对生命的认知更进一步的过程。根据“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教师应该关注学生自身的成长需求,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细节,培养与学生的成长需求相契合的价值观。在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推动生命成长的角度并根据“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完成教学方案的设计,同时兼顾教学目标的动态性、生活性与引领性。教师还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教学方式及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具体而言,课堂教学目标首先应该具备引领性。对小学生来说,文章中展现出的人物形象及思想情感都与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生活距离较大。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所在以及生命成长需求等具体情况。同时,这种带有引领性的课堂教学目标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在阅读中的获得感和成就感,调动学生对语文学科与课文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其次,课堂教学目标还应该具备生活性。阅读文本的过程同时也是阅读生活的过程,因此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化的素材资源或道具帮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理解所学文本,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以及理解能力。此外,课堂教学目标还应具备动态性。课堂教学目标实际上只是一种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场景预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无疑应该根据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情况等因素及时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适当调整。因此,动态性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教师具备一种宏观的视角,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为这种调整预留出适当的空间。

二、践行“先学后教”模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在小学语文具体教学过程中,本着生命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师还应该践行“先学后教”的模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所谓“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在课前令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效的预习,这种教学模式凸显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能够使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先教师一步提出问题,实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提升。由以上论述可见,“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预习内容,学生的独立思考需要高质量问题来完成激发和引导。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前置性的课前预习问题。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量化,根据教学任务、教学难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等因素转化教学目标,将其变成“先学”习题,提前发布在学习平台上,作为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预习的一种方向指引。教师要高质量地设置具有前置性的课前预习问题,要对教学内容、教学范围有全面把握,正确把握好预习内容的尺度和范围,为学生留出适当的思考和发挥空间。另一方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课前预习问题的个性化解读方式,而不应该予以否定和打击,鼓励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等工作得出自己的答案,或许与标准答案不同,但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举例而言,教师以《坐井观天》这篇寓言文章作为阅读教学环节的目标文本时,就可以设计几个具有前置性的课前预习问题,如“文章的两个主人公——青蛙和小鸟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它们各自的观点是怎样的?”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思考,提出“你认同青蛙的观点还是小鸟的观点,为什么?能否结合你在生活中的实际经历谈谈理由?”等问题。类似的课前预习问题,既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寓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深刻内涵,又能够使学生对生命形成更深刻的认知,训练学生辩证认识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

三、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营造感悟生命的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本着生命教育的基本原则,还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营造感悟生命的氛围。具体而言,教师应该重视利用各类多样的教学方式,令学生沉浸在文本意境中,深刻、准确地感受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的创作意图与思想情感。这个过程不仅是一个深度理解文章文本的过程,还是一个深刻感悟生命厚度、深度的过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与阅读文本相关的音视频素材资源,使学生能够更形象直观、更沉浸式地体验文章的情景设置,实现对所读文章的深刻理解以及独特思考。

举例而言,在教师讲授《白杨》这篇文章时,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一些与白杨树相关的音视频资料,如荒芜沙漠上的一棵孤独的白杨树等类似视频,令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白杨树生长的艰苦自然环境,认识到生命强大而令人震撼的力量,认识到生命成长过程中的艰辛与困难。此外,教师还可以划分小组,鼓励每一组学生交流和讨论“白杨树体现出的生命力量”等话题,这种集体讨论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深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朗读感悟”环节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文本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更多深刻体会文本情感内容和思想价值的时间,深化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和体验。在学生已经完成了课前预习工作,也就是通过教师设计的一些高质量预习问题对所阅读的文本形成了初步、基础性的认知后,再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文章,有助于学生自主解决一些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从而更充分地理解文章。

在小学语文学科阅读教学课堂的朗读感悟环节中,教师可以整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集体讨论的主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朗读感悟自主解答所遇到的问题和疑惑,或者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疑惑再次朗读文章,实现朗读和感悟的结合,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情感认知能力,同时深化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

四、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思维互动观念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具体教学过程中,本着生命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师还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思维互动观念。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下,小组合作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大力提倡,这种学习形式有助于整体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被大多数学校所采纳和运用。而在小学语文学科的阅读课堂教学环节中,小组合作亦能够在教学效率及学习效率的提升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对文章文本中心思想主题的理解以及对文章情感在审美层面上的鉴赏,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大多数情况下会在理解、学习文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这个时候小组合作就能够起到教师无法取代的作用。教师首先要注意小组划分的科学性,可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本原则完成分组工作,还可以在组内安排具体的职责,实现分工合作,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让学生与组内成员合作搜集资料、积极整理疑惑和问题、互相交流想法和结论;还可以安排课堂展示环节,为小组提供成果展示的机会。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和感悟,令学生认识到合作、分享和交流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这一教学环节不仅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基础语文知识储备,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以及语文学科综合素养,而且是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有效实现优质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采用各种方式,如构建生命本质观念,坚定生命发展方向;践行“先学后教”模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营造感悟生命的氛围以及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思维互动观念等,培养学生形成对生命的正确认知以及一种积极、健康的生命意识,使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能够一帆风顺,最终推动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生命文章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