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精读课文教学指向单元习作目标的价值取向
——以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太阳》《松鼠》教学为例

2022-11-24刘久亮

新课程 2022年13期
关键词:例句松鼠太阳

刘久亮

(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实验小学,陕西 汉中)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单元是教材编排体例的创新之举。它以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为主要线索安排单元教材内容,改变了传统的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形式,在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更加关注语言的表达,改变了多年来语文教学活动中重阅读、轻习作的模式。这是“表现本位”全新读写观在教材编排创新中的一种探索。每个习作单元中都编排有两篇精读课文,它在习作单元教学中作为前置性的教学内容,起着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表达的作用。实施好精读课文的教学,对单元目标的达成、单元教学重难点的凸显具有重要意义。

怎样落实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理念,我们以《太阳》《松鼠》两篇精读课文教学为案例,谈一谈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定位,明晰目标

(一)抓单元语文要素,知任务

习作单元是以单元合力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专项习作能力,教材的编排应该是整体架构的。精读课文作为单元首要的学习内容,必定承载着重要的作用。就本单元而言,它以叶圣陶的“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点明了本单元的主题是说明性文章。虽然学生之前初步接触了一些说明性课文,但因认知水平有限,五年级才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正式学习说明文,并尝试着写说明文。就这一单元来说,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说明方法;二是搜集资料,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事物介绍清楚。前者是阅读要素,有两个要点:(1)阅读和体会《太阳》《松鼠》两篇不同类型的精读课文,感受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2)了解课文运用了哪些基本的说明方法。第二个是习作要素:写说明性文章,是在本单元各类型课文学习基础上综合运用的具体实践,形成单元学习成果。提示了两个要点:(1)搜集资料,这是学习写说明文的必要准备。(2)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尝试写一篇说明文”,把事物介绍清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单元教材读与写之间的连接点是清晰的,阅读为习作提供相应方法支撑和言语范式。“要把事物说明白了”这一要求分布于整个习作单元每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它就是本次习作单元中学生要形成的关键能力。

(二)析单元六大板块,担其责

教材每一个习作单元均安排了2 篇精读课文、1 个交流平台、1 个初试身手、2 篇习作例文、1 次习作。每一部分都有指向单元习作目标落实的功能和职责,“交流平台”指向“归纳梳理,提炼表达方法”这一侧重点;“初试身手”指向“初步尝试运用方法”这一侧重点;“习作例文”指向“进一步感知方法”这一侧重点;“习作”指向“形成单元学习成果”这一侧重点。引领学生指向“怎么写”,获得方法,进而形成单元某项习作关键能力和学习成果。而“精读课文”突出从阅读中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表达方法,为习作奠基。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太阳》和《松鼠》的学习,就是为单元习作“写一篇说明性文章”的写法奠基。

(三)研单篇精读课例,拟目标

本单元编排了2 篇精读课文,学生通过学习,能体会说明性文章的不同类型、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松鼠》一文语言活泼,描述生动。作者紧紧抓住松鼠的主要特点,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习性等特点。《太阳》一文语言平实,通俗易懂,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从多方面介绍了太阳。通过深入学习,学生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能够将抽象复杂的事物介绍清楚且通俗易懂,学会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具体的说明,比较说明文不同的语言风格,了解说明文的多样表达特点。

二、精准教学,破解重难点

“精读课文”的教学,在单元习作关键能力培养主目标的导向下,应突出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设计就会紧紧围绕这一核心来进行。

(一)抓准教学建构点,根据语文要素教

以《太阳》一课为例。这一课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作比较和列数字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即表达效果。教学时,紧扣这一要素,组织实施教学,按三大板块推进。

1.了解基本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效果

学习体会课文第1 自然段“太阳距离地球远”这一特点时,指导学生以“读课文—画句子—标方法—说体会”这样的学习流程体会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远”这一特点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思考后交流,“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由数字之大感受太阳之远,知道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能够直观准确地告诉我们事物的特点,随后通过朗读来表现“远”。“到太阳上去……也要飞二十几年。”继续关注数字“二十几年”,体会太阳远。作者选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让我们有了想象空间、有了鲜明的感受,让不同的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太阳的遥远。

接着,放手体会太阳“大”“热”的特点,小组合作探究。紧紧扣住“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来体会。

(1)为什么与地球作比较?(出示太阳系图片)作者把太阳、地球作比较,体会太阳确实很大。

(2)出示:

约一千个木星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约二千三百万个水星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约四百万个火星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思考:为什么作者要选地球去和太阳作比较呢?源于我们对地球的熟悉,对火星和水星不熟悉,拿熟悉的事物比较,才会清晰准确地认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体会“温度高”的特点时,抓住课文“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这句话,体会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好处。出示资料:生活中开水的温度是100℃,钢铁的熔点在1500℃左右……学生动手计算倍数,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改写:“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____________。”在直观的数据比较中体会太阳的温度之高。

2.研读“共性”例句,感受“模糊”中的精确

(1)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2)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体会两句中“约”“差不多”能否去掉?为什么?交流后小结:太阳离我们太远、太大了,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我们无法精确测量,作者实事求是地用上“约”“差不多”这些约数词,反而使说明的语言更严谨准确。

3.体会表达“优劣”,提升运用说明方法的能力

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改写课文前三个自然段:(1)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2)太阳很大,体积为14120 万亿立方米。(3)太阳很热,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将改写的内容与课文原文进行比较,体会表达的“优劣”,最终让学生明白,要把事物特征“说明白”,当一种方法说不明白的时候,我们可以组合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这样就说明白了。

通过这三大板块梯度推进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恰当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体会把“事物说明白了”的表达效果。

(二)巧用课后练习题,瞄准语文要素练

编者的编写意图是可以通过“课后习题”可见一斑。课后习题往往体现了教学的训练重难点,有助于我们精准解读文本。教学时,紧紧抓住练习题来训练,以落实语文要素。

我们以《松鼠》一课课后第2 题为例。

读句子,找出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内容,体会表达上的不同。

例句一:松鼠体型细长,体长17~26 厘米,尾长15~21 厘米,体重300~400 克。

例句二: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与树的枝条,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 厘米。

例句三: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 次,一般在4、6 月产仔较多。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学时,我们采取“以点带面”“先扶后放”的方式,先结合课后第2 题中的例句一,对照找出课文中描写松鼠外形特点的句子,引导学生对比品读,思考:例句与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松鼠外形的,不同在哪儿?各自的作用是什么?细细对比后,明白例句是从松鼠的体形、身长、尾长、体重四个方面介绍松鼠的外形特点,用客观准确的数据说明,简洁明晰;而原文是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等方面来介绍松鼠的外形特点,赋予小松鼠孩子一样的灵性,语言形象生动、活泼有趣,能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搭建起学生阅读理解的支架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体会例句二、例句三与课文内容在表达上的不同。诸如,例句二明晰简洁地写出松鼠搭窝的地点、运用的材料、窝的大小;而课文第4 自然段详细、具体地描述了松鼠搭窝的全过程,突出了小松鼠聪明、能干的特点。例句三提供了松鼠换毛的季节、产仔等准确的情况,而课文第5 自然段还介绍了松鼠毛发的颜色、如何梳理毛发,生动又形象地表现了松鼠如同人一样的特征、有爱干净的生活习惯。

通过对比理解,学生体会了课文语言活泼有趣的风格。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在日常阅读中,如产品说明书、各种食谱和信息图表,都能提供准确清楚的信息,让我们认识事物,获得知识。知道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既可以像《太阳》一样平实,也能像《松鼠》一样活泼,还能像《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介绍一样简洁明了。

总之,结合《太阳》《松鼠》精读课文教学案例,以管窥豹。在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直指单元习作目标的落实,极具价值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发现精读课文背后的语言表达形式,逐步形成读写迁移的能力,落实单元习作目标,让“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核心能力悄然生长。

猜你喜欢

例句松鼠太阳
小松鼠
松鼠
太阳几点睡觉
松鼠
松鼠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夏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