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

2022-11-24王朝辉

新课程 2022年13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数学知识创新能力

王朝辉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独店镇姚李小学,甘肃 平凉)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综合能力的形成。而在能力的构成中,创新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未来人才竞争的核心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应当高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优化改进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基于新课程教学理念加强教学改革,融入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方法,促进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鉴于此,本文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论述,基于实践的层面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

一、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概述

创新是指个体以现有的思维方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思路和常人想法的独特见解为基本导向,充分运用现有的专业知识体系和物质基础,在特定的环境与场景中,向着理想化的发展需求或者为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而进行改造、创造活动,且其结果能够获得积极性效果的行为过程。改进或者创造的新事物包含类别比较广,如新思想、新产品、新元素、新方法、新途径以及新环境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与发展的核心与灵魂,是人们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获得进步与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在现代人才的培养中,应当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与培养,不断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形成。而在人才的培养体系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创新意识激发的关键时期。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应当高度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趣味性,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形成较高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促进个性化发展,促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学习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参与系统性学习活动的起步阶段,也是整个教学系统的基础阶段。此时的小学生在思维意识上正处于发展初期,可塑性较强,但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这一时期也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机,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创新能力的重视与培养,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意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在数学学习中主动构建创新思维模式,从小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构建科学正确的学习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对于今后的学习与工作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逻辑思维

数学课程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基础性课程,在学科中包含了大量的抽象性知识,从数量关系到空间关系,从概念到公式再到单位换算等,表面上与生活关联度不高,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极高。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对理论深入理解和严密分析,找到不同的抽象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将各类知识有效应用于问题解决过程中。而这一过程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拓展性思维要求较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平台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好奇心,不断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1]。在抽象性的知识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思考,对抽象性概念进行思维创新,从教学内容走到实际生活,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升级与转变,为学生数学学科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极高的学科,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系统性的数学知识,不断提高知识应用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解题能力,提高学习成效。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融入生活化教学素材,能够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积极支持,充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加强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提出创新的想法,实现知识和经验的拓展。这一深度思考的过程将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深度,提高应用能力,并不断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循环往复,让学生更乐于主动思考教学内容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又反向推动知识的理解,进而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机制,这将更有助于学生后期的专业学习。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深入分析学生成长的发展特点,抓住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

在小学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当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特点有全面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意识到,小学阶段学生所具备的创新能力与其他学段以及成年人所具备的创新能力完全不同。首先,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而言,形象思维为主,感性认知为主,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涉及抽象的理论性数学知识时,应当通过具象化的教学素材进行相应的阐述与铺垫,使学生在脑海中有基础的概念性认知,再实现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不断促进抽象知识的掌握[2]。与此同时,创新能力的发展,其核心在于创造,教学过程应当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启发。另外,还应当明白,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创新能力上虽然会呈现出一定的共性特点,但也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化特点。不同的学生思维能力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生活阅历不同,造成他们会形成不同的观点与想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知识理解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二)积极转变课程教学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创新思考的兴趣

在充分分析学生创造能力特点的基础之上,数学教师应当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加强课程教学改革,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创新思考的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效率和主动思考的深度。例如,小学数学中包含大量的概念公式,这部分教学内容相对抽象,枯燥乏味,在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出现抗拒的学习心理。针对这类情况,在教学中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模式优化改进,积极创新,将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相关联,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这能够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不断促进抽象知识与生活实例的联系[3]。通过生活实例促进抽象知识的学习,再通过抽象知识的学习应用生活实例,构建良性的学习循环机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并学会创意解读,使课程学习充满乐趣。例如在人教版数学教材中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主题学习中,可以将这一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如书本、手机、操场、电脑屏幕、电视屏幕等等,进而使学生对形状有直接认知,并促进学生以长方形的特点展开创新思考,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长方形,不断巩固对长方形特点的认知。

(三)着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创新创造的灵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成效,情境的创设是关键所在。因此,在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创新的灵感时,就应当充分结合数学课程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不断丰富教学情境。例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课程讲解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搜集多样化的教学素材,或者通过动画的方式呈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边特点。通过有趣的场景,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将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趣味性的表现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触发发散思维,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还可充分融入音乐等形式,创设良好的思考环境,不断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灵感。

(四)注重建设深度思考的教学空间,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反复进行,因此,在数学课程中,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特点,为不同学生设计具有一定“创新思考空间”的教学内容,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例如部分学生悟性高、创造力强,能够达到“一点就通”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有部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学习悟性相对较差,在创造力能力方面表现平平,甚至相对低下。因此,在对创造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发展能力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设置不同的“创新思考空间”,实现创造能力的培养。例如,针对创造能力相对较弱的这部分学生,需要倾注更多耐心,主要通过鼓励、引导的方法,促进“创新思考”行为的发生,而不关注于实际的创新结果,对于过程给予肯定和支持,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而对于学习综合能力较强、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应当积极鼓励主动帮助其他同学,通过“创新方法”实现人格的完善以及创造能力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人才竞争的核心,小学教育阶段是人才教育中的基础环节,学生的思想活跃,可塑性较强,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和培养,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创造能力,为创新人才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卓越的贡献。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数学知识创新能力
集聚类型、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利用绘本优化大班数学课程之浅见
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