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能力研究策略

2022-11-24

新课程 2022年13期
关键词:级新生适应能力环境

武 月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上坝镇下坝学校,甘肃 酒泉)

为了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很多地区的学校都在联系实际,从不同方面做出深入研究与适当的调整。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人口分布特点的考虑,学校的建立是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路径。但对于新生来讲,全新生活环境的适应也是其必须克服的一大难关,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强引导。

农村学校的建立不仅是为了适应我国农村人口布局,还有经济发展状况,也是希望能够以此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而不论是在哪一阶段,对于哪一地区的学生来讲,对学校的适应都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才能够确保其以更好的状态来学校接受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一、小学新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欠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大量涌入城镇打工,这就会出现留守儿童、随亲进城读书等现象,为孩子学习生活带来很大困扰。家长平常不在孩子身边,也无法对孩子的功课进行辅导,对孩子的生活、成长缺乏必要的陪伴。而且旧城改造、农村拆迁等工作也在相继进行,这样移民搬迁会导致学生改变一直以来的学习环境,会使他们一时难以适应新的教学节奏。如果学生是走读生,不安排住校的话,需要家长对他们的平时生活加以照料,每天给他们做饭、洗衣、接送等,学生认识不到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如果是住校生,再加上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的孩子,进入小学后的生活起居问题将会成为孩子学习和成长的绊脚石。学生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一脸茫然,根本无法安心学习,如果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以小学生的心理能力一般是承受不了,这就极易引起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甚至会对他们产生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

(二)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

一年级新生进入学校首先面对的是教室里的陌生面孔,但是同样面对这种情况,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可以很快融入新的班集体,与新认识的同学有说有笑,情感可以迅速升温,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可是对于原本就不爱说话、慢热的学生来说,这就是一种煎熬。也许他们是因为不好意思或者难以有勇气主动开口而没有与同学打招呼,当他们看到其他同学玩得特别开心的时候,内心又极其渴望结交新朋友,无法表露自己的心意和友好,这会让学生在犹豫和难受的情绪中难以自拔。

二、农村学校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能力研究策略

(一)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讲,其适应能力的高低通常都会受到学校办学条件、学校管理,还有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影响。在实际发展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农村学校无法通过自身能力来解决的问题。对此,当地政府应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给予有力支持。比如,通过适当地增加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帮助学校完善管理办法,还有专业教师编制、生活教师编制核定办法的制定来为新生适应学校环境、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保障,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可以得到进一步改善[1]。

首先,学校作为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只有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开展各项工作,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对于农村学校来讲,其不仅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日常生活以及娱乐场所。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学校要努力为学生提供更便捷、舒适,且安全、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但要注意,在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针对学校环境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应做出充分考虑,做出更完善的设计规划[2]。通过对教学、生活区域的合理规划确保学生不论是学习,还是日常生活都可以获得舒适、充足的空间。

其次,针对专职生活指导教师的设置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身心健康等问题,尤其是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帮助学生调整、解决,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其不适应的地方一定会有很多,对于新生的情感调节也是生活指导教师应重视的内容。对此,学校要充分考虑到生活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多,久而久之,会逐渐充当学生家长、朋友的角色。所以,在选拔、任用生活指导教师时一定要慎重,要选择具有高责任心、爱心,且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担任。此外,加强对学生生活、情感与健康等方面的关心指导,是对学校全体教师提出的一个特殊要求,所以,无论是否是生活指导教师,都要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心,一旦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汇报、解决。教育部门、学校也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系统的培训活动,通过不断提升教师的福利待遇、综合素质来提升学校建设管理水平。

最后,学校的课余生活是否丰富也会对一年级新生适应能力的提升带来影响。入学后,学生的生活若可以被探索知识的快乐、紧张刺激的体育竞技,还有新颖多样的课余生活填满,离家的伤感、想家的情绪自然会大幅度减弱。为此,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课余闲暇时间做出合理安排。尤其是一年级新生,可以结合其兴趣爱好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与其他同学了解、互动的机会,也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接触、展示的过程中尽快适应新环境、新同学。

另外,学生安全是所有学校都必须放在首位的工作,尤其是对于学校来讲,学生的安全问题可以说对其生存、发展有直接影响。若安全问题都无法得到保障,其他工作开展得无论怎样细致、新颖也没有任何意义,家长绝不会将孩子交给无法保障安全的学校,也就不需要考虑其他工作该怎样开展。因此,学校要从不同层面落实安全管理,同时定期开展对师生的安全教育、逃生演练,从整体上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不论是对于新生,还是老生来讲,适应能力的提升仅通过学校与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与不断努力,通过对身心的不断调整尽快适应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能够促使学生不断突破自我,积极勇敢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以更好的状态迎接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生自我教育内容主要涉及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适应学校的过程中,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新生入学之后,若可以快速地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在相互帮助、影响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适应能力。在获得良好的同伴关系后,学生既可以获得宣泄的渠道,也能够拥有一定的情感支持,最大限度地减少焦虑不安等情绪的产生,可以相互鼓励克服各种困难,尽快适应学校环境。另外,青少年阶段也是学生获得友谊的重要阶段,会给其之后的学习和成长带来直接影响。尤其是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讲,若可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既可以拥有很多学习、娱乐的伙伴,学习生活也会增加更多色彩。且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更轻松地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科学指导,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重视家长支持配合

无论是在哪一阶段,人的发展都会受到学校、家长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对于学生成长来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意义同样重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重视家校共育机制的构建,积极引导农村地区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孩子的教育离不开教师、学校和家庭三方合作,只有三方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教育的效果才是最大化的,反之则会相互抵消,收效甚微。对于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新生,衔接过渡教育更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协作。比如,对学生自主能力的训练:自己收拾书包、整理笔袋、准备学习用具等活动。家校交流不仅在家长会上,班级可建立QQ 群或微信群等通信软件,以此途径加强家校之间的及时联系。农村学校决不能成为教育的孤岛,而是要整合各类资源、力量,通过网络、定期召开家长会以及视频会议等诸多形式来增加与学生家长的互动交流。又或者是结合具体情况,在节假日的时候,邀请学生家长到学校和孩子一起参加各类教育活动、娱乐活动等。这样既可以增加教师、家长以及亲子之间的互动交流,家长也可以深入了解孩子日常学习、生活环境,掌握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从而对学校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另外,家长对学校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特别是新生,通过家长的鼓励与关爱,能够为其适应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为了给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学生营造更安全、更舒适的学习成长环境,使家长可以放心将孩子交给学校,就必须联系实际,加强学校的建设探究。另外,一年级新生适应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要从不同层面入手,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全新的生活环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够给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级新生适应能力环境
轻型合成营高原山地进攻作战环境适应能力评估
迷彩青春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4-2017级新生体育素质动态分析与对策研究
雷鸟
图说
环境清洁工
熊猫宝宝贺中秋
漫观环境
沙漠里的精灵
你容易适应新环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