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名师工作室的教师研修路径探索
2022-11-24杨红梅
李 丽 杨红梅
网络名师工作室以区域教育教学名师作为领衔人和导师,组织工作室内的青年教师、乡村教师开展线上和线下研修活动。江苏省电化教育馆为网络名师工作室提供了技术支持。网络名师工作室可以在自己的网站平台上开展各项活动。笔者试以自己领衔的网络名师工作室为例,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名师工作室开展教师研修的多重路径。
一、依托网站平台,凝聚教师发展愿景
近几年,教学研修活动因受疫情影响,参与者可能不被允许在传统的会议室里成规模地聚集。网络研修则可以依靠网络平台,突破时空、规模等限制,合理安排教师研修活动,使研修活动的开展更加灵活、更加有效率。
(一)凸显网站学科特色,突出研修主题
工作室网站是工作室成员网络研修的重要阵地,要体现学科特色,展现工作室研修主题。工作室网站的界面风格、图文呈现要给人以强烈的主题化视觉感知。一方面,成员教师在登录工作室网站时,能够感受到工作室浓厚的研修氛围。例如,笔者领衔的工作室以“小学全习作教学研究”为研修主题,在网站首页界面“工作室介绍”“资讯”“公告”“教学研讨”“学科资源”等多个栏目中,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研修主题,呈现研修主题的阶段性成果。另一方面,登录工作室网站的访问教师可以通过网站首页、相关专题板块等,对工作室的研修主题有大概了解,从而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教师参与工作室的主题研修活动。
(二)布局网站板块内容,确立研修任务
任务驱动,不仅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促进教师找准研修方向、跟进研修目标、实现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我们根据研修进程,安排研修任务,组成研修任务群,实现教师教学技能、研究能力、反思意识等方面的成长。一方面,工作室可以根据研修任务在网站板块上设置内容,也可根据研修内容开设新板块。在相应的板块中,成员可以进行浏览、学习、比较、评价。活动结束后,专题研修板块可以归类为子板块,这样既便于站内搜索,又不占用主页空间。另一方面,工作室的若干研修小组根据所研修的子课题方向组织研修活动,制定研修计划,在工作室网站上创建相应的教学研讨活动。活动计划发布在网站平台上,以便全体参与者了解活动目的和流程。活动中的微型讲座、教学示范、沙龙研讨等内容可以在网站上进行实录发布。参与者在活动页面上提交课例分析、学习心得或反思论文。我们通过网站平台创建研修任务,为成员提供了音视频资源、交互式评价、成果性文章等多重、立体的研修环境,增强了研修活动的实效性。
(三)利用网站云上空间,共享成果资源
“共享”是互联网时代的一大特点。分享者提供信息,获得成就感;受享者获取信息,甄别、吸收、再分享。在“共享”的良性循环中,互联网成为学习者获取信息、提高能力的“宝库”。“共享资源”是名师工作室网站的重要特征。为确保高效的共享,工作室作了两方面努力:一是以技术保障共享云空间。在系列研修任务中,成员形成了丰富的研修成果,而其中教学视频、微课等视听成果要占用大量存储空间,为此,工作室借助“江苏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大存储空间,将多种类型的视听资源上传至网站。二是以资源归类让共享更便捷。各类资源集中于网站,需要科学分类管理,既要便于发布者上传,又要为学习者的查找提供方便。首先,网站提供站内搜索功能,根据关键字搜索、筛选资源。其次,在网站设置中,不仅要有基础板块的分类,在资源量集中的主板块中,还可以设置若干子板块。如“教学资源”主板块下,包含“教研活动”“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实录”“读书交流”“微课”等子板块。由于各研修小组定期制作相应年级的微课,因而“微课”板块又按年级进行了第三级分类。合理的板块分类和分支设置,有利于共享网站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四)调用网站数据功能,进行效果评估
工作室开展的各项网络研修任务,需要对每次研修进行相应的评估。栾学东认为,将评估结果反馈给教师和活动设计者,有助于改进活动设计和实施方法,提高教师网络研修活动效果。工作室网站具有数据统计功能,可根据网站实时统计数据,了解教师的参与程度。网站统计数据从一定角度反映了成员参与网络研修的广度、深度、效度。从首页的“成员排行榜”中,可以了解成员参与网站互动和资源上传的积分统计;从“最近访客”中,可以知晓成员参与网站活动的时间,了解成员在线的活跃程度;从“网站访问量”统计板块中,可以了解网站总点击量和当天点击数。在主页中还可以看到其他分类统计信息,也可通过后台统计导出功能,将每位成员参与的各类活动次数或积分导出为电子表格,为成员线上研修评估提供具体数据。可以说,网站数据功能为工作室线上研修活动的效果评估提供了具体、细致的第一手评估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有利于工作室调整、改进研修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研修的效度。
二、实践互动课堂,打开教师研教视野
“互动课堂”也称“专递课堂”,指基于同步网络视频,联结不同区域的教室,将不同区域的学生纳入同一个课堂中,共享城乡教育资源的课堂。高速网络技术带来的大通量、低延时的优势,为异地教室同步课堂教学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性。同时,互动课堂的实践也打开了教师研修学习的新视野。
(一)助力教师技术素养提升
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推动课堂革命,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促进育人方式转变,支撑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网络名师工作室在实践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要走在前列。教师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功。名师工作室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研修的平台,在这方面要为教师们指引方向,创造学习机会,提供应用场景,交流操作心得。
在具体操作中,互动课堂的实施需要硬件的同步、两地网络维护与对接的同步、课堂准备的同步、教学互动的同步。城、乡两校教师要掌握设备调试技术,熟练网络维护与操作技巧。执教者要做好课前准备内容的分发,教学中要关注身处不同教室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组织课堂,抓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时机,完成教学目标。因而,工作室在若干期的研修活动中以互动课堂为应用场景,指导成员教师熟悉互动课堂操作流程,磨炼教学互动能力,强化成员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素养。在互动课堂场景应用中,可以重点培养教师以下几点教育信息技术能力:一是硬件设备调试能力,二是网络连接能力,三是两地课堂网络互动能力,四是互动课件制作能力,五是课堂教学视频制作能力。互动课堂的实践,既是“互联网+”背景下城乡教育均衡化的有效方式,又是锤炼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的平台。
(二)丰富教师教学研讨模式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研讨模式相比,互动课堂的观课模式给执教教师和作为观察者的教师带来了不同的体验。这也为教学研讨带来了新的方式。
1.观察视角的全景化
在常规课堂中,观察者往往从教室后面对课堂进行观察,只能观察到学生的背影,看不到学生的听课状态、互动细节。在互动课堂的教室里,听课教师在观察课堂时,既可以从教室后面看,又可以通过教室里的屏幕看到摄录机镜头前教师和学生的表现。这样的观察角度几乎是360 度的。这种全角度的观察更有利于全面地从师生课堂教与学的过程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得失。
2.互动格局的多样化
在互动课堂的两地甚至多地教室里,有学生,也有观课教师。执教者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有助教。课堂教学从一人执教,可以变为多人执教。从“一师”课堂到“多师”课堂,教学的环节设置和执教者角色交换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教师不仅要关注本地课堂学生的表现,还要从屏幕中与异地教室的学生面对面互动。学生不仅可以从执教者处获得回应,深入理解问题,也会从异地教室的师生互动中得到一些触发,收获一些经验。同一个互动过程中,教师或与学生逐个回应,或做集体评价。互动课堂可为更多的学生带去福利,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间学习的互动和比较,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感知。
3.交流空间的延展化
传统的教学研讨受空间限制,异地教师难以在不同的地点对相同的课堂内容作同时的交流研讨。在互动课堂模式下,教师则可以利用技术手段,通过网络进行可视化的交流互动。特别是对于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偏远学校的教师来说,互动课堂提供了与主场教育专家面对面的机会,得以共同探讨,提出困惑,得到点拨。在“互联网+”的技术条件下,互动课堂给教学研讨带来了新的方式。
三、整合网络工具,多渠道建设学习共同体
网络名师工作室是教学的专业学习共同体。佐藤学说:“学习是与客观世界的相遇和对话,是与伙伴们的相遇和对话,也是同自己的相遇和对话。”在网络环境中,成员教师能以多种形式参与对话,表达自己,共享学习。
(一)新兴媒体的介入
近年来,新兴媒体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育人模式。工作室鼓励教师成员通过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兴媒体制作和发布研修资源;对视频制作技术进行辅导和交流,用较为直观的方式传递教育观点和学科知识;用视频、图文链接等专题推送读书交流、微课等学习资源。每名成员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进行交流和分享。教师在内容制作中对推送内容深入理解并练习准确表达,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交流,并进行网络互动。新兴媒体已成为网络工作室成员学习的一块“良田”。
(二)远程会议的助力
在疫情的影响下,非现场的培训活动正逐渐兴起。视频会议可以克服一些不可抗力因素,确保培训会议顺利开展。工作室经常邀请专家为成员教师指点教学迷津,以榜样的力量激发成员教师的学习热情。但在实际的研修活动中,笔者就碰到过几次因疫情影响出行,受邀讲学的专家无法到场的情况。因此,在后来的研修预案中,工作室就充分考虑这种情况,准备了线下听讲和线上学习两种模式。在实践操作中,通过线上视频会议、视频提问答疑、视频交流心得等学习方式,开设了专家讲座。相比较而言,视频会议的召开时间更为灵活。在约定时间内,专家与学员共同上线。视频会议的地点也不再受限。与现场会议相比,视频会议在研修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三)即时通信的普及
即时通信工具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时通信的即时性、群集性、记忆性等特征,弥补了传统以声音为主的即时通信方式的不足。网络名师工作室根据研修工作的需要,建立了工作室通讯群组,分小组通讯群组、组长交流通讯群组等若干个即时通信群组。群组中文件空间的永久保存功能,既方便了工作室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和收集,也便于成员教师间共享资源。
可以预见,在“互联网+”背景下,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网络名师工作室可供开展教师研修的路径将会更丰富。名师工作室的管理者可以借“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东风,让网络工具各显神通,各尽其用,培育出更多的名师,促使更多教师获得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