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子竞技发展困境的文化阐释

2022-11-24毅,孙科,熊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电子游戏电子竞技体育

蒋 毅,孙 科,熊 双

电子竞技是信息时代中具有符号性意义的社会文化现象,它脱胎于电子游戏,是以电子游戏为运行载体的竞技比赛项目。此外,电子竞技作为一种新型游戏形态,和现代体育一样源自于西方世界,属于西方文化的外显产物。[1]这是一个令广大电子竞技从业人员和爱好者为之振奋的喜讯。近年来,中国电子竞技行业发展迅速,尤其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许多线下体育活动与比赛被迫暂停、推迟或取消,而电子竞技却因其“在线”优势获得了逆势增长,电竞产业也成了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体育产业中为数不多的一个亮点,电竞产业也成为了多个城市布局新经济增长点、孕育地方经济新业态的着力点。2021年11月7日,2021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中,中国队经过5局鏖战以3:2的比分战胜韩国队斩获金牌。回顾电子竞技在中国的发展之路,真可谓是艰难且曲折。从国家体育总局将其划归为正式体育项目开始,围绕电子竞技的价值、生存、发展等重大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纵观中国电子竞技的发展现状,其始终还未得到广泛的认可。因此,电子竞技在中国的发展不能忽视因文化差异而生成的反向力量,对中国电子竞技发展困境的文化阐释也就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1 中国电子竞技的发展概述

电子竞技(E-sports)是信息技术时代快速崛起的现代性文化现象,它是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活动重新组合后形成的一种先锋文化,彰显人类主体性和现代性的文化丛体。[2]电子竞技是以经过严格筛选的电子游戏作为载体,以信息技术设备为比赛器械,在信息技术条件建构的虚拟竞技环境中,按照统一的比赛规则进行公平竞争,以夺取比赛优胜为最终目标的竞技项目。顾名思义,电子竞技的基本特征是电子性与竞技性。电子性是电子竞技区别于传统体育项目的最大标志,代表了电子竞技的存在基础和行动方式,是电子竞技先锋性与现代性的最佳诠释。竞技性则是电子竞技区别于电子游戏的分界线,电子竞技是电子游戏在不断强化规则的过程中生成的产物,一旦失去了严格的规则约束,电子竞技与电子游戏的界限也会随之消解。

电子竞技自传入中国伊始,乘着中国经济崛起的东风,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二十年间,中国电子竞技行业从萌芽探索期快速发展到了暴发增长期,许多新兴的周边产业也随之出现,一个完整的电竞生态逐步形成。电子竞技迎合了现代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需求,在社会大众(尤其青少年)中吸引了无数的追随者,是一个发展迅猛的社会文化现象。2003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将电子竞技列为第99个正式体育竞赛项。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改批为第78个正式体育竞赛项。2013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决定成立一支17人的电子竞技国家队,出战第四届亚洲室内和武道运动会。电子竞技国字号队伍的建立与参赛,代表着国家政策层面对于电子竞技的认可,这在中国电子竞技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2016年8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6年增补专业),公布了 13个增补专业,其中就有专业代码670411的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从属于教育与体育大类。[3]教育部通过电子竞技运动和管理专业的设置,显示了电子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已获得国家政策支持,为整个电子竞技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中国电子竞技在国际赛场战果累累。FPX俱乐部获得2019英雄联盟S9总决赛冠军;中国王者荣耀战队夺得雅加达亚运会电子体育竞技表演项目王者荣耀国际版冠军;iG 战队获得2018英雄联盟S8总决赛冠军;OMG战队成功夺得中国首个绝地求生世界冠军,这是中国战队时隔13年再度登顶FPS世界顶级赛事。另外,据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中国电子竞技行业用户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为1.3亿人,2018年为4.28亿人,2020年为4.88亿人。从竞技成绩和用户规模体量可看出,中国电子竞技已然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然而,电子竞技迅猛发展的同时,由于市场“逐利”的本质与游戏“原罪”的属性,电子竞技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社会影响,进而导致大部分国人对于电子竞技的认可度偏低。尤其是青少年的监护人群体,常将电子竞技等同于电子游戏,把电子竞技当成影响青少年身体健康与学业成绩的“洪水猛兽”。概而言之,电子竞技在中国虽已取得较快发展,但囿于社会认可度低的影响,当前行业整体仍处于“名已至而实未归”的尴尬境地。

2 文化差异对电子竞技发展的制约分析

电子竞技是一种顺应潮流的、新兴的社会文化现象,对其的讨论和研究不能脱离社会语境,特别应该关注其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互动关系,因为社会意识形态代表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内在逻辑,这对于电子竞技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4]电子竞技起源于西方文化语境中,带有鲜明的西方文化色彩。它舶来到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也一定会与中国本土的文化发生碰撞,这将成为深层次影响中国电子竞技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样也是中国电子竞技破除发展壁垒、寻求长远发展的着力点。本文将从电子竞技所体现的内涵特征、依托的发展环境及倡导的价值观念出发,阐释电子竞技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所受到的制约,深入剖析中国电子竞技行业发展的文化困局。

2.1 电子竞技蕴涵的部分文化特征与中国传统价值取向相违

电子竞技是信息技术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极强的传播力和吸引力。中国人口基数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再加上人们日益高涨的现代休闲生活需求,共同推动了电子竞技行业的快速成长,随之众多直播平台以及相关的机构、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市场资本的快速进入与人们急功近利心态的推动下,电子竞技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时代性病症,比如过度沉迷、暴力、色情以及各类虚假炒作,给社会带来了极为负面的影响。电子竞技的运行载体是电子游戏,电子游戏高强度、短周期的反馈特征是电竞行业巨大吸引力的根源。资本热炒大大增加了行业发展的功利性,一味将关注点聚焦于如何培养用户忠诚度和刺激消费上,这对于电子竞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贵和、崇德、保守与贬损游戏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润物细无声般地影响着每一位国人。在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中,“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的符号性特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宋代哲学家如张载、程颢,从本体论与道德修养角度论证天人协调的人生理想,认为“天人合一”不仅是人与万物的相和,还表示人与人的和谐。[5]这是一种排斥对抗、竞争、冲突、暴力元素的文化性格。崇德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基准,《易经》中就有“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厚德载物”的人生警句,将道德的修炼作为终其一生的追求,极度拒斥违背公序良德的行为。同时,中华文化本身也固有一定的保守性,梁漱溟[6]认为中国文化没有经历西洋文化的“从身到心”的过程,而是径直从心出发的,是人类文化的早熟。这种文化语境中的人们极易产生自满、保守的心态,陷于盘旋不进的状态,这种保守型的文化基因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对新兴事物的接纳。[6]中国社会长久以来受到了儒家文化根深蒂固地影响,在儒家文明高度教化性力量统摄作用的社会语境中,游戏的原罪性是难以化解的,这种贬损游戏的认知随着集体人格沉淀下来,至今未能彻底消解。[7]

质言之,中华文化的这些特性与电子竞技所展现的时代特征是明显相冲突的,这种巨大的价值认知差异也是难以被调和与消弭的。首先,电子竞技的一大特征是高强度对抗,这也是电子游戏演变成电子竞技的一个根本原因。电子竞技的内容是充满对抗和竞争的,那些虚拟的暴力、血腥成分常常成为吸引玩家的噱头,逐渐成为电竞文化的标签和象征。这与讲求万物谐和、排斥对抗的“贵和”思想是严重背离的,正如iG战队英雄联盟部门经理祝颂歌表示,电子竞技与作为休闲方式的电子游戏的区别在于强对抗与分输赢。这种极度追求对抗、竞争、冲突的价值导向,在这个崇尚“以和为贵”的文化语境中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阻力。其次,围绕电子竞技还衍生出了不少周边产物,如各大网络直播平台和主播的出现。由于配套监管和制度的缺失,暴露出了一些宣扬色情、暴力、拜金等不良社会导向的行为,这些弊病在崇尚道德的中国社会中,自然会成为众矢之的。再次,电子竞技属于一种先锋文化产品,很多中国人对它的认知还停留在电子游戏的层面,这在具有保守文化传统的社会环境中必然会受到阻滞。最后,中国社会在儒家文化的浸润下,“贬损游戏”的传统逐渐固化为一种集体无意识,使得许多人谈“电竞”色变。总而言之,电子竞技所展现的部分文化特征与中国传统价值取向明显相违背,这也是电子竞技在中国社会遭受如此巨大争议的始末根由。

2.2 我国锻炼文化现状与电子竞技所依托的成熟社会体育文化基础相距甚远

电子竞技诞生于信息技术时代,并盛行于美、韩等发达国家,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潮流。电子竞技的载体是电子游戏,而电子游戏极易令人产生“心流”体验,因而电子竞技就成了现今高压力、快节奏社会生活的缓释剂。同时,从当前电子竞技强国分布的版图可以看出,电子竞技产业兴盛的国家也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这些国家的竞技体育成绩、锻炼设施基础及民众锻炼意识等方面都是比较领先的,如美国、韩国、瑞典、波兰等国。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只有形成了一个民众锻炼意识强、锻炼选择丰富多元的体育环境基础,人们才会将电子竞技当成生活的调剂,这样电子竞技自然就不会被贴上沉迷游戏的“原罪标签”。追求真我、完善自我、愉悦身心、丰富生活是电子竞技行业形成与发展的初衷,人们可以通过参与电子竞技获得一些传统体育运动所无法给予的体悟与收获。总之,丰富、多元的休闲生活选择是一个社会成熟、文明的重要标志。

1979年以来,中国竞技体育在优先发展的战略支持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这并未带动整个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的差距愈加明显。这个差距映射了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进军的路程,这也是中国体育未来发展的目标指向。[8]当前,中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人口过度集中在发达城市,许多地方在经济先行的施政理念下,运动场馆设施的建设常常要让步于经济发展大局。加之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体育投入普遍不足,这就导致了我国人均占有的体育锻炼资源相对落后。同时,中国的学校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并未真正落实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我国锻炼环境和锻炼意识教育相较于那些具备成熟社会体育文化基础的国家,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在电子竞技项目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美国与韩国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发达电子竞技产业的代表。反观这两个国家的体育发展水平,都位居体育强国行列,两国在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等领域都表现优异。同时,他们的游戏化思维模式、舆论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政策制度环境,都是目前中国所不具备的。[9]电子竞技的发展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和规律的文化产物,是现代信息社会中人们缓释压力、宣泄不良心绪的极佳渠道。一个具备良好的锻炼文化环境的社会里,电子竞技自然成了丰富现代生活的调味剂。在这种顺应电子竞技生成和发展规律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电子竞技固然不会被强制性贴上如此多的“原罪标签”。反之,则会将电子竞技的不良影响无限扩大化,使其成为许多社会问题的“替罪羔羊”。而我国当前的锻炼文化现状仍存在许多不足,这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电子竞技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阻力。

2.3 电子竞技外显的造星模式与传统所倡导的成才路径相悖

近年来,电子竞技行业朝着职业化、产业化方向快速发展,电竞选手的曝光度也随之大增,选手们展现的高超技艺以及独特的个性气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拥趸,尤其有了新一代移动互联技术发展的助推,电竞选手与广大电竞爱好者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深入。同时,电竞选手也给许多平台带来了巨大的流量,进而转化成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当红的电竞选手所拥有的高人气以及高收入令人艳羡,并在大众视野中产生了行为示范效应,引起了许多青少年将他们当作自己人生奋斗的榜样。电竞明星是由专业公司培养与包装的,如“WCG历史 上中国第一金”马天元、“人皇”李晓峰、“宁王”高振宁、“中国DOTA第一人” 820以及曾被英雄联盟官方称为“世界第一卡牌”若风等,他们在圈内都拥有很高的号召力和人气值,吸引了大批崇拜者的狂热追随,这也是电子竞技能如此广泛、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在资本与新媒体推波助澜下,电竞明星拥有了超高的知名度和商业价值,成为了众多青少年心中的偶像,也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将电子竞技当作自己的爱好与理想。但这种成名、成才的方式显然与中国社会长久以来所推崇的“读书成才”相冲突。自隋唐科举制度确立以来,平民通过读书考试有了入仕机会,这也就成为了知识分子追求功名利禄与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路径。自此,中国社会就形成了一种通过读书获取成功的示范性成才路径。儒学大师荀子在《劝学》篇中有云,“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深刻阐释了成为圣人的一个条件,就是需要“学至乎没而后止也”的读书学习。不难看出,读书对于一个人追求成圣成才的重要性。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读书无疑成为国人最为执著的成才路径,虽然当今社会中成才路径日趋多元化,但主流的观念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学生们通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考入理想高等院校,实现人生的目标与理想,这仍然是当前众多中国家庭最热衷和推崇的成才路径。

电竞明星的“一夜成名”必然会在社会舆论中激起千层浪,这一成才路径对万千中国家庭来说是很难被接受、被理解的。一直以来,电子竞技在中国社会语境中常被当成是电子游戏,尤其对于望子成龙的广大家长群体而言,电子竞技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游戏向来是被国人排斥的对象,如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欧阳修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些人生感悟隐射了先人对于游戏化思维的否定。电子竞技虽然十分强调规则性和对抗性,但终究还是以电子游戏为载体。正因如此,电子竞技在中国始终难以撕掉游戏的“原罪标签”。电竞选手们的成才模式也很难被国人接受,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必然会受到众多非议与质疑,这将成为中国电子竞技发展道路上的一大“拦路虎”。

3 破除电子竞技发展制约的建议

电子竞技等先锋文化的发展点缀了人们的现代生活,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潮流,一味地拒斥电子竞技必将是徒然,当前应该做的是引导其顺应社会文化发展、规避负面影响。电子竞技与其他西方文化现象一样,若要寻求在中国的发展,关键要建立与之相适宜的制度和相匹配的理念,兼顾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性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谋求发展,[10]消解中国电子竞技发展的文化桎梏,推动中国电子竞技行业的良性发展。因此,面对因文化差异给中国电子竞技行业发展所带来的阻力,从电子竞技的文化内涵、生存环境及价值认知三维度着眼,分别为中国电子竞技破解文化困境提出了相应的针对性建议。

3.1 加强行业监管,提升内涵,鼓励开发出更多顺应中国社会文化心理的电竞产品

电子竞技是电子游戏上升到竞技层面的运动项目,虽然在游戏内容选择上有严格的标准,但其主体内的电子游戏基因是无法祛除的。电子游戏的“原罪标签”不被消解的话,电子竞技在中国的发展就始终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亚运会闭幕式的媒体会上表示:“我们不能在奥运会中引入一个提倡暴力和歧视的比赛,即所谓的‘杀人’游戏。每一 项格斗运动都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对抗,但体育是文明的表达方式,如果出现了‘杀人’这种玩法就不符合奥林匹克价值观。[11]众所周知,暴力和血腥的成分伴随了电子游戏生成与发展的全过程,是电子游戏的原罪,同样也是电子竞技备受质疑的一大原因。巴赫作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法定代表人”,他的言论代表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最高领导机构的价值判断。因此,电子竞技要想获得奥委会的接纳与支持,自身亟须进行“适应性”调整,对电子游戏的设计、开发等环节进行监督和引导,逐步提高电子竞技项目的内涵与社会认同度。

伴随着电子竞技的飞速成长,在线直播平台成了电子竞技周边衍生物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在线直播平台在发展早期,由于准入门槛低、市场监管不严,大量劣质低俗内容充斥其中。同时,还出现了直播内容粗糙、同质化严重的问题,直播平台成了商业资本跑马圈地的帮手,整个行业呈现出野蛮生长的态势,社会上逐渐给直播平台和主播们贴上了“污名化”的标签。[12]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2019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用户最期待在直播内容丰富程度与主播个人素质两个维度上进行改善,分别有56.4%、48.8%、46.5%的用户支持政府封停违规主播、关停违规平台、实行主播实名制度。[13]总言之,中国电子竞技行业的发展必须要努力规避这些“污名化”标签的负面影响,正如亚洲电竞协会主席霍启刚表示,在雅加达亚运会表演赛的筹备过程中,一定不能遗留问题,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是行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韩国作为当今世界电子竞技产业最为成熟的国家,电子竞技产业已然成为韩国的支柱型产业,韩国国会为了增强电竞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社会认可度,制定了一系列专门关于游戏产业振兴的独立法律。同时,韩国政府也采取了行政监管的措施来防止电竞产业走向极端,如要求游戏文化财团设立游戏痴迷治疗中心、2008年推行的游戏素养政策及2009年逐步开展的绿色游戏运动,力图促进电竞行业的平稳、快速发展。[14]此外,韩国的韩国媒体评等委员会(Korea Media Rating Board)也发布了自己的分级标准,对本国的游戏等级做了清晰地划分。如在美国认为适合青少年的《黑暗圣徒》,在韩国就因为其过于血腥而禁止青少年接触。[15]韩国作为电子竞技强国,在电子竞技的产业发展政策及规划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当前中国电子竞技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组织对电竞产品的内容设计与营销、电竞行业的运营与直播等环节进行监督与管理,对其中涉暴、涉黄、涉毒、涉赌以及宣扬不良价值观的内容与行为进行严厉惩治;(2)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电竞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强调提升电竞产品研发的创新性和原创性,提倡注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鼓励开发出更多具有本土文化特色、顺应国人文化心理与审美情趣的电竞产品;[16](3)加强对游戏账号实名认证、时长、付费、适龄提示等方面的规范,谋划建立中国版游戏分级制度,以求达到监管者有法可依,游戏厂商有章可循。

3.2 以体育锻炼为抓手,丰富休闲生活方式,为电竞发展营造一个宽松外环境

电子竞技属于智力比拼和精神娱乐的时代产物,相较于传统体育,电子竞技不需要过多的场地、器材投入,受时空限制极小。同时,电子竞技的游戏内容本身就极易使人产生沉迷、卷入、心流的心理体验,这种精神快感也是其他项目难以给予的。正因为电子竞技具备限制少、成本低、反馈强的项目特征,吸引了大批青少年以及社会大众的参与,成为了现代人最为热衷的休闲方式之一。近年来,在官方主导的推进下,中国电子竞技出现了暴发式的增长,然而,我国民众的体质健康水平(尤其是青少年)是一个逐年下滑的趋势,于是,社会上就出现了一些“电子竞技挤占体育活动时间、电子竞技是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元凶”的观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让电子竞技为中国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发展滞后埋单,电子竞技行业因此遭到许多的歧视和责难。

当前,中国已经迈入了体育强国建设的新阶段,而体育系统依然存在着许多痼疾,问题主要集中于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之中。诚然,基础建设不足、政策规划滞后、制度保障不到位都是导致中国体育“不强”的原因,但中国体育“不强”的根本原因是人们锻炼意识不强,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身体素养”理念。“身体素养”概念是针对当今人类难以应对的健康危机提出的新思路,它着眼于身体活动和积极生活方式的契合关系,立足于人的整体,在人的情感、认知及身体等关联维度上激发动机,培养能力,促进人类形成终身参与身体活动的行为习惯。[17]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身体素养”理念,极有可能对低成本、高反馈的电子竞技内容产生“补偿性依赖”,最终显示出的是电子竞技“游戏原罪”的一面,这样只会让电子竞技行业发展蒙上厚厚的一层阴影。质言之,只有当人们普遍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养”理念,将电子竞技看作是休闲生活方式的选项之一,而非唯一,这样电子竞技才能发挥出自身的根本价值,服务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美国是电子竞技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在国内开展电子竞技职业联赛的国家,产业结构完整、商业运作娴熟。美国的职业电子竞技联盟(Cyberathlete Professional League,CPL)也是电子竞技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联盟之一。[18]同时,美国也是世界第一大体育强国,具备灵活的公共体育服务管理体制、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政策、发达的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健全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成熟的体育志愿服务体系。[19]在完善的体育锻炼环境下,大多数美国民众形成了良好的锻炼意识,人们自然不会轻率地将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帽子扣在电子竞技之上。质言之,我国电子竞技行业之所以受到歧视与非难,根源上与锻炼环境差、锻炼意识弱休戚相关。我们只有建成了完善的锻炼环境,国人形成了自觉的身体锻炼意识,这样电子竞技才能发挥出“愉悦身心、追求真我”的终极价值。因此,我们应该从完善体育锻炼环境着手,重视民众锻炼意识的培养,从“条件”和“意识”维度出发,使人们把电子竞技当作休闲生活调剂和提升生活幸福感的选项之一,为中国电子竞技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

3.3 提高行业社会认知,培育多元成才观,夯实中国电竞行业发展的人才基础

在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中,电子竞技行业“污名化”现象一直存在,整体社会认知程度低,这就直接影响了电竞行业人才的流入,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伴随电竞产业产值的发展,社会对电竞行业发展的关注度和期待也不断提高,巨大的电竞人才缺口数据被各大媒体反复报道,除了需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流入,电竞行业当前亟须内容人才、品牌人才、运营人才等提升电竞行业商业价值的专业人才。上海市电子竞技运动协会副会长朱沁沁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表示:“要把电子竞技推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解决它当中的一些服务型人才的缺口问题。”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去提高行业的社会认知度。英国互动娱乐协会Ukie(The Association for UK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联合 SEGA、Newman University等5个机构进行了一项教学实验,研究对象来自英国和北爱尔兰的20所学校中的2 222名12~18岁学生,研究了他们在参与2018年电子竞技大赛时所受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66.67%认为电子竞技能够增进成员之间的友谊;73.53%认为电子竞技可以增强个人的沟通能力;79.41%认为电子竞技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67.65%认为电子竞技能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81.82%认为电子竞技能够增强团队运动兴趣;93.94%认为电子竞技能够培养计算机应用兴趣。由此可以看出,电子竞技并非我们通常所描述成的“社会祸害”,只要对其进行合理利用,使其发挥出正向价值,对部分人来说就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休闲选择。

众所周知,电子竞技行业造星的能力超强,各个战队在社会资本的支持下,一旦获得了成绩,荣誉和财富就会随即到来。电竞选手一夜之间就名利双收的新闻报道频繁出现,这对于一些青少年、家长以及社会资本是极大的刺激,进而盲目、功利地参与进来,往往结果却不能如愿以偿。2018年度最佳经理、iG战队经理人祝颂歌表示,他们战队夺冠用了整整7年,不希望家长和社会看到他们的一夜成名就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电竞选手一定是具有超强天赋的人,过于功利地去做“削足适履”式培养,结果并不一定如人意。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成长与成才是中国人才建设的核心任务,关乎国家的未来与命运。因此,在鼓励增加人才流入的同时,更应该帮助青少年及其家长深入了解电竞行业的职业内涵与发展走向,促进形成一个健康、理性的成才观。概言之,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来说,健康、理性的成才观兹事体大,既要有“行行出状元”式的多元格局,还要避免功利心态,引导青少年群体走出一条相宜、快乐的成才之路。

电子竞技属于新兴的文明形态,是未来社会发展中不可逆的趋向。中国电子竞技在社会认知、人才培养等方面与韩、美等电子竞技强国仍有很大差距。从根本上讲,我国电子竞技人才匮乏的根源在于社会认知偏低,因此,电子竞技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加深社会认知、赢得社会认同。当前,面对电子竞技发展所处的“矛盾”环境,亟需要相关部门与协会组织加强对电子竞技项目的宣传,对电竞选手的选材、训练以及未来发展进行深度报道,加强电竞相关的科研工作投入,对于电竞项目的社会价值、发展状况与对策以及负面影响的规避等开展深度调研,促进人们对电子竞技行业的正确认知,吸引更多真正热爱并致力于投身电竞行业的人才加入。同时,加大电竞教育行业的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及监督管理,关注电竞选手退役后的教育机会以及再就业问题,着力建构一个科学、丰富的人才结构,为中国电子竞技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4 结语

在电子竞技“热”现象的背后,仍潜藏着诸多“冷”因素的制约,由于文化差异以及游戏思维的缺失,电子竞技在中国并未得到正确认知与广泛认可,这也将是制约中国电子竞技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中国电子竞技行业的发展应着眼于中国文化的大环境,关注中国社会的文化意识形态,把握国人的行动逻辑与审美旨趣,实现适应性发展,逐步消解以往留存的不良印象。总之,电子竞技发展应顺应中国社会的文化心理,努力褪去身上的“污名化”标签,这也是电子竞技行业获得广泛认可和长远发展的必备条件。毋庸讳言,电子竞技的发展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我们目光应该更多地聚焦于如何为中国电子竞技寻求一条更顺应中国的风土人情、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发展路径,让电子竞技这一现代文明成果造福于社会。

猜你喜欢

电子游戏电子竞技体育
数学电子游戏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基于Cite Space的国外电子竞技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人工智能在电子竞技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音频设计在电子游戏中的发展与使用研究
互联网的未来:电子游戏产业也有元宇宙野心
过去回顾
内置电子游戏的运动鞋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