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古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以《守株待兔》一课为例

2022-11-24李晓秋

读写算(上) 2022年9期
关键词:古文文言文素养

李晓秋

(江苏省丰县赵庄中心小学,江苏 丰县 221723)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更需要教师向教研要质量、向课堂要高效。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明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知识、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通过文言文教学不但能够让学生从小就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一提到小古文,大部分教师都会认为,文言文不好教,学生感到陌生,不好读,难以理解。在教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古文字、词、句的解释上,并认为学生能够逐字逐段把全文翻译出来就算是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会经常出现教师先带领学生进行多种方式朗读,再逐字逐词逐句进行翻译解释,最后指导学生背诵的步骤。这种传统的方式只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小古文到底要怎样教呢?笔者以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为例,探究小古文的教学策略。例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关于文言文,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4 课《司马光》是第一次出现,《守株待兔》是第二次出现,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以及朗读方法虽然有了初步认识,但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守株待兔》改编自《韩非子》中一文,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他非常辛苦在田里种地,偶然看到一只野兔撞死在树桩上,从此他不再种地,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野兔再次撞树上,他还想再白白捡到一只兔子,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田地因此也荒废了。故事虽然简短却非常有趣,能给人以启发,还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一、以朗读为本,在反复朗读中品味古韵

小古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反复地读中慢慢体会古文的韵味。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不做过多的阐释,可以让学生的读书有表演的性质,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的阅读,或者自我陶醉式地诵读,要让学生读进去,还要再读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造读书的机会。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有梯度的,因此教师设计读文也要有层次,以读促教,引导学生逐步实现对全文的理解。如《守株待兔》一课可以这样分层次指导朗读。一读:出示图片,猜寓言故事导入,让学生初识小古文,感受小古文简练却难读懂的语言特点;再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指导学生运用借助注释、组词理解、联系生活、结合图画的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进一步品读课文。二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重点读文中的多音字、生字。三读: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司马光》文言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语感标出节奏尝试读,对照教师的节奏进行订正再读。四读:试着读出韵味,在这里教师的范读少不了。文言文注意“语断气连”,也就是“声断而意义相连”。这种朗读方式可给人意犹未尽之感,从而读出小古文的韵味。虽然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要求比较高,但还是可以试着读一读。五读:多方式去读:学生练习读、齐读、个人读、男女生配合读。六读:在进行《守株待兔》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先出示没有标点的文章,并告诉学生:“古文都是这样没有标点,但仍能读出节奏感,你们会读吗?”学生有了学习的基础,读出停顿不难,并且给古文划分节奏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教师适时告诉学生,读小古文时标点藏在自己的心中,凭借自己读文的语感给古文划节奏。接着,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竖版古文,让学生再诵读,从中感受文言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七读:试着背诵古文。教师在指导背诵的时候,需要方法的指导。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有几个情节,就可以把每一个情节提前绘制成一幅图片,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背诵对应的课文语句。最后,语文教师可以配以古筝等弹奏的传统乐曲,让学生或者学着古人闭着眼睛摇头晃脑地背诵,或者边表演边背诵。学生仿佛穿越几千年的时光,在古曲中走进美文,品鉴古文,玩味古文。

二、以学生为主,在自主探究中理解内容

在小古文的教学中,依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途径,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力求给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于小古文的理解,教师没必要逐字逐句翻译,学生只要理解故事大意即可,因此,教师一定要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环节。例如《守株待兔》这则白话文的寓言故事三年级的孩子并不陌生,而教师的重点是“授之以渔”,让学生用借助注释、图文对照、组词法、换词法、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做好批注。

在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不要代替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习正在发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己尝试着理解课文大意,在汇报时,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先说说故事大意,再说出是利用是什么方法理解的。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主问题: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再对照原文找相关文言文句子,这样反过来理解既关注了学生学情,也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了。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提炼出文中的关键词指导朗读。最后,再让学生根据关键词讲故事,从而熟读成诵,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就水到渠成顺其自然了。在教学过程中,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很鲜明,又是以富有戏剧性和哲理的故事居多,很适合学生进行模仿和表演。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中的人物,讨论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演一演,激发兴趣,领会主旨,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展示,在展示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表演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学会自己归纳学习小古文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则要带领学生融入情境,诵其文,会其意,悟其情,适时点拨,时读时诵,让学生既体会到了文言文的阅读乐趣,又领略到了文言文的韵味,真正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获得健康主动的发展。

三、以素养为核,在文本理解中揭示寓意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守株待兔》作为一篇小古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

教学时,通过筛选学生的问题,教师提炼出问题:“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他究竟错在哪?我们假设你生活在跟他同一个时代,正巧遇到了这位依然在树桩旁边等待兔子的农夫,你会怎么说服他呢?”教师先让学生体会农夫侥幸的心理,感受其做法的可笑,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例子,进行“劝说”的言语训练,让寓意的揭示水到渠成,深刻自然。学生只要能说清楚“不要把偶然的事情作为必然,不要存在侥幸的心理,要主动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这样的意思即可。这些问题在训练学生语言建构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再让学生比较一下古文的语言与翻译后的语言,体会古文语言极其凝练、含义丰富的特点,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了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一篇小古文学完了,并不代表结束,教师可以“以文带文”进行拓展补充及课外阅读书目推荐。在《守株待兔》教学结束后,又让学生自学《郑人买履》,并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既扩大阅读量又丰富了积累,激起学生继续阅读寓言的兴趣,以一篇带多篇,实现课标要求的“多读书、读整本书”的目标。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学情,以学生为本,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的引导要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在目标的层层推进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部分,伴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教师应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并灵活地运用于教学组织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古文的语感,让孩子真正爱上文言文。

猜你喜欢

古文文言文素养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文言文阅读专练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称象
嫦娥奔月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会背与会默写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