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审计学专业课程研究*

2022-11-24李浩搏辽宁财贸学院

品牌研究 2022年29期
关键词:审计学审计工作专业

文/李浩搏(辽宁财贸学院)

一、引言

传统审计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依托于人工审计,而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在提升,并且涉及的领域也在拓宽。审计行业由传统的人工审计向大数据审计发展,已经成了一个必然的趋势,对于审计人员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传统的审计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以此来保证审计人员能够对审计活动的全过程加以把控。高校作为审计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需要肩负起人才培养的责任,承担大数据时代审计人才培养的重任。由此,审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了许多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目标,通过对审计专业课程的调整,进一步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大数据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审计行业更是如此,审计人员在工作当中不仅要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对法律、财务、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解。结合现阶段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平台逐渐发展成为主流的应用平台,那么信息技术的掌握,对于审计人员而言,也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技能,以此来适应审计单位的新型发展模式,确保审计工作开展的全面性与专业性。

高校在对审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传统审计学相关理论的学习,还要充分考虑时代背景下对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需求。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在高校的课程体系构建上应综合考虑各项因素,以需求为导向来实现对专业审计人员的培养,缩短专业理论与实务工作之间的差距,强化审计专业学生的工作适应力。

二、大数据时代审计学专业课程面临的挑战

(一)大数据时代对传统审计造成冲击

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对于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基于专业理论知识开展的,通过一系列专业课程的教授,完成对专业人才的教育。大数据这一概念的兴起主要是得益于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并且在各行业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人工审计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在多元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下,传统的人工审计难以精准、全面地进行相关数据的审核。尽管依托于信息技术精简了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是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有所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无法与之匹配,进而导致了审计工作出现了困境,甚至出现了舞弊行为。因此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环境下,审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课程的设计也将会面临一定的挑战。

(二)外部环境影响基层审计人员工作独立性

审计专业的学生未来主要的从业方向更侧重于内审,即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项业务进行审计,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现阶段我国经济市场当中,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都会参照审计报告的结果,尽管最后的审计报告是由注册会计师出具的,但是当中许多审计工作都是由基层审计人员完成的。因此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间接地影响着审计报告的结果。而审计工作的特殊性质也就使得高校在对审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时,必须要对诚实守信、客观独立等职业素质开展相应的教育。利用课程思政要素的引导,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职业素养进行规范和培养,使其能在学习审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强化职业素质的养成。

(三)高校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

审计学专业毕业生在从事本专业的相关工作时,毕业生大多都选择了进入企业从事内部审计工作。而内部审计工作与外部审计工作较大的一个差异点就在于,内部审计所涉及的领域更为全面一些,除了财务报告的相关数据信息外,内部审计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财务预算、决算进行审计,甚至财务风险预警也作为其主要的工作范畴,因此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更注重全面性。而外部审计则更侧重于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力求通过数据来发现企业经营问题,进而外部审计工作人员更侧重于专业技能。但是现阶段许多高校在审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方面,没有对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课程做出区分,其相关课程的设置呈现趋同的状态,并且整体的培养方向也更加趋向于外部审计,过度注重注册会计师的培养,忽略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存在的差异,同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其毕业生未来的从业方向,使得许多审计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进入到企业从事内部审计时,往往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理论与实务之间的差异。

三、大数据时代审计学专业课程的应对措施

(一)引入大数据信息技术,实现学科间交叉融合

大数据对传统审计所造成的冲击已经呈现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状态,所以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要有所转变。为了能够与行业人才需求相匹配,高校审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引入大数据信息技术,将审计学科与大数据、互联网等学科内容进行交叉式融合。但是在具体课程的添加过程中,还要对现存的部分认知性误区加以纠正,必须要强调的是大数据审计与计算机审计两者是存在明显差异的。计算机审计的审计原理,主要是对各种财务软件和运行系统的所生产的财务数据进行导出,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审计工作,可以认为审计的主体,是以信息化存在的财务数据。这种审计模式的优点是较为便捷,但是其缺点也是十分明显,一旦财务软件或者运行系统里面的代码、逻辑单元出现错误,甚至是被恶意修改,那么所导出的数据结果也必然是错误的,当然针对这种错误的识别难度也相对较大。而大数据审计是建立在计算机审计之上衍生出来的,其审计原理是在审计工作的初始阶段就引入数据运算模型,以预期使用者的需要为导向,进行数据模型之间的筛选、整理与分布,之后将相应的数据进行导入。经过一系列数据运算来对审计问题进行认定,降低审计工作对财务软件与系统的依赖,将分析程序运用到数据中。由于现阶段许多高校没有明确的对计算机审计与大数据审计进行区分,使得整体的审计课程构建目标模糊,与市场需求匹配程度较低。

因此,在大数据审计相关课程的构建过程中,首先就要对常见的审计数据分析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对审计数据分析方法有一个宏观性的概念,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接下来可以将计算机专业的Python,引入到审计学专业的课程当中。Python作为现阶段极为热门的数据平台,其使用方法比较简单,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可以进行学习。Python使用与C、Java类似的运算符,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并不高,而Python课程不需要涉及过深的内容。作为审计学专业的学生,系统学习Python的基本语法后,就可以开展Numpy等重点工具的学习。而在Python内部具体工具的选择过程中,只需要挑选与审计工作相关的几种就可以。Python课程的开设核心,就是让学生能够在Python平台中独立完成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满足审计工作过程中对于数据分析的使用需求。在完成对Python当中重点工具使用课程的教学之后,还需要结合Python来增设与数据分析可视化相关的课程,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具体数据与审计问题之间的潜在关联。同时由于审计工作是依托于会计工作而开展的,所以还需要审计学专业的学生对会计工作相关的信息技术进行了解与掌握。而现阶段市场当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金蝶、用友等会计软件,也是审计学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将与会计相关的软件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程,确保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性知识,在实操方面能够独立完成数据的输入和导出即可。

(二)注重课堂思政教育,树立正确职业观念

审计学专业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以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为主。而在会计师事务所中,他们主要从事审计助理工作。由于审计行业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使得对于基层工作人员的需求量也相对较大,大部分的毕业生短期内重复复杂、基础性工作。尽管他们不会像注册会计师一样有着“发表意见、出具报告”的权利和责任,但是他们确是与被审计单位联系最紧密的,极容易受到被审计单位的影响,这样会直接影响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而审计独立性的弱化,归根结底是职业观念淡化,可以认为高校在审计人才培养的工作中,应该强化课堂思政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职业道德水平。

所以在审计学专业的课程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思政教育,以准则中所涉及的职业道德为核心内容,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开展相应的审计工作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的讲解。首先就是对“安然事件”等经典的审计案例进行分析,分析这些事件当中审计工作都违背了哪些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并依据审计准则与相关法律说明这些行为发生后,作为审计人员所需要面对的处罚。之后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的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这种案例式的授课形式,其开设范围应该贯穿于学生的四年学习生涯,课时量可以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培养目标来调整,但是需要保证课程整体的延续性。完成对经典审计案例的授课后,还应该结合基层审计人员的工作性质,开展与学生从业相关的课堂思政教育。将基础性审计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进行讲解与分析,缩短理论学习与工作实务之间的差距。同时还可以在课余生活中,开展相应的情景模拟实践活动,针对基层审计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利益诱惑、威胁等情况编制成情景剧,教导学生如何面对这些特殊的情况、如何保持在审计工作当中的客观独立性。

(三)注重审计学专业人才的定向培养

结合审计工作的职业特点,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工作分为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这里的外部审计主要以事务所为主,而内部审计则以企业为主。市场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逐渐关注内部管理中的问题和漏洞,而内部审计也逐渐被企业的管理者所重视。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高校在对审计学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时,就应当采用“两条主线并行”的课程体系设置,即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设立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两个方向,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对于审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都偏向于注册会计师的培养,使得其整体课程的构建也都偏向于外部审计。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毕业生大部分从事的是内部审计的工作岗位,因此高校在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工作中,应该更注重针对性。结合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方案,灵活设计学生的定向培养。

因为学生刚刚步入大学,对于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是处于一种空白的状态,所以在大一阶段学生需要统一进行审计学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对于审计的专业认知。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定向分流进行培养,外部审计方向学生的培养,主要依托于注册会计师的相关课程,注重对学生企业财务报告分析能力的培养,并开设与外部审计工作相关的实训课程,以外部审计实务来锻炼学生专业理论运用能力。而内部审计方向学生的培养则需要依托于企业的经营生产,在学习基础的审计学课程外,还需要学习内部审计、预算管理、财务风险等方面的课程,其培养目标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让学生能够掌握各个环节的流程。同时在开设与内部审计相关的实训课程时,可以选用与企业运营相关的软件,如OA系统,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来了解审计工作的重点,掌握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内容,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四、结语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审计全覆盖落实实施意见》,指出“适应大数据审计的需求,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审计数据系统和数字审计平台,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并提高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单位数据和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分析比较能力”。

由此可见,大数据审计将会是未来审计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伴随着大数据审计的到来,对于审计人员的要求也将会随之提升,这对于高校来说既是一项挑战也是一次机遇。高校应当结合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特征,以审计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的定向培养,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培育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另外一个方面,这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化程度,间接的提高就业质量。

相关链接

审计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审计理论和方法,探索审计发展规律,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的社会学科。审计学是在审计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是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审计理论必须用来指导审计实践,否则就成为脱离实际的理论。

当前,中国高校的审计学专业注重培养具备管理学、会计学和审计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程序,能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及会计咨询工作,在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会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审计学审计工作专业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