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社区+就业”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2022-11-24
就业是民生之本、幸福之基,既事关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社区就业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何将社区与就业结合,让社区就业发挥倍增效应,打通群众就业最后“关卡”,进而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成都高新区探索出“社区+就业”新路径,唤起了群众就业干事的激情,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为促发展、扩就业、惠民生注入了澎湃动力。
当好青年“合伙人” 为就业创业“搭台铺路”
将VR装置搭建在三轮车上,青年设计师开着车深入社区各个院落,通过和居民“摆龙门阵”收集居民意见与提议,与居民联合开展院落设计。这样的画面,成为了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兴蓉社区最常见的场景。
为有效帮助辖区未就业人员,兴蓉社区引入从事乡村规划和营造的专业建筑师与规划师团队,在为他们提供办公场地和项目支持的同时,引导他们培育社区未就业人员成为社区规划师,建立居民VR社区规划师队伍,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为助力居民实现创业梦想,深入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兴蓉社区还依托社区社创中心成功打造“家门口的创业园”社区孵化器,以青年人才培育、困难人群帮扶等为主题,帮助一批青年群体实现就业创业,并吸引他们在社区“落地生根”,参与社区发展治理。
“兴蓉社区给我们提供了办公场地支持和项目支持,让我们的很多创新想法得以实现。”“大城小村”工作室发起人李棣说道。在社区的政策支持下,“大城小村”创新建成社区VR规划馆,结合社区营造完成兴蓉社区的3D数字模型,立体生动地展现兴蓉社区的未来发展规划,实现“科技赋能”参与社区建设。
在项目日渐成熟的基础上,兴蓉社区还以社区未来规划点位为课题,建立了居民VR社区规划师队伍,并设立“资金池”,培育社区规划师落地自己的想法,让社区居民在项目结项以后也可以在未来长期参与社区更新项目,实现社区青年创新创业的“自我造血”。目前,兴蓉社区正在培养4名居民成为社区规划师,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居民通过就业创业培训参与到社区建设队伍中来。
“社区优质的创业环境和就业服务让我能够全身心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展示自我。”青年设计师李敏大学毕业工作了几年后决定创业,多次考察后,她在2017年选择兴蓉社区社创中心成为自己的“创业起点”。社区聘请李敏担任了社区营造师,为她提供社区空间营造项目支持,并链接上级资源以及联系就业领域的智库专家帮助她做项目梳理和指导。如今,李敏不仅成了兴蓉社区的社区营造师,还充分发挥自身力量开展手工公益课程,为居民提供服务。
精准帮扶惠民生 为困难群体就业“托底”
兴蓉社区在开展常态化就业创业服务的同时,还重点关注辖区困难群体,积极开展困难帮扶和就业托底工作。
辖区居民孙善永因患小儿麻痹症,双腿失去知觉,成了一名残疾人。在了解到孙善永的情况后,兴蓉社区对其进行了就业帮扶,帮助他学习手工织补,并在社创中心为他提供了一间工作室——特创小站,为需要的居民提供织补、编织等服务,以此改善孙善永及家人的生活。
在社区的就业政策支持下,孙善永还注册了一家家政服务公司,累计为300余名失业人员和残疾人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增强他们对就业和生活的信心,帮助他们自食其力,融入社会。
不仅如此,兴蓉社区工作人员在调研时发现辖区的一些全职妈妈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容易与家人产生矛盾。为此,兴蓉社区在社创中心搭建了全职妈妈手工培训基地,带动辖区全职妈妈学会手艺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为其带来经济收入。
五年来,兴蓉社区依托社创平台效应,深度挖掘就业创业人群实际需求,多元链接各方资源,不断扩大就业创业人群,提供了优质的就业服务和创业环境。前后引入专业社会组织50余家、驻地社会组织6家,开展公益创投6届,成功孵化和培育文体、公益、互助等各类组织27个,半数以上拥有“自主造血”功能,充分践行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