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奋斗精神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

2022-11-24谢晓娟刘盼盼

关键词: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价值

冯 春, 谢晓娟, 刘盼盼

(1.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6;2. 东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9)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一篇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全面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阐释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奋斗精神作过多次阐述并予以解读,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1]。纵观社会主义发展史,奋斗精神贯穿始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奋斗精神在党和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弘扬奋斗精神,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是接续奋斗的结果。新时代奋斗精神更具科学的内涵、丰富的价值意蕴、特色的实践理路,已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奋斗观,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一、 新时代奋斗精神的生成逻辑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对“奋斗”二字进行多次强调,分别阐释奋斗是什么、奋斗为什么、如何奋斗等,形成了完备的系统的奋斗观,具有无可比拟的科学性。奋斗精神作为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国家生存、发展、持续壮大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奋斗精神的生成逻辑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奋斗观基础之上,是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检验的真理,是知行合一的内在统一。

1. 奋斗精神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奋斗观

马克思主义奋斗观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首先,奋斗即是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的一系列实践。马克思早在《青年选择职业时的思考》中提出,青年应当认真考虑选择职业的目的,如果只是为了炫耀,抑或为了个人利益,那么很容易“被名利迷住心窍”,进而因未能实现真正的理想怨天尤人。如马克思所强调的,人们的价值追求决定了他们的具体追求,只有站在思想的高处,为“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而奋斗,才能获得最高尊严。其次,奋斗的过程是“扬弃”的过程。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发扬旧事物的积极因素通过实践得出认识,通过实践检验认识,通过不断地奋斗对旧事物既保留又克服,最终无限靠近真理。最后,新时代奋斗精神继承并创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奋斗观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观感受与客观实践的统一、目标与方法的统一,赋予马克思主义时代特色。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并“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3]。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4]。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新时代奋斗精神的主体与客体赋予更明确的指向,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地位。马克思认为,主体与客体是哲学范畴之中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承担者与被承担者。在奋斗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指出:新时代党的重要任务就是抓住人民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用辛勤奋斗的成果造福千家万户,“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5]。“奋斗幸福观”对新时代的人民进行了广泛动员,指导人民通过奋斗追求幸福生活,将人民幸福与民族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出主观感受与客观实践的统一。同时,通过奋斗方式谋求幸福,以幸福为目的的奋斗亦体现出目标与方法的统一。在新时代,我们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扬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精神,继续为人民谋福祉。

2. 奋斗精神是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检验的真理

“全部人的活动迄今为止都是劳动”[6],出于对物质生活资料的需求,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社会的劳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一系列生产实践活动,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并为社会精神财富的生产创造提供基础。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史。毛泽东青年时期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7]这种乐观的奋斗精神筑牢了党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直至新中国成立的昂扬奋斗的底色,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邓小平说:“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8]这种勇于开拓的奋斗精神保证了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实现国民经济跳跃式发展。江泽民说:“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9]这种稳健中求奋斗的精神保证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党员干部的以身作则。胡锦涛在此基础上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10]这种永葆活力的奋斗精神保证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确立。新时代奋斗精神在融入时代实践的同时,更注重对青年人的寄托。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把青年和奋斗联系在一起,激励青年投身于伟大奋斗的洪流之中,指明青年是拼搏奋进的中坚力量,是传承奋斗精神的生力军,肩负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人类解放的时代重任。习近平对青年人始终充满期待,指出“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11]。历史证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背后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

3. 奋斗精神是知行合一的内在统一

新时代奋斗精神是一种知行合一的精神。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12]所谓“知”是“致良知”,凭借良知判断去行动则是知行合一。 新时代奋斗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实践“知”与“行”的内在统一。 一方面,新时代奋斗精神以“知”为立足点。 习近平多次在讲话中强调学习榜样人物的重要意义,并呼吁党和人民在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奋斗过程中, 始终保持坚如磐石的勇气和坚定不移的态度。 另一方面,新时代奋斗精神将“行”作为根本遵循。 当前,各行各业涌现出一系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楷模,他们为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人民群众对时代楷模的光荣事迹耳濡目染,学习他们高尚的行为和责任担当, 使整个社会逐渐形成学习榜样精神、用榜样力量砥砺前行的良好氛围。 劳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奋斗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劳动者的奋斗,新时代,千千万万劳动者在每个岗位上专心于学、 恪尽职守,用知行合一诠释奋斗精神的内在特质。脱贫攻坚过程中,参与精准扶贫的劳动者始终奔波在工作第一线,彰显奋斗精神的正能量。 新冠疫情暴发时,劳动者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工作努力奋斗,证明了奋斗的价值。习近平指出,要以“知”为基础,“行”为重点,做到知行合一。新时代奋斗精神凸显了知与行的融合,体现出严谨认真的学习精神、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无畏担当的坚强品格和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唯有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 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才能弘扬奋斗精神,凝聚奋斗力量,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二、 新时代奋斗精神的价值意蕴

价值取向、价值导向、价值选择属于价值哲学范畴,价值取向主体可以是个人或集体也可以是社会,价值导向主体则只能是社会。简单地说,个人或团体的价值取向对社会的价值导向具有向导作用,进而产生价值选择。奋斗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提升,包含了深刻的价值哲学,既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价值取向,又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价值导向,更是应对新时代所面临的艰巨挑战的价值选择。

1. 奋斗精神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价值取向

个人或者集体在价值活动中产生的取向是为价值取向。在现实活动中,价值取向由于主体多元,产生的结果也各有不同,但是总体呈现出一种统一性,正如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书中所说:“在潜在的大集团中,根据定义,每个成员都微不足道,他的行为不会产生什么影响”[13]。中国共产党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充分体现出党的价值取向即通过持续的自我奋斗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奋斗精神体现在推进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指出全党要保持革命时期的奋斗精神与良好的思想作风,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在新中国建设的各个阶段,毛泽东都对奋斗精神予以强调,指明要做好艰苦奋斗、永久奋斗的准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发展,社会上滋长了泛娱乐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潮,对部分党员干部的价值观造成了一定影响。部分领导干部逐渐丧失奋斗精神,违背了初心和使命,使得党内形成了一些错误思想作风。有些人开始思想放松、行为倦怠;有些人过惯了舒适的生活,肆意铺张浪费;还有一些人个人利益膨胀,脱离群众。因此,进入新时代,全面落实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依然是重要任务,尤其在推动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始终坚守并继续发扬奋斗精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强调党的作风建设,指出要避免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巩固党的执政根基。中国共产党人要永远保持奋斗精神,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奋斗的动力,继续进行自我革命。

2. 奋斗精神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价值导向

价值导向的主体是社会,其内容则全是理性认识的成果[14]。奋斗精神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前提,社会矛盾的解决需要奋斗精神,因此客观上奋斗精神是一种解决社会矛盾的理性选择。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15]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人民温饱问题得以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成为过去,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单一的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相比,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表达出更加丰富的内涵,是物质条件与精神要求的统一。除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人民期望拥有更公平的社会环境、更丰富的文化氛围、更美好的生态环境、更有保障的生活质量,满足这些美好愿景就是党和人民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新时代奋斗精神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为中国共产党解决社会矛盾提供价值导向,通过凝聚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理想追求,形成强大的感召力和向心力,自觉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转化成为之付出的实际行动。一方面,将奋斗精神融入到社会发展中去,在提高生产力的基础上,贯彻创新、绿色、开放、协调、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大力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另一方面,让奋斗精神在人民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生活需要,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为人民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党始终带领人民向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奋勇前行,在解决主要矛盾的过程中继续保持奋斗姿态,不断提升奋斗本领。

3. 奋斗精神是应对新时代挑战的价值选择

通过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取向汇集成全社会的价值导向,进而形成一种价值选择是一种客观的理性的选择。奋斗精神即是通过不断地检验,成为党和人民应对时代挑战的选择。当前,国际和平与发展的局势对于中国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但是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宗旨。新时代,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紧迫,要维护社会稳定,更好地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在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过程中,奋斗的重要性愈发明显,我们要努力奋斗利用现有科技为社会、人民作出贡献,坚持不懈地进行科技创新。当前第四次科技革命风起云涌,迎接新的科技考验也成为我国各领域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5G时代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智能对传统手工业造成冲击等,与此相关的科学技术伦理与法律亟待进一步完善。所以,新时代奋斗精神是提升科技水平、应对科技考验的重要精神力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方式开始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走自主创新道路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扬奋斗精神的价值取向,逐步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新时代奋斗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一直遵循的价值规律,反映了正确的价值取向、价值导向和价值选择。弘扬奋斗精神,积极应对即将面临的挑战与风险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为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不竭动力。

三、 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实践理路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16]新时代我们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发挥奋斗的主观能动性,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坚守奋斗的目标,营造以文化人的奋斗舆论氛围,以把握奋斗方向、找寻奋斗方法,是自觉培养新时代奋斗精神的重要途径。

1.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发挥奋斗的主观能动性

习近平指出,要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每个人都要树立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找准奋斗方向,形成奋斗意识,进而以高昂的奋斗意志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之中。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百折不挠,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奋斗至今,究其原因在于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不动摇,始终保持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革命态度,始终保持对党忠诚、坚贞不移的执着精神。弘扬新时代奋斗精神,应当开展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民形成对共产主义的科学认识,从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使奋斗精神找到航向,在开展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问题,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解决问题,用科学的理论指引奋斗方向。同时,要在实践中体现奋斗精神,要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奉献社会,使全社会形成关爱他人、互帮互助的风气。

当前,依然需要我们用奋斗精神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思想情怀,不断改革探索,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共党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习近平高度重视对党史进行学习研究,号召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我们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感受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党、创建红色政权、创建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物质与精神文化,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传承和弘扬,鼓舞和激励人民不畏艰险、开拓奋进。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标志着党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动力。新时代奋斗精神需要继续坚守信仰,在信仰光辉的照耀下风雨兼程、披荆斩棘。

2. 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坚守奋斗的目标

进入新时代,我们依然要在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坚持奋斗。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问题进行探究。他们认为,社会发展规律即“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17]564。人类社会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恩格斯指出:“现代唯物主义把历史看做人类的发展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17]543。马克思和恩格斯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了系统阐述,表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并科学预想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必将为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实践证明,在社会发展的奋斗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超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止步不前,对社会发展造成阻碍。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我们曾因忽视社会发展规律而制定了错误的政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严重失误,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了很大损失。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能够使奋斗精神发挥力量,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

新时代我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生产力持续发展,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法治体系日益完善, 人民的生活水平、思想意识显著提升。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重视对规律的探讨和遵循, 强调在改革过程中加强对经验的总结, 深化对规律的运用; 在发展进程中遵循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 实现科学、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在持续探寻历史进程,总结过往的经验教训,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更好地弘扬奋斗精神。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远大理想,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3. 营造以文化人的奋斗舆论氛围

利用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是构筑新时代奋斗精神,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的重要条件。通过以文化人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当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相结合并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18]我们要通过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打造文化精品,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奋斗基因。同时,要通过宣传时代楷模作为奋斗的榜样,不断地推陈出新,推动中华文明延续发展。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19]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一脉相承、从未改变,逐渐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西迁精神、改革开放精神、“非典”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系列精神谱系,无不彰显奋斗精神的本质,赓续中国精神。

正如习近平所说:“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20]新时代奋斗精神始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奠基之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恩格斯曾说,具有顽强精神的政党是不可战胜的。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弘扬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才能让奋斗精神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中永葆光彩,才能更好地完成新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价值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丰富和规范党内仪式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的重要途径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