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生长的生育特点与病虫害防治分析

2022-11-24徐文晖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育期工作者农药

徐文晖

(辽宁省东港市市场监管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东港 118300)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确保水稻质量和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倘若农业工作者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那么水稻的质量和品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是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如何在精准把握水稻生长的生育特点的基础上做好种植工作,如何在掌握本地水稻种植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成为水稻产业和农业工作者重点考虑的问题。因而,认真研究病虫害防治工作对水稻产业和整个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水稻生长的生育特点

1.1 生育期的生育特点

水稻内部的营养体在营养生长阶段就开始生长起来,其幼苗期和分蘖期都处于这一阶段之中。从水稻生产的角度出发,还可以分为秧田期和大田期。水稻的成长阶段是果实逐渐发育形成器官的增长时期,是涵盖了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的整个阶段。由此可见,这一时期也可以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在抽穗以后,水稻便进入了生长时期。根据水稻生育种类的不同,可以将水稻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3种类型。早稻幼穗分化之后开始拔节生长,中稻的幼穗分化与拔节生长可以同时进行,而晚稻在幼穗分化以后的一段时间才开始拔节生长。因而,晚稻也可以称为分离生育型。

1.2 生育期特征的稳定性和变化性

生育期的稳定性指的是在不考虑水稻栽培年份的情况下,当水稻的品种、种植地区和种植季节相同,水稻的生育期也会较为稳定。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都在本品种的生长周期内稳定生长。在水稻实际种植时,将水稻划分为早中晚3个品种,能够有助于不同种类的水稻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种植条件和种植计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水稻作物生产的稳定和连续。水稻品种的变化性在于当种植条件或者所处环境的不同时,水稻生育期的长短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在纬度、海拔较高的地区,水稻的生育期会更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播种时间越早,水稻的生育期也会更长。

1.3 水稻生长的感光性和感温性

充足的日照能够为水稻的稳定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日照条件不同的情况下,水稻的生育期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就是水稻生长的感光性。水稻的种植地区不同,日照时间也有所不同,这会对水稻的抽穗产生一定影响。一般来说,温度较高容易导致水稻的生育期更短,而温度较低则会使得水稻的生育期有所延长,这就是水稻生长的感温性。

2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水稻病害的防治技术

2.1.1 稻瘟病防治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相较于其他水稻病害来说,具有危害性较大、流行范围较广的特征。一般来说,真菌是导致稻瘟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以昆虫、风等为媒介,病菌能够迅速传播,使得水稻大面积感染。倘若前一年在种植水稻过程中感染了稻瘟病,在次年种植水稻时仍然会感染这一病害。因而,做好稻瘟病防治工作十分重要。在进行稻瘟病防治时,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倘若想要完全灭除水稻病菌,对种子进行充分晾晒十分关键。在晾晒工作完成以后,再使用百克乳油溶液浸泡约一天;第二,使用稻瘟灵溶液喷洒水稻,能够有效减少稻瘟病的发生。

2.1.2 恶苗病防治

恶苗病又名徒长病,不但能够在水稻的各个生长周期对水稻产生威胁,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水稻一旦感染恶苗病,其涨势相较于其他正常水稻来说更高,并表现出淡绿色。除此以外,水稻的抽穗率也会有较大程度的下降,在茎部出现粉状物质。倘若感染较为严重,水稻茎部可能会出现黑色颗粒状物质。在恶苗病防治过程中,可以采用401抗菌剂浸泡水稻种子,但浸泡时间应当在3 d以内。另外,也可以使用温水浸泡种植,约半小时以后就能够起到消毒的作用。

2.1.3 纹枯病防治

纹枯病能够导致水稻严重减产,减产率甚至可以达到一半以上。一般来说,纹枯病对水稻的危害性在水稻抽穗期更加严重。在纹枯病防治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2个方面:第一,在对水稻种子进行选择时,应当尽量选取抗病性较强的水稻品种;第二,应当加强对日常田间管理工作的重视,不仅要合理密植,还应当确保稻田的良好通风,为水稻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第三,倘若纹枯病爆发,可以使用井冈霉素溶液进行喷洒,每天3次定期喷洒约半个月以后,再使用纹枯灵等药物开展防治工作。

2.2 水稻虫害的防治技术

2.2.1 稻飞虱防治

稻飞虱一般会藏身在草丛中,以水稻幼苗作为生长饲料。当水稻感染稻飞虱时,能够在其茎部发现诸多斑点,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整个植株枯死的问题。在进行稻飞虱防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应当注意选择质量优良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第二,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还应当积极浇水施肥,提高稻田通风性,减少稻飞虱的生长;第三,可以选择培养蜘蛛等昆虫来从生物防治的角度避免稻飞虱虫害的发生;第四,当虫害已经发生时,及时进行药物防治,如选用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2.2.2 二化螟防治

二化螟又名蛀心虫,主要产生在水稻的生长期,严重阻碍水稻的生长,甚至可能导致水稻直接枯死。另外,二化螟在水稻分蘖期对水稻的损害最严重的。二化螟幼虫可以寄生在水稻的叶鞘之内,啃食叶鞘以供自身生长。这时,水稻外部可以见到黄色斑点。当幼虫啃食到水稻的茎秆和叶片后,就会使水稻叶心枯死,严重影响水稻的成长。在进行二化螟防治过程中,应当及时消灭病原,加大对虫害数量的控制力度。例如,在水稻收获季节,稻田内的二化螟数量较多,可以使用深灌手段杀死虫卵,时间控制在3 d左右。

2.2.3 稻水象甲防治

稻水象甲最早出现的地区是唐山,之后才传播到其他地区。一般而言,稻水象甲的长度约为3 cm,身体稍有弯曲,其胸部较宽。其幼虫往往寄生于水稻根部,对水稻的成长造成严重影响,而成虫则会啃食水稻叶片。在稻水象甲防治工作中,应当从以下2个方面出发:第一,进行物理防治。稻水象甲的趋光性较强,农业工作者可以在稻田的各个位置放置黑光灯,从而对稻水象甲加以捕杀;第二,进行药物防治。使用三唑磷乳油对稻田进行喷洒,从而减少稻田中的虫害。

3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意识

在种植水稻过程中,农业工作者应当具有一定的病虫害防治意识,从而更好地开展后续管理和防治工作,有效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各地农业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好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和抖音等,传播病虫害防治的有关知识,让农业工作者认识到病虫害防治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还应当委派工作人员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一定帮助和指导,解答农业工作者提出的问题,组织大家分享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共同讨论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减少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的产量,还能够做到种植和病虫害防治信息和经验共享,使得农业工作者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和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2 加大稻田病虫害防治的政策支持

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农业工作者的具体情况,有关部门应当做好帮助扶持工作,承担起相应责任,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推广稻田病虫害防治的最新技术手段,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发放技术手册,鼓励农业工作者认真学习有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病虫害防治能力。另一方面,就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而言,资金支持也尤为关键。对于农业工作者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用到的药物、设备等,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适当补贴,出台一定的惠农政策,从而帮助农户减少资金方面的顾虑,鼓励他们积极选用质量更好的药剂种类。与此同时,在面向农业工作者组织学习培训等活动时,也应当是无偿的,避免由于收费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压力。

3.3 加大对农药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目前来看,农药产业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现象层出不穷,不仅给农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影响了水稻种植的产量和品质。一方面,有关部门在为农业工作者提供各方面支持的同时,也应当做好农药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例如,可以通过采用连锁店模式为农业工作者提供更加可靠的药剂和帮助,避免假农药、次农药的出现,确保都能够购买到放心农药。另一方面,对于生产、销售伪劣农药的行为也应当加以惩处,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促进农药市场规范化、秩序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药供应的安全、可靠,真正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率。

3.4 加大对科学种植和机械化种植的扶持力度

科学种植指的是以环境保护和成本节约为出发点进行水稻种植工作,在非必要情况下不使用或者少使用农药。这就需要农业工作者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时要更加注意水稻品种的选择、日常管理预防工作,避免他们将农药使用作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减少对环境和土壤造成的损害。机械化种植的目的在于尽量减少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消耗,从而促进农业工作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上。因而,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科学种植和机械化种植的扶持力度,做好宣传工作,让农业工作者充分认识到科学种植和机械化种植的好处,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从而进一步优化水稻种植工作。

3.5 做好稻田的日常管理工作

3.5.1 对种子做防害处理

水稻的病虫害可能发生在水稻生长的各个阶段,因而,对水稻种子进行防害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工作者应当选择品质优良,质地较为坚硬、叶毛较多的水稻品种,这能够对减少病虫害起到一定作用。另外,长期种植种类相同的水稻也会使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因而,在种植水稻时应当经常更换水稻品种,在播种之前对水稻种子加以浸泡,从而有效避免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3.5.2 做好消毒床土工作

在各个地区的农作物种植中,水稻的种植面积较大,土地地形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因而,在选择水稻品种时,应当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基本情况,选择适合播种的水稻品种。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对水稻的抗病能力的重视,从而保证水稻的品质与产量。

在具体播种过程中,应当在旱地培育水稻幼苗,当水稻幼苗的生长情况满足一定条件时,将其移植到水田中。在旱地播种前,做好消毒工作至关重要。例如,可以使用敌磺钠溶液在土壤中适当喷洒,确保土壤的湿润程度。另外,还要确保土壤表面平整、土质疏松,能够有效避免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从而减少稻苗的死亡几率。在水稻幼苗移植时,要注意将秧苗稳稳地插进田里。

3.5.3 施加肥料科学合理

在水稻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土壤中现存的养分已经不能满足水稻的生长需要,施肥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此时,农业工作者应当科学合理地施加肥料,确保水稻能够获取充足的养分。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钾、氮、磷肥是最常用的肥料,农业工作者应当合理配置不同肥料的比例,并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为其茁壮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稻这一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有着不同的生育特点。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应当准确把握当地水稻的品种与生长特点,并采取合理的种植技术,定期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尤其是病虫害防治方面,应当做好日常预防与紧急情况处理。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水稻的经济效益,也能够有效提升水稻产量。

猜你喜欢

生育期工作者农药
近期农药登记概况
近期农药登记概况
吉林水稻关键生育期延迟型/障碍型冷害时空变化*
不同生育期干旱与氮肥施用对花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关爱工作者之歌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2014年峄城区花生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第十八届全国农药信息交流会
2013年第一批农药企业原址更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