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建设美丽乡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11-24汤爱明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城镇化美丽特色

汤爱明

(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秦皇岛分校,河北 秦皇岛 066000)

1 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统筹关系

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都是为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同时也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城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因此要想不断提升我国城镇化发展质量,维护经济发展成果,就必须兼顾城乡统筹发展。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相关概念。与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相比,新型城镇化围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用城镇经济发展成果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但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一味地只依靠城镇的带动,必须不断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力和创造力。美丽乡村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保障农村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前提。同时美丽乡村建设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必须通过美丽乡村的规划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模式,从而确保我国城乡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2 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2.1 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

建设美丽乡村涉及到的内容和环节相对较多,要想保证美丽乡村的建设效率,需要从宏观角度出发,对乡村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保证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和可行性。根据相关工作人员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多数地区在建设美丽乡村时相对混乱,不能保证建设过程的条理性和有序性,这也导致了建设中一旦出现意外情况不能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有效解决,不同环节或领域如果出现矛盾,不能对其进行有效整合,美丽乡村建设效率低下,无法实现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的建设。不同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必须结合其乡村自身的形态,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但就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来看,仍有许多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未考虑长远的发展性,产业经济发展、乡村建设等没有做到因地制宜,乡村建设、发展格局千篇一律。甚至部分农村地区在没有做好长期性发展规划的情况下,为满足原有的规划要求,对原有的农村生态环境、地形地貌进行破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违背了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和谐的基本原则。除此以外,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对农民宅基地、土地等的破坏,违背了农民意愿,导致农民积极性不高,并且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对农民的补贴和赔偿加大了建设资金投入的压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面临一定的阻力。

2.2 缺乏地方特色

我国占地面积相对较广,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文化相差较大,想要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该地区的人文历史、建筑结构、地理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等进行全面调查,将建设美丽新乡村与该地区的历史文化相结合。我国许多地区美丽乡村建设都能够结合地方特色,充分体现地方文化内涵。但是仍有部分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和文化特色不鲜明,地方地域文化缺失。这主要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足造成的,由于缺乏专业的农村建设规划人才,我国部分地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未能考虑到在原有乡村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一味地按照现代城市的建设方式对居民原有住宅进行拆除、改造,导致部分地方农村建筑风格千篇一律。甚至在缺少统一规划、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有部分居民对自家住宅进行随意改造,导致同一个地区农村房屋的建筑风格大不相同,缺乏建筑特色。也有部分地区能够在农村房屋设计时融入传统的乡村建筑风格,但是却与当地民俗和特色文化割裂,建筑风格不具地方文化特色,形式化和商业化较为严重。在建设美丽乡村中,不但需要保证新乡村的观赏性和实用性,更需要在此基础之上保证乡村建设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彰显各地区的人文文化。从现阶段我国整体发展形势来看,文化内涵以及地方特色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的普遍追求,因此保证美丽乡村的地方特色是至关重要的。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时将彰显地方特色作为重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规划建议。

2.3 产业转型缓慢

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我国始终追求经济发展,新时代下市场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新产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推进,城镇企业快速发展。由于缺乏一个监督机制,市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保证城市环境,开始将目光转向农村,因此现阶段越来越多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向农村转移,导致农村环境越发低下。由于相关部门缺乏对农村环境的管理和监测,许多缺乏整体环境管理水平的重污染企业在农村地区任意排放重金属超标的工业废水。包括许多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转型还较为缓慢,产业结构多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农村在发展中为追求经济、提高粮食产量,不顾环境大肆使用农药化肥等产品,而农村本身消息灵敏度较低,农民缺乏自主进行环境保护的意识,因此农村农药化肥的使用也加大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导致农村耕地水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除此以外,我国许多农村地区规模化的畜牧养殖业并未配备专业的防污治污处理设备,畜禽排便、污水导致农村水质恶化,土地富营养化。虽然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乡村旅游业发展前景较好,但是规模相对较小,缺乏带动发展的高质量企业。

3 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

3.1 科学规划,正确引导

科学的规划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其直接决定了后续所有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效果也造成直接影响。基于此,地方政府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地区特色进行全面调查,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时代发展形势以及地方或乡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在建设工作开始之前做好相应规划。美丽乡村建设的所涉及的方面较广,从根本上决定着美丽乡村建设能否顺利开展。因此,当地政府必须重视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前科学规划,做好前期准备,尽可能地避免资源浪费。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应全面考虑到其自身的地势、区位和文化等方面的特征,将各方面因素融入到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当中,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除此以外,资金问题也是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我国整体风貌,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意见密不可分,必须保证美丽乡村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符,才能够充分发挥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因此,建设美丽乡村绝非只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任务”,而是以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为目标的社会公众性工程,需要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也必须尽可能地听取群众意见,及时与当地居民协调,提高居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参与度。

3.2 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

美丽乡村建设是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同时也是对地方优秀民俗的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应尊重地区文化特色,充分发挥地区文化优势。一味地遵从城镇化建设方式,破坏乡村特色产业往往会导致农村居民缺乏幸福感,同时也会导致精神文明的流失。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兼顾对具有传统文化价值的农村建筑、农村环境特色的保护,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发扬乡村传统文化,保留农村文明的韵味。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在继承农村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建设工作开始之前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该地区地方特色以及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为加强当地居民的参与度并加深建设单位对当地特色的了解,可以拓宽政府与人民的沟通渠道,利用现代化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构建相应沟通平台,同时做好建设宣传,积极鼓励当地居民自主与相关建设方取得联系并提供建议。例如,通过网上购物平台销售如福鼎白茶、四川纯手工香肠等地方特产。在景色优美的农村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第三产业开发。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严禁不符合规定的乱拆乱盖。

3.3 强化产业改革

我国农村地区应加快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安排其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从而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第一,现阶段我国已进入现代化社会,各行各业在其实际发展过程中都进行了相应的现代化转型,因此在农业发展方面,应逐步加快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结合,在保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基础上加强对现代化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够大幅度提升农村发展效率,更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根据地方农业发展优势,打造地方农产品品牌,增加农业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在农村水污染问题上,由于受到农村经济和科技水平的限制,相对于大型机器设备单纯的治污,生态治污对我国农村地区水污染治理更加有利,地方可以通过在河道中培育水生植物实现河道的水质净化。第二,加快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改革。就目前情况来看,农家乐、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美丽乡村建设应结合地方文化优势,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转型,促进地区产业的多元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4 结束语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美丽乡村所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对最终建设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也相对较多,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充分重视。现阶段我国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无法顺利高效地开展,必须正视我国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缺乏科学规划设计、缺乏地方特色等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措施对其进行解决。本文提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对策:通过因地制宜地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发展地区文化特色,保护地区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同时,我国农村地区也应不断加快其产业结构调整,将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猜你喜欢

城镇化美丽特色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