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民族院校思政课“三四二一”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2022-11-24康丽滢魏沧波代洪宝李莉英王宏德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师范学院理论课思政

康丽滢,魏沧波,代洪宝,李莉英,王宏德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1]。中共中央办公厅、教育部等国家部委陆续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等文件,办好思政课成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国家之需和时代之需。

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价值引领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民族院校的思政课教学还内在地蕴含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特定使命。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作为河北省唯一一所地方民族本科院校,基于思政课教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视域融合,自2011年以来便着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设形成“三融合、四依托、二融入、一体化”为架构体系的地方民族院校“三四二一”思政课教学模式。

1 思政课“三四二一”教学模式的内涵概述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三四二一”思政课教学模式以“三融合、四依托、二融入、一体化”为架构体系,内涵如下:

1.1 实施“三融合”

“三融合”指的是通过优化、整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现课程已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现课程已更名为“思想道德与法治”)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资源,实现四门课程“理论教学模块专题化、实践教学模块项目化、自主学习模块线上化融为一体”。

1.2 实现“四依托”

“四依托”指的是四门思政课依托“课堂、校园、社会、网络”四个平台完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

理论教学模块专题化依托课堂平台实现。使学生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澄清学生对当今热点、难点问题的模糊认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实践教学模块项目化依托校园平台、社会平台实现。统筹设计实践教学项目,指导学生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情景剧(微电影等)、社会调查等校内外实践活动,实现从“小社会”到“大社会” 的过渡,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自主学习模块线上化依托网络平台实现。利用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网络平台,建构线上自主学习资源库,使其成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

1.3 做到“二融入”

将地方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思政课。通过指导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编撰红色故事、排演红色情景剧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丰富的红色文化历史,增强学生传承红色基因,铭记红色历史的使命感,培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将地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元素融入思政课。通过民族团结教育理论的学习,举办各类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对于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进民族团结,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4 实现“一体化”

“一体化”指的是实现思政课与学校“大思政”工作、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统筹协调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实训及二级院系其他实践活动,党团活动的相互呼应,避免重复开展活动,助力学校“大思政”一体化格局建设。

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专业优势,协助专业课教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一体化建设。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发展,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U-G-S协同育人平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室为载体,通过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团队,开展协同教研、集体备课、成果交流,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2 思政课“三四二一”教学模式的理论探析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思政课“三四二一”教学模式以思政的视角,聚焦民族院校的思政课教学问题,运用协同论、系统论的辩证思维方法,为“三融合、四依托、二融入、一体化”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撑,有效地解决思政课内容结构优化、思政课教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教育的视域融合、思政课教学与学校“大思政”一体化建设。

2.1 “三融合”优化思政课内容结构,“四依托”汇聚思政课育人合力

从系统论的视角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由各种课程内容为构成要素的整体,以思政课的课程群为对象,从整体出发来研究思政课内容要素的相互关系,把握思政课的整体结构。在理清四门思政课程内容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教学模块专题化、实践教学模块项目化、自主学习模块线上化,有选择、有侧重地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做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做到课程内容要素的科学融合。“课堂、校园、社会、网络”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全系统”教学载体平台,使思政课教学能够充分运用各类平台资源,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多领域资源要素,通过校内外资源的联合互动,线上线下资源全面汇聚形成育人合力。

2.2 “二融入”实现浸润式教学,凸显思政课价值属性

浸润式教学是教师将教育意图渗透在特定的情境之中,以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师生交往与活动帮助学生习得知识,从而获得感知和经验的动态过程。思政课“三四二一”通过创设红色文化和民族团结文化叠加的教学情境,有效地将红色文化元素和民族团结教育元素的有机地融入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双重浸润中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政治认同,同时又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2.3 “一体化”推进学校“大思政”建设,打造思政课多维“协同育人”新格局”

从协同论的视角来看,不同的事物尽管其属性不同,但是在整体环境中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合作的关系。因此,以学校“大思政”格局建设为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做到思政课与学校思政工作协同发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发展。将思政课教学活动嵌入到团委、学生处等部门组织的“志愿者主题活动”、“暑期三下乡”等活动中,实现思政课“第一课堂”与社会“第二课堂”有机联动,丰富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延伸思政课的功能指向,丰富了思政课的理论教学环节;通过发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U-G-S平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室等平台协同育人功能,积极同中小学联合开展各种思政课实践活动,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3 思政课“三四二一”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自2011年以来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十年的教学改革探索。

3.1 深化理论研究,强化价值引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人才培养出实效

一是在探索“三四二一”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注重以持续的科学研究反哺教学,服务教学。十年来,围绕意识形态教育、乡村振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等方面开展研究,获批河北省社科基金、国家民委教改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等省级、市厅级项目,发表了多篇核心期刊、学报及省级期刊论文。研究成果从理论层面为思政课“三四二一”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明显提高,在生活与学习中呈现出良好的道德风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影响下,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各个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爱国主义主题演讲,大学生讲思政课等主题实践活动,如文学与传媒学院优秀学生叶桐在“爱我祖国 兴我中华”民族院校大学生演讲比赛总决赛中荣获二等奖[2];马克思主义学院康皓、郝春想、付萌萌等十八名优秀学生在第五届河北省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3]。学生关心国情民生,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如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小太阳”志愿服务队获得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荣誉称号,历史文化学院避暑山庄博物馆志愿服务队获得河北省教育系统优秀志愿服务品牌荣誉称号[4],学生在思政课的浸润教育下提升了政治理论素养和道德素养,涵养了爱国主义情怀。

经过不断努力,思政课“三四二一”教学模式先后获得了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校级教学成果奖、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国家民委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检验效果。

3.2 立足学校定位,凸显民族特色,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共筑“大思政”品牌

思政课“三四二一”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以来,针对民族院校的实际情况,将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嵌入到思政课教学中,以多样化的理论主题、实践主题活动渗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例如,举办“塞罕坝”杯思政课实践展演、“石榴花”大学生民族艺术文化节、“民族风俗风情文化周”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更好地体认“中华民族一家亲”,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四门课程教学中融入民族团结教育实例,广泛宣传学校“援疆就业星火计划”,培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目前学校已有近百名学生到新疆基层就业,他们从那里传递回来的满满正能量成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响亮品牌。思政课“三四二一”教学模式成为构筑学校“大思政”品牌的坚强助力。

3.3 抓紧抓实思政课建设,配齐建强队伍,强化制度保障,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注入不竭动力

学校党委坚持把思政课建设作为主责主业抓紧抓实,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思政课教学管理机制。学校按照国家1∶350生师比要求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落实思政课专项经费和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不断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经费投入,出台《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注入不竭动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不断提升师资队建设水平,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开阔教师教学视野,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科研能力和服务地方能力。近五年,9名思政课教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河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大赛、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讲义、课件征集评选活动中获得全国、省级奖项10项,提升了思政课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师范学院理论课思政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思政课“需求侧”
洛阳师范学院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AnalysisoftheDifferencesbetweenwrittenandspoken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