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土而生,与环境共生
2022-11-24杨金鹏
文/杨金鹏
建筑师在城市建设大潮之中应当以何种身份出现?以何种作品呈现?这是我们在设计实践中需要不断面对和不断思考的问题。
作为中央企业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具有自身独特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作为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排头兵和支柱,以深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带动设计行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在应对社会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关键时刻,主动服务社会体现央企担当;在获得经济效益、满足业主需求和追求社会效益之间取得平衡;以“建筑美好世界”为己任,思考建筑和环境问题,创作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设计作品。
崔愷院士的本土设计思想不仅为中国院建筑师也为中国的建筑师建立自己的文化身份提供了坚实的根基,更表达了建筑所处场地的自然和文化特性,并且鼓励探索各种方法来处理特定项目,而不是拘泥于某种个人风格,呈现出开放性、多元化、落地性的美学表达,“它深深地扎根在饱含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要素的沃土中,通过立足本土的理性主义创作躯干,能够生发出不同的建筑流派的枝条”。
中国的国情、中国院的环境、崔愷院士的本土设计思想为我们的建筑设计实践方向提供了一种身份认同和成长土壤,使我们更加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注重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环境不但包括普遍意义上的自然环境、地域环境、历史环境、既有建筑场地和限制条件,还包括经济管理范畴的业主方、建设方的诉求、投资环境和运营管理水平,且必须考虑到当下的科技水平、技术条件和施工条件,同时在很多场合下照顾到大众意识审美和伦理形态等。身份所致,我们无法做到强势地让业主全盘接受自己对于设计的认识,就必须找到彼此可以对话的语境从而达到彼此认同的平衡;专业所致,我们希望在高效率、低成本解决社会基本空间需求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之中,依然可以让出自笔下的建筑能够具有长久存在的价值。从复杂烧脑、宏大叙事的超大规模交通枢纽到功能单一、平铺直叙的小建筑,从高楼林立、繁忙鼎沸的混凝土森林到山峦叠嶂、安静避世的偏远山区,在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项目之中,我们设计与研究并重,努力与期待相伴,坚持与妥协平衡,遗憾与成就兼存,将不甘与不足化作经验,思考着对于建筑设计的理解——建筑与环境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