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个向度

2022-11-24汤志华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特色时代

汤志华,周 莉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和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中国共产党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全新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两个大局”,坚持“两个结合”,在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基础上,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以非凡的理论勇气和卓越的政治智慧大力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科学概括。在此基础上,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这一创新理论的核心内涵和重大意义作了系统阐述,集中体现了这一创新理论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深化,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史、中华文化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把牢价值之维: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

《决议》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1年,第32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时代性、人民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多维价值意蕴。

(一)深刻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追求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伟大的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近代以来由于国力衰弱而饱受西方列强凌辱,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曾经创造过辉煌而又历经屈辱苦难的民族,对复兴有着异常深切的追求与渴望,倍加珍惜经过艰辛探索形成的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36页。在各种救国救民和民族复兴方案的反复实践中,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因具有无可比拟的政治与组织优势、思想与理论优势、纪律与作风优势,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了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脊梁砥柱和坚强核心。从救国、兴国到强国,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1年,第7页。。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社会历史的演进中接力前行,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被赋予了新内涵,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百年奋斗的主题接续奋斗和深入思考。

党的十八大后不久,刚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习近平总书记率领下参观了《复兴之路》主题展览。在参观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精神旗帜和鲜明指引。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年,第277页。。党的十九大深刻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就如何实现中国梦创造性地作出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回顾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过程,从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到阐释中国梦的丰富涵义,再到十九大提出“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和“两步走”的战略步骤谋划,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领航人谱写绘就了中华民族昂首迈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宏伟蓝图,从根本上指出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方向。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下,中国发展全面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二)深刻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阶级属性靠什么来检验?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根本宗旨,将人民立场贯穿于一切革命工作中。离开了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就成为无源之水,中国革命就不可能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始终坚守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对人民饱含深情,一心一意为人民造福,依靠人民,领导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阔步向前发展。因此,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不断引领人民前进,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得出的重要历史经验。从《共产党宣言》旗帜鲜明地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年,第413页。,到《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6)《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年,第67页。;从毛泽东同志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页。,无处不显现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永恒的价值底色。

人民性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和价值特质,人民至上是贯穿这一科学理论的价值逻辑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1年,第11页。,这是兴党强国的根本所在,必须贯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作为“国之大者”,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历史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实现了全面小康,努力推进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进了人民复兴中国梦的不懈奋斗,彰显出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价值立场,体现着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价值取向与实践效力,丰富和发展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三)深刻体现了实现全人类自由和解放的价值情怀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世界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实现共产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奋斗的最终目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能够实现自身自由发展的社会。《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年,第422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们不仅实现了经济上的解放,而且获得了政治上和精神上的真正解放,每个人的个性、才能、智慧都能得到自由的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在主要的方面和日益增长的程度上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年,第815页。。

从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再次处在历史选择的重大关头和关键时刻,“世界怎么了”“我们应该怎么办”的问题十分紧迫地摆在了世人面前。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大变局的时代特征,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围绕全球治理、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正确义利观等关乎人类社会共同命运的重大问题作出回答,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拓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全球视野和为世界谋大同的人类情怀,把世界马克思主义推进到全新的理论高度,为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焕发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二、回答时代之问: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

作为引领当代中国谋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是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在党的十九大概括的“八个明确”基础上,《决议》用“十个明确”进一步阐明了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和丰富内涵。

(一)“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

“十个明确”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分别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强军目标和人民军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以及新时代党的建设十个方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理论内涵作了系统梳理和概述,深刻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持固本培元和守正创新相统一,是对“三大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十个明确”以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主线,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从理论层面上高度凝练了建设什么样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

“十个明确”是内在关系紧密的逻辑体系。一是结构关系的首尾呼应。“中国共产党领导”摆在“十个明确”的首位,紧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问题,深刻揭示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凸显了党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政治地位和重大意义。与之呼应的是,第十个明确论述新时代党的建设,强调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其他几个明确则以“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四位一体”战略布局的基本思路展开。二是目标指引与实践要求相统一。“十个明确”聚焦新时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每个部分在提出目标任务的同时,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实践举措,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要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统一。例如,第二个明确提出“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实现这一总目标总任务,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1年,第23-25页。。

“十个明确”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与党的十九大时归纳概括的“八个明确”相比较,“十个明确”体现出了党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践的重大理论创新。它将“明确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放在了首位,增加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新内容,凸显了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意义和紧迫要求。在第二个明确方面,新补充了有关“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复兴的必由之路。第三个明确补充和修改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第四个明确更新了“四个全面”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容。第七个明确增加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九个明确增加了“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的内容。第十个明确进一步强调了全面从严治党是强国复兴的根本保证,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总之,“十个明确”在“八个明确”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在多个方面从多个维度进行了理论创新,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所具有的开放性、创新性、发展性的鲜明特征和理论品质。

(二)“十个明确”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时代之问”

“十个明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进行的深邃思考、科学判断和始终掌握民族复兴航向的历史自觉、历史主动,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三个重大时代课题”,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1年,第25-26页。。“十个明确”以全新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建构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新篇章,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飞跃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一是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之问。

世界社会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几个重要飞跃阶段。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摸索贯穿于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史。围绕这一重大课题,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揭示其必然灭亡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进行了科学预见和理论论证。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与苏联不同的是,社会主义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有鲜明的国情特点。因此,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从“以俄为师”转到“以苏为鉴”,努力探索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历经几代人艰辛探索,成功闯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与改革开放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是世界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了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了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2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大势,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战略步骤等一系列重大基本问题,形成了以“十个明确”为核心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把科学社会主义推向了新的阶段,使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21世纪。

二是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之问。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社会主义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或生活资料十分充足、能够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社会。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一个曾经饱受欺辱、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全世界最多人口的国家发展起来的。在新中国诞生的前夜,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4)《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32页。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中,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5)《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07页。1964年12月至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正式确定了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我国国家发展的“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形成和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对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初步理论思考,而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与实践,以及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的前提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明确提出了以“小康”为内涵的“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并且逐步形成了分“三步走”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和目标。随后,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不断深化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认识。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终于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顺利地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贯通起来,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路径选择、重要原则和战略安排,提出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创了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三是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之问。

《决议》鲜明提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1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1年,第65页。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的一条最重要的历史经验。

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长期执政和执政环境的变化容易产生新情况、新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之后根据革命形势发展对《哥达纲领》和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作出批判。列宁始终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并根据形势制定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及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起,就很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17)《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96页。尽管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和自我革命,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但是,面对长期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党的领导被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四风之害和贪污腐败现象。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我们党就将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丧失执政资格。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为显著的标志。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居安思危,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直面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风险和考验,深入调查研究、研判分析当前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定不移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不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从根本上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过去长期附着在党的肌体的腐败顽疾得到了有力有效的治理,党的革命性和纯洁性得到锻造和增强,探索出了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无产阶级政党如何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为新时代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路线图和方法论。面向未来,必须毫不动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继续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确保党始终把牢前进方向,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三、突出实践为要:深刻认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质,也是内蕴于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和行动的精神。“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年,第136页。当代中国进行的社会变革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最为广泛且最为深刻的重大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正书写着人类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新时代的实践坐标,全面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挑战性和紧迫性,围绕如何续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做出了一系列系统阐述,成功指引着我们战胜了一系列国内外重大风险与挑战,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回顾党的百年奋进历程可以看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是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对各项事业能否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论断,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放在“五个必由之路”之首。这既是对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史的深刻总结,既呼应历史,又映照未来,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指明了方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与挑战。要成功应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就必须坚持和巩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首先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形成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关键在于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最高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因此,要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做到捍卫“两个确立”、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坚持问题导向相统一

坚持始终为了人民、始终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历史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9页。。这对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面对着“我们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造出更多的物质、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同时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2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 2020年,第65页。的现实呼唤,习近平指出,“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这一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21)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就是始终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困难和问题为导向。马克思深刻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90页。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和方法论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从问题出发的实践导向。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还是救国、兴国、强国,从来都是为了解决时代给我们提出的现实问题、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之需。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世界大势正处于大变局演进之中。围绕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三大时代课题,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更需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准确识别和正确分析我国前进道路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大矛盾,尤其着力解决好社会呼声高、诉求强、期盼大的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的伟大实干精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苦干是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品质和精神状态。邓小平同志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874页。对一个处于执政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讲,有什么样的旗帜和纲领,带领人民群众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谋复兴,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伟大历史成就,这就是一部实干为民的奋斗史。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进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的响亮号召,强调民族复兴事业前途光明,“我们要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不断取得一个个丰硕成果”(24)《习近平在考察时强调: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前进,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人民日报》2016年7月21日。。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深刻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应该怎么干”的重大课题。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必须“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2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05页。“撸起袖子加油干”(26)《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7年新年贺词》,2016年12月31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31/c-1120227034.htm,2021年12月23日。,再接再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特色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