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旅游视域下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2022-11-24魏明辽宁财贸学院

品牌研究 2022年30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红色资源

文/魏明(辽宁财贸学院)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重要发展动力,不仅带动当地经济收入,扩大就业市场,同时也能够促进各地区人员快速流动,实现社会融合发展。在文化旅游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区的旅游模式逐渐同质化,内容单一,很难满足游客需求。因此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旅游,对广大游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游客内心的民族自豪感,真正提升红色文化旅游的影响力,让广大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和沉浸感,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

一、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

文化与旅游结合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能够带动周边产业协同发展,共同打造旅游经济。红色文化旅游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激励广大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努力奋斗,起到鼓舞人心、激昂奋进的作用。我国有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真实地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民族的历史、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辉煌历史、中国人民伟大的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和影响,是激发人们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是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品德修养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祖国灿烂文明、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课堂。要充分认识到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特殊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包括自然、人文遗迹两方面,其中以传统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各基地也会通过对红色资源进行数字化,进一步丰富红色资源的形式,使其生命周期得以延续。例如通过数字影像技术对红色文化遗产进行扫描,制作成真实、立体的虚拟模型存储在云端,方便广大游客随时观赏。还可以利用AR互动、VR体验等多种技术手段,将红色文化遗产以立体形式展现给观众,提升其艺术、观赏价值;通过情景再现革命的历史和背景,增强参观者的参与性,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积极地参与。

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

(一)加大革命老区开发力度

2021年,《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2021年3号)》提出,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以红色资源为核心,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推动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各地要顺应国家的发展方针,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重视红色资源的开发,把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作为一个标志,形成文旅发展的新热点。

(二)发挥红色文化旅游教育功能

随着红色文化旅游广受关注,我国红色文化旅游人次整体呈现上升态势。根据有关数据,“五一”期间,“红色文化旅游”的主题词同比增长了7倍左右,全国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游客高峰。在我国,有着大量的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与知识宝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当是党员干部学习党史、锻炼党性、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重要阵地,更是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通过高层次发展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既能满足消费者的旅游需求,又能促进社会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成都市是我国西南的中心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社会、文化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作用,历史发展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在革命斗争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保路革命”“解放”“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作为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有着深厚的红色烙印。

(三)加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水平

当前市面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都采用传统的展示和发展模式,将科技与红色资源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的案例较少,是值得探索的一大契机。随着新的经济形态、新的文旅发展方式、新的展示运营方式快速发展,有强大的经济力量支持产业综合运用VR、AR、AI等信息技术来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表达方式。红色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利用数字技术可以有效地挖掘和提高红色文化遗产的旅游潜力。运用数字技术,对红色资源进行社会展示,营造强烈的吸引力,促进红色资源的继承和发展。通过数字技术来发展红色创意产品,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其本身的价值,而且还能适应当前的经济运行方式。通过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文化旅游,可以有效促进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

(一)红色文化旅游形象并不明显

我国目前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区域很多,要从这一巨大的红色文化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在区域内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城市品牌,并建立起个性化的红色文化旅游体验。而目前的红色文化旅游还处于零散发展阶段,没有形成一个立体、完整的都市红旅品牌。

(二)区域内的红色文化产品缺乏深度的挖掘

目前很多红色资源展示仍然只注重于表面的文物遗迹,并没有挖掘和推广隐藏在其中的深层历史故事和中国精神。即便掌握了最先进的科技,采取了最流行的方法,却始终未能在新的时代里,实现传统红色精神的创新发展,从而使其内涵难以外露。

(三)红色文化教育的功能不清晰

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处在一个相对狭隘的文化群体中,尚未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客人数相对较少,“回头客”的比例也比较低,导致红色精神传播力度比较弱,很难发挥红色文化教育的功能。

(四)对红色文化旅游的宣传与深度还不够

目前的红色文化旅游活动,由于其社会营销的规模有限,仅面向一小部分的社会群体,很难进行大众化的宣传,而且其传播的深度还不够深,表现形式、展示流程等流于形式,无法将其精神价值完全发挥出来,很难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从而使其无法推动发展。

(五)红色文化旅游教育基地的人才短缺

目前我国忽视对高质量的红色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导致很多地区缺少专业人才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也没有起到良好的推广效果,此外,红色文化旅游地区大多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大部分长期在职的专业人才薪酬待遇低、缺乏晋升渠道,导致高水平的人才流失,很难形成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四、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一)发展区域特色红旅,塑造城市品牌标志

在大众旅游市场的划分中文化旅游的本质被确定为:一种具有大众市场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活动。旅游发展的关键是发展和弘扬文化旅游,以文化资源为基础,挖掘文化旅游内涵,强化旅游项目文化底蕴,提升旅游景区文化品位,提高旅游商品文化创意水平,突出旅游餐饮文化特色,彰显旅游住宿地域文化主题,体现旅游经营服务人文特质。为了增强区域竞争力,在开发红色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可以将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整合起来形成合力,打造特色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展示红色文化特色。整合零散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一条条的旅游线路,增强区域内的红色文化旅游烙印,形成“红旅IP”。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进行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宣传,抓住消费者的娱乐性、趣味性,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产业链。红色文化旅游其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旅游,必须遵循其特征,进行深入的市场营销。要充分发掘旅游目的地的红色文化内涵,尊重它的历史真实性,在推广中要重视它的真实性和史实,使一般的旅游者能够从中学到一些知识。同时,通过挖掘文化,将人的价值选择和人的追求相结合,进行深度的市场推广,从而对旅游者产生深远的、持久的影响。红色营销不仅仅局限在遗址、博物馆、陵墓等实物形态上,更要发掘出与红色文化旅游相关的其他文化,以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今后十年,延安要把重点放在整合革命遗址、黄帝陵、壶口瀑布、安塞腰鼓、黄土高原地貌、退耕还林等优势资源上,一方面要把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另一方面要积极与区外、周边省份优势资源进行更深层次、更大领域的整合融合,着力打造革命圣地、全球炎黄子孙朝圣地、黄河自然遗产观光地、黄土风情文化传播地、黄土科考、自然生态旅游等若干品牌,实施大品牌突破战略。

(二)以科技手段促进景区建设,发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层内涵

要把传统的旅游观光方式转变为现实的体验,让游客有机会参加红色文化体验,展示红色文化旅游的特色,体会其深刻的精神内涵。要在发展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时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以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并体现出各区域的红色文化旅游特点。要充分发挥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势,把科学技术和红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三维的形式和情节的再现,以达到体验方式上的现代化。借助虚拟现实、多媒体等数字化设施,以视频、音频、模型、景观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展示文物,以满足不同的感官需要。积极引进AR、VR、3D打印等新技术,通过光、电、声波等多种方式,将文物呈现立体化、层次化,使观赏性更强。以虚拟场景为载体,以浸入式的方式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观众在自觉的参与中受到红色文化教育、红色精神的熏陶,深刻体会到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

(三)积极开展社会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教育阵地的作用

在物质形式、信息形式、精神形式等方面丰富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革命遗迹、遗址、名人故居等实物形式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可以让广大大学生通过对红色文化的直观感受,为党性教育提供鲜活的教材。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各种学校组织合作,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教育、研学式红色文化旅游,实现旅游与文化教育的均衡,强化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加深中国革命精神;开展大型企业的红色文化体验,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育基地,开展各种类型的党建活动,进一步扩大群众的参与程度,提升全民的爱国教育水平。综合各种资源优势,实行分级营销,由地方政府为达到其目的而制定市场营销发展计划。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各地的旅游目的地营销不尽一致,因此,要针对各自的资源状况,开发出不同的市场。旅游目的地市场可划分为主要市场和衍生市场:井冈山、广安等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利用红色文化旅游作为主要市场,利用旅游形象营销、整合营销、一对一营销、网络营销等方式,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主要市场,拓展其辐射区域;对于那些很难靠红色文化旅游来吸引远方游客,或者市场影响力很小,甚至很难独立发展的地方,以及区域内其他资源比较丰富、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地方,可以利用其他资源,比如西藏山南烈士陵园等。

(四)创新营销手段,促进消费者对红色文化的认同

“4V”营销理念在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文化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中国学术界最新的营销理念,对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4V”营销的概念是:“功能性”“增值”“共鸣”“谐振”。新时期的红色文化旅游营销应从传统的宣传模式,延伸到延伸产业链、利用互联网+、IP等手段,实现与其他旅游资源、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唤起消费者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归属感。由此,对“红色文化”的联想作用,使其在精神文化层面上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融入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发展之中。红旅的产品已不再是“高冷”的特定文化团体,而是一种多元化、易接触的大众文化产物。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开展社会公益营销,与有关的宣传媒介和企业共同努力,共同为本地区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做好宣传。可以利用国内外广播、电视、报刊、广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该地区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宣传和推广;同时,还可以利用拍摄历史文献、景区风光片、编辑出版革命历史故事书、景区解说词等多种形式,对当地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进行推介和推广;此外,还可以采用以当地著名的历史名人、革命精神为题材的电影、专题片、电视剧等创新的方式,来塑造中国革命形象,推介当地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

(五)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拓展海外文化影响力

政府、教育部门重视对专门人才的培养,或设立相应的培训机构。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红旅发展的活动中来,让他们的红色文化不再局限于一个人。要有针对性地培育出符合当地红色文化、热爱当地红色资源的职业宣传员,提升导游的整体素质,增强游客的体验。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扩大和加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国际交流已是大势所趋。我们要大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加强与海外同类学校的友好交往,并与其他国家的同类教育基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把红色文化传播给外国的华侨,让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对我们国家优秀文化的认同。

五、结语

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要抓住区域丰富的红色资源,发挥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优势,通过科技助力创新、打造城市品牌、开展社会交流、培育高素质人才和激发社会消费共鸣等手段来解决地区红色文化旅游形象不够突出、文化产品内涵不够突出、文化产品内涵单薄、社会文化教育角色不明确、宣传和推广工作不到位以及人才缺位问题。在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对文化、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红色资源
红色是什么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我给资源分分类
红色在哪里?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追忆红色浪漫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