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2022-11-24朱兆博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

品牌研究 2022年30期
关键词:盘点管理制度资产

文/朱兆博(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相关标准以上,使用的过程中可以维持原有形态的非流动资产。在国家的发展中,事业单位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所属权为国家。所以,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如果想要谋求长久的发展,就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降低固定资产的浪费率,严厉打击非法转卖固定资产等行为,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从而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准。

一、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与私营企业不同,事业单位是一种服务于社会的非营利性组织,所以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不但能够让事业单位充满活力,提升管理效率,还可以增强单位内部应对风险的能力。强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还可以顺应“节约型”政府的建设理念。随着我国经济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我国的财政状况大体上呈现平衡的状态。所以强化对资产的管理对事业单位非常重要。事业单位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发展现状,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支出。另外,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还可以促进单位各部门的协调和沟通,深入分析每个部门的实际需求,对资产进行优化配置,进而使资产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为事业单位开展经营活动提供保障,促进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1]。

但是,现阶段,我国的事业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弊端,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在管理固定资产时随意性较强,很难做到精细化管理,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代,想要做到信息化管理更是难上加难。(2)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事业单位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该项工作却无法得到认可,这样单位内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普遍缺乏积极性,难以有效开展精细化管理,降低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时需要以相关的规章制度为基础。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不够,无制度可依,也就无法对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制约,因而资产管理工作形式化严重。此外,即使一些单位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却不够完善,缺少规范性和科学性,这样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就会太过随意。另外,很多事业单位缺少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或者即使建立了相应的系统但是无法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效融合,这种情况下,在处理固定资产工作时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在固定资产采购和盘点的时候无法确保准确率,进而很大可能存在漏洞,严重还会产生安全风险,对固定资产的安全使用和重复利用是十分不利的[2]。

(二)缺少积极的管理态度和监管力度

正常情况下,固定资产管理属于事业单位行政工作的范畴,技术性不高,所以领导层对其不够重视,而且事业单位编制岗位数量有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可能会由其他岗位兼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受不到重视,而且该项工作会涉及大量的、多种类的固定资产,工作环节复杂,岗位供需不平衡就会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形式化严重。此外,事业单位在制定固定资产的管理规则时过于死板,重复性工作较多,在工作时有关人员需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但是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却不受重视,岗位晋升的可能性较低,进而降低了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无法持续推进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首先,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积极性不强。其次,固定资产的监管力度也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内部监管力度不足。在事业单位日常办公环节固定资产是必不可少的,固定资产配置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固定资产的使用者可能不了解固定资产的情况而忽略了内部监督。另外,对管理人员来说,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和绩效考核挂钩,虽然可以做到简单管理,但是和精细化管理还相距甚远。(2)外部监督力量受限。监督固定资产的使用主要由外部监督负责,在审计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是重点内容,但是实际的审计工作时间短、频次少,审查力度有限,这就会导致很多细小的问题难以被发现,进而制约了外部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缺少系统性的资产管理和灵活的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涉及很多复杂的环节,主要包括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增值保值和处置等进行管理。需要每一个环节的有效衔接才能够对固定资产使用的全过程进行高效管理。但是许多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系统性不强,内部控制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资产的计划和实际分配脱节

对事业单位来说,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少科学性,加之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编制工作不受重视,因而降低了固定资产计划的准确性,资产根据实际需求采购。例如新员工的办公电脑属于刚性需求,而资产计划里可能忽略了这一项,就会导致计划和实际需求不相符。另外,因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施的效率不高,固定资产的库存量等信息无法和新增采购量准确衔接,降低了固定资产的重复利用率,进而造成资源浪费或超额配置。

2.固定资产采购到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缺失、信息传递不畅

资产管理是从资产采购开始的,如果在采购时完善资产的信息并贯穿到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这样资产管理工作就会顺利很多。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采购部门和管理部门相互之间独立性较强,且缺少良好的沟通交流,如果不加以强化内部控制,信息的传递就无法保证畅通、准时,资产的采购和管理互相分离,缺少准确的数据做支撑,相应的管理工作很难开展。

(四)固定资产处理不及时

固定资产盘点和管理在事业单位日常经营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在盘点固定资产时都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固定资产的使用没有明确责任人,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数量多且具有不同的型号,有些固定资产的操作有很强的专业性,相关管理人员对操作方法了解不够透彻,也缺少专门的固定资产盘点部门,如果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和其他工作发生了冲突,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很容易被忽略,降低了资产盘点的工作效率。

对于专业性强的固定资产还要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盘点。盘点工作没有明确责任主体、盘点工作没有明确具体的时间,或是即使盘点工作有专门的人负责,但是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积极,只是单纯地浮于表面工作,就会降低盘点工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导致盘点工作过于形式化。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缺少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管机构,没有严格的监管制度,对固定资产日常监管不到位,一些工作人员可能会抱着不被发现的侥幸心理,做出违法违规行为,例如倒卖固定资产,就会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3]。

其次,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没有做到及时的移交。一些固定资产的责任主体没有落实,单位缺少完善的移交制度或者即使存在相关制度但是没有落实到位,就会导致固定资产的移交不够及时,这种情况下,在盘点固定资产时可能会存在资产和相关数据不匹配的情况,不但增加了盘点的难度,还会降低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最后,固定资产报废不及时。一些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已到或者没有达到配置指标,就需要对其进行报废处理。因为固定资产报废工作和采购工作不会发生冲突,而且报废流程相对较复杂,需要很多手续,进而降低了资产报废的效率。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报废,不但会导致资产成新率降低,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资产的管理工作。而且已经达到报废标准的固定资产也需要存放在仓库中,不但增大了管理难度,还缩减了固定资产的储存空间,制约了事业单位办公空间的综合利用。

三、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如果想要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就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现阶段,我国很多的事业单位缺少相关的管理制度,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所以,事业单位一定要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工作,确保固定资产的管理处在安全的环境中。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针对固定资产从采购到管理的整个过程建立管理体制,立足于本单位的相关制度,对采购环节进行优化。还需增加审计监督环节,让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更加规范化。事业单位还可以设立一个调查组,深入分析在管理固定资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对固定资产从采购到处置的全过程深入调研分析,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单位发展战略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和员工的职责。另外,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一定要条理清晰,有据可依,做到科学、合理,以提高制度的可行性。

其次,事业单位的领导层需要建立针对固定资产的清查机制定期盘点单位内固定资产数量和使用情况,保障资产数量的准确性和合理使用,这样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才会和账面相符合,确保固定资产的配置一目了然,有效落实了内部控制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约束行为,做到每一件固定资产登记在册,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另外,还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到处置的全过程管理,保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每个环节和步骤都有制度可依,增强管理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固定资产的作用[4]。

(二)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增强管理力度

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还需要加强监管力度。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岗位责任制,保证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能够落实在每一个责任人身上,让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提高责任感,进而在日常的管理中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对固定资产的申领和审批,甚至最终的处置阶段都要强化监管力度,需要详细记录每个步骤,并做到定期盘点,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疏漏。其次,还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力度,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需要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并深入分析有关数据,如果存在虚假业务,要做到将其快速查找出来,并进行追根溯源,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最后,事业单位还要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实施考核评价,并按照单位自身的实际工作完善相应的考核制度,保障考核制度科学、有效。另外,还要公开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和绩效有效衔接,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三)强化盘点工作

事业单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可以确保事业单位准确掌握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确保固定资产实际使用情况符合账面记录。在对固定资产实施盘点和清查时,为了保证工作的客观性和公平性,需要财务人员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如果固定资产涉及相关业务,还需要业务人员参与。进行盘点时,需要根据方案记录逐一盘点,并且还要一一说明固定资产的保存情况和使用情况,要保证盘点工作的科学性。另外,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事业单位要顺应实际的工作需求和发展趋势对固定资产盘点制度进行适当的优化和整改,落实各个岗位的责任,以免发生出现问题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完成盘点工作后,参与盘点的人员需要做出盘点报告,在报告中需要阐明盘点的具体情况,并做好盘点记录,将盘点报告提交给上级部门。此外,针对盘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事业单位要督促管理人员进行处理,以免出现问题堆积现象,不利于后续工作,增强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5]。

(四)强化信息化管理,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

在国家加大企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下,如果想要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准,事业单位一定要加强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充分掌握国家的有关政策,并以本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到管理制度中,将管理权限细化。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过程中需注意两点,首先,事业单位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一定要以本单位原有的管理系统为基础,不得脱离单位的实际情况。其次,事业单位一定要关注开发个性化模块,旨在让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满足单位的发展需求。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立足于自身实际发展和运营的特点,根据业务流程对人员的配置和岗位职责进行优化,并要求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要求进行信息的查找和调用,不但可以实现网上办公,缩减复杂的工作流程,还更方便监管部门进行监管,让办公实现透明化。其次,事业单位还需要设置统一的编码,并按照要求进行规范的填写,能够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降低固定资产计划配置和实际配置的偏差率,有序开展资产决算编报工作,进而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6]。

四、结束语

综上,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在单位的日常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缺少健全的制度和专业的管理人才、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监管不到位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事业单位一定要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可以通过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增强管理力度、强化盘点工作、强化信息化管理、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等措施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有效推动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盘点管理制度资产
制度与规范:近现代设计管理制度研究
盘点冬奥会的“科技范儿”
浅析新时期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建设
盘点各国网红猫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基层农技推广管理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完善措施研究
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报告
建国以来新年献词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