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县域科技成果转化高效体系助力界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11-24界首市科学技术局
文/张 果(界首市科学技术局)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下,只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抢抓发展机遇,奋勇争先。界首市以坚定的创新战略、开放的创新理念和良好的生态氛围,积极构建县域科技成果转化高效体系,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0 年,全市登记科技成果304 项,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5.7亿元,专利授权量1509 件。
一、具体做法
1.出台创新扶持政策
先后出台《界首市科技创新资助奖励暂行办法》《界首市科技创新资助奖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界首市创新型企业考核认定办法》等创新扶持政策,连续4 年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兑现科技奖励7400 多万元,鼓励支持科技成果创造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营造激励创新、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2.发挥平台支撑作用
建设各类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共108 家,逐步建立起孵化体系、技术研发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为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
建有国家级孵化器和省级孵化器各1 家,省级众创空间1 家,国家级“星创天地”2 家,初步形成“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基地(科技园)”的孵化链条,至2020 年底,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99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9 家。
建有80 家研发类创新平台,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46 件,企业对研发到工业化生产流程的探索日益深入,2020 年全市R&D 投入占GDP 比重达到2.61%,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建有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利代理机构、省级公共检测平台等,指导企业开展项目路演、项目申报、检验检测等活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3.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
先后举办中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高端峰会(界首)、院士专家界首行、绿色工业过程国际峰会、碳中和背景下系列论坛、“创新新业态·赋能新产业”独角兽企业专场对接暨产业创新发展峰会等活动,组织企业赴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智能高端装备产业研究院等考察对接,为企业家提供与院士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建设上海离岸科创中心,与四川大学、郑州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对接成立界首高新区分中心,在建线上科技大市场,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对接平台。
4.树立爱才用才导向
出台《界首市贯彻落实〈阜阳市促进企业人才建设20 条〉实施办法》《界首市专家疗养制度》《界首市杰出人才评选奖励暂行办法》等文件,建设界首市人才大市场,启动人才公寓项目,对引才育才的企业、平台采取激励和扶持措施,对人才给予奖励和资助,引进省级高层次人才团队8 家,集聚高端技术人才300余名,加速界首“制造”向界首“智造”的转变。
5.深化科技金融融合
为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界首市研究制定了《界首市科技创新资助奖励暂行办法》《界首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设立11 亿元界首融城高新技术股权投资基金、5 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1 亿元科技创新引导资金、2000 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3000 万元科技担保基金等,积极开展专利权和商标权质押融资贷款9.3 亿元。
二、存在问题
1.科技金融薄弱
与江浙沪地区、珠三角地区等地相比,界首市的科技金融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金融产品种类单一、创新不足,科技和金融的跨领域人才匮乏,合作金融机构少,金融服务能力欠缺,难以精准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融资难题。
2.企业能力不足
虽然界首市的企业表现出了极高的创新热情,但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高新区和五个乡镇产业园,部分小微乡镇企业因为地理位置偏僻,不了解政策最新动态,既缺乏对创新的重视,也难以引来优质资源,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存在困难。
3.资源引进困难
相较于经济发达地区,界首市经济总量较小、可提供就业岗位较少,对创新资源特别是人才的吸引力较弱,企业普遍遭遇“引不来技术”“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困境。
三、改进建议
1.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投、担、贷、保、偿”科技金融体系,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高层次人才团队专项基金,引入风险投资机构,加快设立科技特色支行,设计个性化的科技金融产品,探索投资担保结合新模式,用好科技信贷风险资金补偿池。
2.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实施“种子企业-雏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头部企业”梯次培育政策,构建梯次培育创新体系,打造科技型企业集群。摸排一批小微企业,深入走访调研企业发展现状,宣传惠企政策,扩大政策宣传辐射力度,启发企业创新主动性。深入实施企业家培训工程、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提高人才的科技创新和管理服务水平,增强企业创新能动性。
3.凝聚科技成果转化力量
与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对接成立界首分中心,加快建设科技大市场,高标准运作上海离岸科创中心,打破地域限制,促进科技成果在界首落地转化。持续优化人才政策,柔性引才和刚性引才并行,吸引人才在界首创新创业。结合企业用人需求整合职业教育,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