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技”之长,圆“美”之梦

2022-11-23周晓勇

教育界·A 2022年28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好时机,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小,有大量的时间来进行习惯的养成与爱好的培养。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增强技巧训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作品赏析、作品临摹、小组竞赛等多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绘画技巧;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周晓勇(1981—),男,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镇石屏小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有着无穷的创造力,喜欢动手制作,希望在美术课堂上展现自己的想法。对此,小学美术教师要提供更多课堂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绘画技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自信。

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时,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为其综合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组织作品赏析,增强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多样化的作品赏析,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鉴赏技巧,为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教师在作品赏析的过程中适当渗透艺术技巧的介绍,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之后的艺术实践提供参考[1]。同时,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渗透民俗文化与民俗技艺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利用作品赏析,加深学生对绘画技巧的

认识

作品赏析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面对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教师要先带领学生分清基本的艺术类型,接着再带领学生针对艺术作品本身的特点和蕴含的艺术内涵进行感知与鉴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认知。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艺术作品时,采用直观的演示与讲解的方式,能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艺术认知,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为学生的作品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教师在进行“山山水水”一课的教学时,便在作品赏析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了简单的国画技巧。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概况,掌握山水画的绘画步骤,理解“勾、皴、点、染”的基本含义,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在此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了《溪山行旅图》和《早春图》,接着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赏析,为了让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入,教师引导道:“画家们只通过画笔与墨便完成了意境深远、形象生动的作品,大家觉得画家们是如何做到的?”学生回答,画家是通过控制墨的变化使作品更具层次感的,通过控制用笔的力度使作品的框架分明等。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现场演示并讲解:“描绘云、水这类柔和的事物多用中锋,描绘树木则多用逆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了中国山水画名作,接着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了水墨画中常用的中锋与逆锋这两种用笔方法,加深了学生对山水画技法的了解,为学生今后的山水画作品创作夯实

基础。

(二)利用作品赏析,促进学生对民间手工艺的

了解

小学美术教材中不仅包含着不同类型的绘画教学,还包含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技艺教学[2]。这些手工技艺不仅是一种历史的传承,更是华夏文明发展的见证。教师在带领学生赏析这些艺术作品时,详细地介绍这些艺术形式的来源与创作的基本技法,可以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民族归属感提供土壤。

比如,教师在进行“穿编的乐趣”一课的教学时,要带领学生在欣赏穿编作品的同时,了解简单的穿编技巧。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穿编类型,掌握基本的穿编技巧,培养学生对民间手工艺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在此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在上课之初先展示了许多生动的穿编作品,其中有利用玉米秆、玉米叶制作的仙鹤,有利用麻绳制作的老鼠,有用马莲草制作的蚂蚱等。教师带领学生一一观看细节,并说道:“通过观察,大家知道这些生动的动物是怎么做成的吗?”学生回答,是通过有规律地叠压和排列使作品变得立体的。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运用纸条进行穿编的尝试和实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先利用直观的作品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观察作品,寻找穿编的技巧与规律,为学生之后的实践打下基础。

二、多彩课堂实践,锻炼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美术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科,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有助于学生手脑并用,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3]。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灵活利用课堂时间,帮助学生逐一掌握绘画技巧,并通过课堂实践活动进行反复强化,提升學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一)组织作品临摹,强化学生的绘画技巧

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是从临摹开始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临摹可以强化学生的绘画技巧,使学生更有艺术灵感,为学生之后的独立创作打好基础。同时,教师鼓励学生临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课堂上完成自己的任务,从而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

比如,教师在进行“鸟语花香”一课的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了作品临摹,以强化学生的水墨控笔技巧。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中国传统的花鸟写意画,了解写意花鸟的用笔、用墨、用色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在上课之初先带领学生欣赏了成熟的工笔花鸟画作,接着带领学生观看了介绍工笔水墨技法的微课,为接下来的课堂实践打下了理论基础。之后,教师组织学生按照视频的步骤临摹,完成绘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艺术作品的临摹,让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熟悉工笔绘画的流程,掌握简单的工笔画技法,提高绘画水平。

(二)利用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

合作与竞赛是最能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热情的教学方法,小学美术教师在带领学生练习绘画技艺时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加认真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促进学生绘画技巧的提升[4]。学生在绘画传统的水墨画时,在水墨画的控笔上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可以组织绘画练习,使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获得提升。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合作训练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技巧训练中,熟练掌握绘画技能。

比如,教师在进行“废旧物的‘新生命’”一课的教学时,便采用了合作竞赛的形式。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在上课之初先播放了视频,介绍了地球环境被污染的现状,接着说道:“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的废旧物品都是放错位置的宝贝。接下来我们便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你们收集的物品展开创意构思创作,要求在小组活动中要分工明确、注意安全、全员参与、高效完成。”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堂实践。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深入课堂,对学生的实践给予指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合作竞赛活动,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出了更多的塑型、组合、剪切等技巧。合作竞赛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促进了高效美术课堂的形成。同时,教师运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三、多种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艺术发展空间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多了,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的课余活动丰富起来,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夯实基础。面对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美术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展示提供平台。同时,培养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艺术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专注力与创造力,助力其审美素养的发展。

(一)举办主题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艺术技巧是在一次次实践中得以强化的。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课堂实践的机会,给予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各展所长的空间,使其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办主题活动,训练学生运用艺术技巧的能力。所谓的主题活动,指的是由教师确定活动主题,学生要在教师的要求下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作品的创作。为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教师还可以组织相应的评比与竞赛,让学生在紧张激烈的氛围下进行艺术的创作,挖掘个体的潜能,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和艺术技巧的提升。

比如,教师在进行“走进春天”一课的教学时,便采用了主题活动这一课堂实践形式展开教学。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训练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之初播放了儿歌《春天在哪里》,并提问道:“你眼睛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各抒己见,此时教师又道:“每个人眼中的春天都是不一样的,接下来就请大家用自己的方式,将你们眼中的春天表现出来。”同时,教师补充提示道:“大家可以选择绘画、剪纸、折纸等不同的形式来展示你们眼中的春天。”学生创作完成后,教师鼓励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思路。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生活化的内容完成了课程的导入,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又采用主题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特定的主题下进行创作,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绘画技巧,还使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收获了艺术创作的快乐。

(二)延伸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有许多适合学生动手实践的艺术形式[5]。然而由于课堂存在着时间、空间上的局限,许多学生不能痛痛快快地一次性完成艺术创作,对此,教师可以延伸教学内容,引导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更深入的艺术探索。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机会,让学生在介绍和讲解的过程中,提升艺术感知能力,树立艺术创作的自信心。

比如,教师在进行“我画的动漫形象”一课的教学时,便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艺术创作空间。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卡通画,并在欣赏卡通画的过程中掌握卡通画的绘制技巧,培养学生对卡通画的热爱。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之初先展示了一些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形象,接着带领学生在欣赏卡通画的过程中总结卡通人物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可以答出,卡通人物具有夸张、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等特点。了解了卡通画的特点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卡通形象的创作。为了满足部分学生的创作需求,教师介绍了四格漫画,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试着用自己创作出来的卡通形象进行四格漫画的创作。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師引导学生掌握了卡通形象创作的基本方法,接着在此基础上延伸了教学内容,让具有艺术创作天赋的学生在艺术领域继续探索和创作,为其个性化的发展提供丰沃的土壤。

【参考文献】

[1]陈红.让美术走进生活:探索小学美术生活化课堂构建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0(23):174-175.

[2]赵洪娟.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家长,2020(35):145-146.

[3]党金娟.构建开放式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51):100-101.

[4]刘琳.基于“以美育人”视角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教师,2020(34):98-99.

[5]王彩霞.探究小学美术“学导用”模式下的微课运用[J].教育界,2020(48):20-21.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