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2-11-23袁彩霞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当今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生活化教学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之中,能够改变教师生硬、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从综合道德水平及其学习效果入手,为学生带来充满生活化气息的良好学习体验,从而让生活为学生学习提供启发,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袁彩霞(1977—),女,江苏省宜兴市潘汉年实验小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建设,注重学生思想价值的提升,通过引入形象生动的生活化案例,能让学生对生活当中的实际现象形成一定的认知和理解。学生在生活化学习体验之下,也会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为后续的知识学习明确方向。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帮助学生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认知,从而提高自身道德与法治素养。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意义
(一)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各项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提升。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对生活情境的引入和探讨,改变了过往单一说教的教学模式,把抽象的知识内容以具体化的情景展现出来,学生在探究生活中人物、事件的同时,能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并有效结合学习内容积累经验。
(二)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之中,教师以深度引领学生探讨知识韵味为主,逐渐完善学生的知识学习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使其能够拥有良好的精神品质和道德认知。在生活情境之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建设拥有良好的载体,最终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引入生活化教学方式,教师需要跟随教学要求创新教学体系,掌握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形成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方案,让学生真正领略生活的韵味,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让学生的学习在生活化教学与综合素质教育中得到有效落实。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让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关联在一起,提高课堂的活跃度,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现存的问题
第一,教学内容不恰当。生活化教学是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让学生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但是在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引入生活元素经常是以表面性描述为主,且生活元素渗透重复,没有将学生引入较高层次与水平的学习阵地之中,只是在学生知识能力范围之内的学习,难以实现其学习效果的提升。第二,教学形式比较枯燥。有的教师虽然会运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但只是单纯借助简单的理论知识传授,把书本知识内容和生活实际相关联,却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信息化教学,通过有趣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如此枯燥、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激起學生的学习欲望,导致学生兴趣不足。第三,教师在打造道德与法治课堂时,没有注重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得到发挥,综合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存在的不足,教师必须要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让生活化教学真正发挥出启迪学生智慧的作用,从而让学生走进生活,认真探讨道德与法治的精髓。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活教学课堂
生活化教学的开展主要是源于生活实际,走进生活实际,让课堂内部充满生活气息。在这样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之中,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领略知识的韵味,通过所学习的内容为实际生活带来指导和方向。教师应着手于学生实际生活及社会发展状况,通过生活化情境的搭建,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讨论之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及学习效果[1]。
比如,针对“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这一内容,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确课余生活的重要意义,然后让学生行使主动性,认真选择课余生活爱好,从而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自主选择的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打造生活化情境,以“假期生活”这一内容作为切入点,结合学生假期生活所做的事入手,让学生了解到其他同学的假期生活,从而从中得到启发。比如,教师可以在假期之前为学生布置“记录假期生活”的小任务,让学生通过拍照、写作或是拍摄短视频等方法记录自己的假期生活,并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轮流进行展示,看看哪位同学的假期过得最充实,最有意义。在不同内容的比较之中,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完善自身的课余时间规划,明确课余生活的重要意义。
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入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不同角度观察社会生活现象。例如,在学习“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这一内容时,其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进行维持,从而引领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学生在以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需要运用合理的方式将生活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公共生活当中“良好秩序的建立与维护”这一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公共生活情境展开角色扮演,激发学生探讨、交流及分享的欲望,不断升华所学习的内容。为此,教师可以从“过马路走斑马线”这一情境入手,以“混乱的交通规则”这一情境表演作为出发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倘若社会生活当中没有良好的秩序,那么就难以打造和谐社会,人们也不会体验到生活的幸福和乐趣”。
结合情境表演引发学生进行探讨和思考,把实际生活当中所看到的生活秩序内容引入其中,可以让学生在情境表演中感悟细节,在分析讨论中逐渐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进行理性思考,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
(二)结合生活化资源,加强动手实践
生活化教育理念作为新型教育方式,为教师拓宽教学途径带来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在课程建设之中不能过分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课程内容的运用。倘若教师将简单的理论知识直接告诉学生,那么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的实质性教育意义和内涵则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课堂教学也缺乏活跃度。为此,教师应当坚持“知行合一”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积极、深入探索的机会,在逐渐加深学生学习印象中有效开展实践、探讨和分析[2]。
例如,教师在教学“地球我们的家园”一课时,首先要关注到这一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即“了解地球资源有限,关注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对地球产生的威胁”。然后,教师还需要启发学生,使其能够认识到保护地球、珍惜资源、形成爱护环境习惯的重要性。围绕学习目标及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资源,以“保护地球,珍惜资源”这一主题为出发点,创设个性鲜明、主题清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领学生从“探索第二星球”这一实践活动入手,结合互联网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掌握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星球的相关内容。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深入研究人类登月、探索外太空的情况,随之引出地球环境遭受破坏的危害之大。在了解完这一主题之后,就可以进行第二实践主题“保护家园,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在这个环节,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融入课外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探讨“如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在开展实践之前,学生需要经过讨论制订好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计划及方案。比如,有的学生说要注重自己的日常生活卫生,不随便丢垃圾,爱护树木,绿色出行。有的学生则提出要倡导身边的人爱护环境,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才能为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随后,学生们积极开展行动,走进生活,践行自己提出的想法,承担起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在良好氛围的影响之下,学生会逐渐形成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为了让实践探究活动进一步得到落实,将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渗透到学生生活之中,教师可积极倡导学生以“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家园”为主题,开展一系列保护环境宣传活动。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准备相应的工具制作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小报,并张贴在适合的位置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社区宣传交流探讨等形式,把“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这一思想内容渗透其中,在生活之中践行道德与法治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做出相应的贡献。通过真正地融入实践活动中,将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进一步拓展和内化,由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最终提高其学习效果。
(三)引入生活化案例,提升教育效果
道德与法治课程展现出的学科特点比较明显,每一个知识点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而且富含教育价值。所以,教师可以挖掘生活当中的素材,带领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形象的内容,进行有深度的探讨,然后让学生认真地理解和分析,感受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当中蕴含的意义和价值。将生活化案例引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要注意案例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与适切性,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发和运用,让学生沉浸于生活化的案例内容,主动联系理论知识,加强实践探索,从而保证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比如,针对“烟酒有危害,毒品更危险”这一课程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烟酒、毒品的危害性,以及毒品对人的生活乃至人的一生形成的不良影响,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毒品的巨大危害性。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程内容,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入手,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有很多人由于接触毒品,导致家破人亡,失去了生命。在这些鲜活的案例诠释之下,学生能够明白毒品不仅能够毁掉一个人的身体,还能摧毁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其对人身心的损害程度是不可估量的。通过教师对真实案例的解读,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严禁毒品,坚决不接触毒品”的重要性。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关于生活中的毒品案例内容。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发言权,加深了学生对此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生活化教学的引领下,能更好地警醒和启发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本课程学习的意义。
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课程改革发展中所发挥出的力量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一课程内容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及价值观念养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而生活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教学体系生硬等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找到生活与知识学习之间存在的關联,以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学生被丰富的生活化教学内容带到充满韵味的课堂学习中,获得了实质性的进步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倪中筠.引行知思想之活泉,开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之花:以统编一年级“别伤着自己”一课为例[J].教育界,2021(01):10-11.
[2]梁惠兴.激发道德情感,引导实践体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浅谈[J].少先队研究,2020(04):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