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课程思政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2022-11-23王微微霍小蕾

长治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胚胎学组织学思政

王微微,霍小蕾

(长治医学院 基础医学部,山西 长治 046000)

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变革[1],是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均要求高校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医学教育是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医学院校应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3]。后疫情时代使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成为常态[4]。如何基于混合式教学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文章对在后疫情时代,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进行设计与应用,旨在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功能,以此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医学人才。

1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特点和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分为上下篇,上篇组织学研究机体正常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下篇胚胎学研究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制。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是医学生后续学习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然而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因其具有无法直接通过肉眼观察的特殊性,同时还需将机体组织器官的平面结构与立体结构相联系,这大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其次,该课程的专业术语、概念较多,理论性较强,学生经常感到枯燥乏味。

基于以上特点,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让学生有参与感、以学生为主导的“BOPPPS+PAD 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例如动画、动图、图片库、微视频、知识拓展及作业库等,一方面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充分提高其个体思维能力、临床思维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综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

2 后疫情时代课程思政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面对如此严峻的后疫情时代,高校必须始终秉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信念。在高校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战役中,在校大学生是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的重要力量,也是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再次提醒我们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基于此,作为专业课教师,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专业知识的传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更要通过课程思政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5],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3 课程思政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教学中的设计特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他们正处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混合式教学可有效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另外,他们对大学的课程和生活充满好奇,因此大学伊始正是培养他们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理念是协同育人,结构是立体多元,方法是显隐结合,思维是科学创新。因此,挖掘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政元素,与思政课程的显性育人功能相整合,提升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内涵,才能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强大的协同育人功能[6]。

在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的设计过程中,首先,思政元素要符合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为首要目标[7];其次,应注重思政元素和课程知识点的相关性,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8];再者,要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融入程度,在保证课程内容传授完整的前提下适度融入,避免主次不分、盲目融合的现象。

4 后疫情时代课程思政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设计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后备力量,首先,心中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才能担当起建设强大祖国的重任。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方面是家庭、社会和国家对个人成长的关心,另一方面是个人形成的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意识。其次,大学阶段是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时期,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另外,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夯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也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医学使命感。最后,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对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9]。因此,应将爱国主义、责任担当、人生态度、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中[10],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符合时代需求的医学生(表1)。

表1 课程思政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设计

续 表

续 表

5 后疫情时代课程思政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以上篇组织学的血液章节和下篇胚胎学的胚胎发生总论为例,探讨后疫情时代课程思政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应用。

血液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章节,从每个人抽血体检的亲身经历导入课程。接着,提出问题:从血管抽取的血液会做何处理?教师给出问题答案:从血管抽取的血液加入抗凝剂,静置或离心沉淀后会分出三层,即血液的组成:上层为淡黄色的血浆,中间薄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为红细胞。首先讲解相当于细胞外基质的血浆,其参与构成血细胞生存的微环境,类比每个人的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均为个体生存的环境,告诫学生要有爱国主义和责任担当。在讲解红细胞时,因红细胞不同于一般细胞的形态结构,但是特殊的双凹圆盘状使其表面积大大增加,有利于细胞内外的气体交换;胞质中的血红蛋白的功能使得红细胞能供给全身细胞所需要的O2,并带走细胞所产生的大量CO2,发挥了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白细胞有五种类型,它们均发挥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免疫防御功能。就像每一位公民在国家遭受侵犯时均应贡献自己的力量保家卫国,引导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血小板是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块,参与止血和凝血,让学生感受到世界上再渺小的事物也会有它伟大之处,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学生要相信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图1)。

图1 思政元素融入血液章节的应用

胚胎发生总论讲述从受精卵到胎儿出生,历时38 周的发生过程,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章节。生殖细胞来之不易,女性每隔28 天左右排一次卵子,与从上亿个精子中突出重围的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但会因多种原因而导致不孕不育的发生。通过讨论不孕不育的原因,培养学生关爱女性健康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应用的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由如何解决不孕不育引出试管婴儿技术,该技术既帮助了千千万万的不孕症夫妇实现当父母的愿望,也阻断了某些遗传病的发生,培养学生尊敬、敬畏生命的职业素养,也激发学生不断加强科研创新能力的科学精神。女性历经38 周孕育出新生命,是人类维持和延续生命的根本,也是人类改造社会和续写历史的基础,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引导学生要有自信、孝顺的人生态度,懂得感恩、珍爱生命(图2)。

图2 思政元素融入胚胎发生总论章节的应用

6 结语

文章讨论了后疫情时代,将爱国主义、社会责任、人生态度、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科学巧妙地融入到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提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社会责任、医学职责等价值观的影响,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功能,践行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胚胎学组织学思政
新农科背景下《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张帆: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组织学与胚胎学无纸化考试的实践与体会
泌尿系统组织学PBL教学模式浅析
项目教学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