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幼林抚育技术分析
2022-11-23周永辉白晓红
周永辉 白晓红
(眉县国有营头林场,陕西 宝鸡 722307)
林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效应的出现,改善生态环境。林业种植工程对改善日益恶化的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林木资源还能有效减少洪水的危害,防止水土流失。在林业种植工程中,要做好幼林的抚育工作,不断优化林分结构,控制和调节林分的密度,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加快对森林资源的培育,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1.植树造林在改善环境中的主要作用
1.1 有利于改善生态
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保证了充足的资源,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乱砍滥伐、森林生态资源失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植树造林有利于维护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进而使得采伐方案科学合理,增强了植树造林活力,改善了生态环境,修复了被污染的生态环境。
1.2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林业种植工作有利于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正确的环境保护概念,使人们对自然环境资源有一个更清晰的理解和科学的态度。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建设也十分重要。林业种植工作可以促进林业资源的完善和市场销售模式的转变,促进生态林业工程稳步发展。
1.3 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
林业种植工作的意义在于明确规划林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使林业工程发展的理念不断创新,选择更好的林业发展模式,提高林业工程的长期工作效益。经过生态改革和建设,森林资源的利用更加科学,也使资源的回收和利用达到平衡。林业生态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减少了林业资源的浪费,全面提高了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
2.幼林抚育工作基本原则
幼林抚育即林木种植后通过人工方法对幼林内苗木的生长进行科学干预,其不仅需要改善苗木生长的水土环境,还要对林木本身进行养料输送、人工除虫等操作,以提高幼林苗木的存活率与荫郁速度。专业护林人员在进行幼林抚育工作时,主要是对树木幼苗进行除草松土、施肥浇灌等工作,抚育目的是通过人工干预确保幼木正常稳定生长。同时,幼林抚育不能过度,因为林内树木一旦习惯完全的人工干预生长环境,后期难以在自然环境下正常存活,因此,抚育工作需适度。
无论是从专家建议的角度,还是从国家颁布的规定来看,为了科学有效地进行幼苗抚育工作,以下四条规范应明确落实:首先,林业养护人员应遵守保护优先的规范,对珍稀树种要积极保护和培育,以防某类树木物种灭绝,保护物种多样性;其次,各地林业种植机构应注意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本地温度、光照、土壤条件选择树木种类及种植方法,这样才能有效种植抚育林木,避免资源浪费;再次,幼林抚育工作需启用具有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的专业林业职工,正确的抚育操作,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更有利于幼林苗木的存活生长;最后,专业人员应尽可能科学合理地设计编制幼林抚育的作业计划,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高效抚育,节约成本。
3.幼林抚育工序的设计
3.1 修建作业道路。对于规划设计的抚育间伐,在实际抚育过程中,如果作业区内没有道路,也不能充分利用原有人行道路、乡村公路,就需要修建作业便道,以便更好地开展抚育工作。
3.2 割灌除草。要对保留的树木实施护理,割除以这些树木根部为圆心1m 范围内的灌木、杂草、藤蔓,将那些过密的萌芽条与灌丛砍除或清理掉,以人可以自由地通过为最佳。
3.3 修枝。对下部密枝、保留木的枯死枝实施修枝。对于马尾松的修枝则采用留桩法。
3.4 采伐木选定标记.对拟进行卫生伐与生长伐的采伐木,应先让林业技术人员对照设计选好采伐木,然后使用红油漆进行逐株标记,最后对选定的树木实施采伐。具体工序:修路—选定采伐木—标记红漆—采伐—运出林外—打枝—造材—归楞—装车—清林—运材。
3.5 清理作业区。在将采伐木运出林外后,应对作业区进行及时的清理,这样便于幼林抚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将抚育间伐产生的所有的剩余物进行及时的打捆,运出林外后给当地农户作木柴。需要注意:对于松线虫疫木,要严格按照松线虫疫病的防控要求及防治方案进行处理,并在运出林外后进行定点销毁,不能当作木材继续使用,同时也不允许和其他剩余物一起打捆后交给周围农户作烧柴。
4.幼林抚育技术要点分析
4.1 除草松土
除草和松土通常同时进行,幼林抚育通常在幼苗旺盛生长期之前进行。定期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保水性,增加土壤通气量,促进幼林根系的呼吸和吸水,加速土壤中有机质的降解,提高土壤肥力,帮助幼林吸收养分。松土深度一般控制在10cm 以内,应根据土壤含水量适当调整,注意不损伤幼林根系;除草是清除杂草,防止杂草与幼苗争夺水分和营养。应注意保留一些杂草,为幼苗根部提供遮阴,并协助固定水土。在幼林种植的头两年,通常需要每年三次除草和松土。随着幼林的生长,可以适当改变,幼林关闭后不再进行。
4.2 灌溉和施肥
幼林灌水施肥应根据幼林的品种、树龄、生长环境等因素适当控制。幼林根系发育不良,水分和营养吸收能力差。一般情况下,灌溉与施肥相结合,将苗木根部挖沟均匀施肥,然后进行引水灌溉溶解肥料,有利于苗木养分吸收。在肥料方面,应根据苗木的品种和生长状况,注意控制氮、磷、钾的比例,防止肥料营养的不平衡阻碍苗木的生长。灌溉时,应根据苗木类型、树龄、土壤湿度等因素控制灌溉水量,防止过量水分阻碍根系呼吸,造成苗木死亡。
4.3 除草松土
除草技术是幼林抚育技术的关键。如果在植树的间隙中杂草过多,可能会导致树木生长营养不良,因为草的生长也需要水分和养分。杂草的过度生长会争夺树木的养分,这不利于树木的生长。如果幼苗生长的土地太厚,没有定期翻松,就会导致树根呼吸不畅,导致根系腐烂。因为土壤厚意味着土壤的透气性不好。
因此,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注意清除杂草和定期翻松土壤。只有树木数量适宜,生长合理,才不会与树木争夺营养和水分,有利于树木的健康生长。同样,如果土地定期翻松,软土可以保证树根的正常呼吸,软土有利于空气和水的渗透和扩散。
在除草松土时,工作人员应注意五个技术要点:第一,不要割草和根系,保留一些草,并在树与树之间留出一点空间放草。因为树间有一定数量的草,可以保证土壤中的水分不会流失。同时,草还可以为新种植的幼苗遮挡阳光,以避免人类或动物对树木根部造成伤害。第二,除草时,工作人员可以将除草后的草直接埋在土壤中,以保护环境。俗话说:“化作春泥护花”。土壤中的腐草可以为树木提供养分,为林业建设节省资金。第三,员工应规划树木的生长阶段,并有效安排树木的生长时间。大多数树木有两年的关闭期。管理者应把握关闭期,避免浪费资源。第四,松土时土壤不应太软。如果土壤过于疏松,一旦发生暴雨,就会发生水土流失。这种情况不仅会失去土壤中的养分,还会对幼苗的根系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容易使树木倾斜。五是:相关技术人员在种植幼林时,应保持幼林种植距离。如果两棵树种植得太近,它们会相互剥夺营养,从而影响幼苗的成活率。
4.4 间苗
间作是有选择地清除丛生苗木,合理控制种植间距的重要工作。丛生苗会争夺水分、营养和阳光,不利于幼苗的健康生长,可能导致丛生苗无法生存。疏苗、保健壮苗、除弱苗,有利于改善壮苗的生存空间,保证苗木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提高苗木成活率。应根据幼林的生长状况控制间苗作业。
4.5 修剪
苗木修剪通常包括平茬、分蘖、擦芽、修剪等工作,以促进苗木生长。平茬是在冬季或早春时节将苗木顶部的少量枝叶移去,以促进根系发育和枝叶的侧向生长,有利于苗木根系发育和枝叶繁茂;分蘖是去除苗木的出芽分蘖,阻止树干基部生长枝叶或分蘖根,吸收树干的营养,促进树干的发育和生长;擦芽是去除树干高度2/3 以下的未知芽,以促进树干的快速生长,使幼苗长得更直,有利于经济树的快速生长;修剪是在晚秋或早春对苗木的枯枝和病虫害枝进行修剪,有利于改善苗木的养分分布,改善苗木的生长状况,防治病虫害,促进苗木健康生长。
4.6 平茬、抹芽和补植
(1)平茬技术。幼林的萌发能力较强,在每年的早春或冬季对阔叶树种进行修剪,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起到遮阴护土的作用,同时保证树木的采光均匀。(2)抹芽技术。为了促进主干的健康生长,采取抹芽技术。该技术能够将多余的侧枝清除干净,促进主干吸收更多的养分,从而提高苗木的质量。(3)补植技术。在造林后的一年,做好林地的检查工作,如果发现苗木的存活率不超过85%,应做好补植工作,提高造林的效果。在造林的后期阶段,应加强对幼林的保护,禁止放牧,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防止野生动物和牛羊践踏幼林。
4.7 检查验收
一般情况下,造林一年后,应对林地成活率进行检查验收。验收标准为成活率85%以上的造林用地合格。造林成活率低于41%的造林地为失败造林地。在二者之间的造林用地上,要做好第二年幼林抚育工作,按照原造林方法补植、补植,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提高造林的整体效益,使幼林更加整洁。此外,幼林的管理和维护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在幼林管理方面,主要是防止砍伐森林,不造成荒地,不在林区饲养牲畜,防止啃咬幼林。加强幼林防火管理,确保幼林生存。为了保证幼林质量,应有效控制一些严重的害虫。
5.提高幼林抚育质量的措施
5.1 加强抚育监测
通过在林地设置标准样地监测幼林抚育,结合树种面积做好采样工作,合理监测样地,可以了解抚育结果,帮助员工掌握树木生长和健康状况,为后续森林抚育管理打下基础,促进后期森林抚育管理的发展。
5.2 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
幼林抚育工作开展前,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培训,确保员工思想和管理的统一,使员工掌握各种林业服务技术,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培育幼林,提高幼林质量,促进林业健康发展。
5.3 改善森林生长条件
中国存在天然林分布不均的问题。搞好天然林的抚育工作十分重要。改善森林条件,搞好封山育林,特别是加强苗木管理。苗木树种通过自身的生长很难达到规定的标准。应采用人工种植来更新树木。随着人工林数量的增加,做好人工林幼林抚育工作十分重要。通过抚育调整树间密度,避免密度过大造成的养分和水分竞争问题,为幼林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抚育后,树木的光照条件得到了改善,树冠得到了很好的伸展,从而增强了树木的光合作用,促进了树木的生长。
5.4 改进抚育指标
我国部分地区未做好幼林抚育调查工作,给后期抚育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林业相关人员应不断完善树木抚育管理制度,控制树木郁闭度,随时观察抚育前后树木生长变化,掌握抚育的作用和效果。另外,根据林分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抚育管理措施和技术指标,为开展不同的林分工作打下基础。
5.5 提高森林抚育管理水平
建立和完善森林抚育管理体系,可以提高森林抚育管理水平,提高服务和管理质量。首先,林业工作人员要制定科学的抚育管理方案,严格执行各项指标,在具体抚育过程中结合树木生长的实际情况对抚育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确保抚育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次,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高森林抚育质量和水平。三是严格统一标准,提高管理效率和抚育管理水平。同时,要深入林区进行调查访问,了解森林抚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5.6 做好监测
在幼林抚育工作中,需满足相关要求。同时需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设立监测样地,建立样地调查记录,然后将调查信息制作中抚育前后的对比资料。可以通过林业遥感监测业务系统的应用,精准、高效获取林木生长期间的各类数据,比如病虫害、林地破坏等情况。在获取到一手资料之后,通过分析如果发现林木破坏比较严重,且超过40%需进行补栽。除此之外,可以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下,对林地进行高效监管,确保林地生长符合实际需求。
结论
作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之一,林业种植工程的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而幼林抚育技术在其中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当前,只有不断实践,发现幼林抚育各个阶段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具体分析和方案执行解决问题,并形成科学体系,指导后续育林工作,预测风险并防止隐患,如此循环往复提高幼林抚育水准,才能营造出绿色健康和谐的生态环境,并通过林业发展获得持续长久的综合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