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石漠化治理的对策及造林技术措施
2022-11-23李晓林
李晓林
(桂林市灵川县林业局,广西 灵川 541200)
引言
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的石漠化形势十分严峻,使得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石漠化也是当前必须要重视解决关键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深度研究和分析石漠化的成因,运用科学的方法治理,与此同时,要借助造林技术解决石漠化问题,这是石漠化问题能否得到彻底解决的关键。
1.石漠化的概念、成因和治理的必要性
1.1 石漠化的概念
石漠化的全称是石质荒漠化,主要出现在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地区,具体是指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干扰下,造成土壤和植受到破坏,导致基岩裸露出来,地表出现的土地退化的现象。石漠化石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山地面积达到了60%~90%的地区,从广义上来讲,指的是各种硫酸盐岩石发育而形成的石灰岩山地,人为的破坏、气候影响、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是造成石漠化产生的因素。
1.2 石漠化的成因
1.2.1 自然原因
自然的因素,石山岩溶地区的碳酸盐岩资源非常丰富,具备了淋溶较快、成土速度慢等特点,这都是石漠化形成的重要原因,石山岩溶地区山势陡峭,在降雨量较大和强烈的阳光照射下,这些地区的土壤和植被都受到严重的侵蚀,这最终导致了石漠化问题的发生。
1.2.2 人为原因
除了自然因素会导致石漠化以外,人为的因素才是导致石漠化的根本原因,具体有以下四点:(1)石山岩溶地区大多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农村的能源极为短缺,人们砍伐树木当作柴火的现象比较普遍;(2)石山岩溶地区的人们历来有刀耕火种和陡坡耕种的习惯,但是这两种耕作的方式都会造成水土的大量流失,而石山岩溶地区的降水量一向较大,这就严重地破坏了这些地区的土壤,最终导致了石漠化现象的出现;(3)石山岩溶地区生活的居民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会扩大耕地面积,往往会毁林或者毁草开荒,这些不科学的开垦方式造成植被破坏和土壤的流失,也是导致石漠化的重要原因;(4)石山岩溶地区人们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乱砍滥伐的现象比较严重,环保意识较低,这就使得相关部门在造林和治理石漠化措施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会使得石漠化地区的树木和植被的生长遭到严重的破坏,自然资源被过度的开发利用,使得一些地区石漠化的趋势愈发明显。
1.3 石漠化治理的必要性
目前,石漠化治理在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对正泰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石漠化造成了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土地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使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造成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洪涝灾害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民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因此,石漠化石山治理是环境整治的难点和重点内容之一,石漠化治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社会问题。为了有效控制石漠化地区的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好生态,促进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对土地石漠化扩大进行综合治理,逐步改善石漠化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已经迫在眉睫。
2.石漠化治理的意见和建议
2.1 提高重视,加大投入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石漠化在我国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局面,但一些地区对此依旧没有引起重视,不能采取有效方法治理。因此,下一步有关部门对石漠化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从资金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并成立专门机构对当地的石漠化问题进行治理。与此同时,对于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政府可以组织群众参与到石漠化治理工作中来,并购置先进设备、引进高技术人才有效遏制石漠化的蔓延。在对石漠化进行治理的过程中,还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人们对石漠化问题带来的严重危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在生活和工作中加强自律,运用科学、环保的方式展开生产经营性劳动,使得石漠化发生的概率降低。通常来说,大多数容易出现石漠化的石灰岩溶地区都是属于偏远的贫困地区,当地政府仅仅依靠自身的财力来对石漠化进行治理,是无法获得预期效果的,必须多渠道筹措资金,为石漠化处理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另外,还要积极争取国家财政的有力支持,大力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有效提升生态工程投资标准,还可以向比较富裕的地区请求资金帮助,另外,治理机构还可以采取民间筹款的方式,出台一系列奖励政策,激发民间资本对石漠化问题治理的热情,让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能够投入到石漠化防治中去。显而易见,只有筹措到足够的资金,石漠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才会有可靠的保障,从而对石漠化地区的生态保护建设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2.2 加大综合治理,提高治理效果
石漠化的出现和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是长年累月忽视环境问题及其治理造成的后果。这些问题积重难返,给石漠化的治理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要想使得石漠化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相关部门就要对问题全面分析,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来处置石漠化问题。例如石漠化治理单位不只是要选择种植合适的植被,还可以充分融入生物治理手段,全面提升治理效果。对于那些土层较薄的地区,借助设置土墙等方法为苗木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与此同时,耐寒性较强的植物是治理石漠化的首选,这类植物一般都对土壤中养分的要求不高,因此成活率较高,在石漠化地区种植能可以使的当地的环境问题得到较大的改善,使得当地生态结构变得更加合理。另外治理石漠化还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禁止开发坡度比较陡峭的地区,避免发生土壤流失的风险。
2.3 深入当地实际,建立评价机制
虽然治理石漠化问题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但很多县级、乡级政府的动作依旧迟缓,上级的号召没有得到全面的响应。如果对石漠化的进一步发展依旧采取了漠视态度,相关防御措施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那么石漠化现象必将会愈演愈烈,人们的生活和地区的发展都会受到严重的不利影响。有鉴于此对于石漠化治理的制度化建设已经迫在眉睫,相关地区的各级地方领导应当深入研究本地区的石漠化现状,针对其发生原因和危害程度,把完善的评价机制建立起来,借助评价、排名等方法对各级政府的石漠化治理施加压力,让他们他把措施落实为行动,加大力度治理当地的石漠化问题。另外还要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引进先进的理念,实现植树造林的制度化,显著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斌地区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上级治理部门要严格评定下级的治理工作,参照相关考核评价指标,对比工作落实成果,对石漠化治理效果进行量化评价,并形成监督机制,加大督查力度,使得石漠化治理工作的质量有着可靠的保障。
2.4 鼓励多种经营,发展第三产业
石漠化治理必须做好开发和治理相结合,如果只注重开发,造成治理被忽视,那么必将更加严重地破坏生态环境,最终也不利于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然,只治理不开发也是不合适的,否则,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不会提高,治理成果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因此,应当鼓励石漠化地区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推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一旦第三产业发展起来,地方经济就会出现迅速增长,使得地区民众脱离贫困状态,不再依靠破坏资源维持生活,实现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3.应用造林技术进行石漠化治理的意见和建议
植树造林是治理石漠化的有效手段之一,就目前我国的石漠化治理现状来看,植树造林无一例外在各个石漠化地区成首选的治理措施。植树造林不仅可以使石漠化得到极大的改善,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形成当地的林木资源,可以进一步推动相关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3.1 树种的选择
在治理石漠化的过程中,造林是见效最快的途径,在造林过程中,选择树种则直接决定造林的效果。因此在运用植树造林治理石漠化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种植树种。这就需要造林技术人员针对当地石漠化具体情况,认真考察、分析当地的土壤和生态环境,然后选择最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树种。通常石山树种是治理石漠化的首选,在长期的治理实践中我们发现,顶果木、任豆、降香黄檀、肥牛棚、香椿、狗骨木、茶条木等都是可以抑制石漠化的优良树种,而且有着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以在石漠化地区健康迅速的生长。除此之外,而对于地势比较平坦、立地条件的山坡地区的造林来说,当地名、特、优兼备的竹、藤、经济林和果树种是造林的另一个重要选择,这类植物不仅可以快速地生长还具备顽强的生命力,使得土坡土壤流失得到极大的抑制,还能通过藤类植物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使得土壤变得更加稳固,缓解当地的土地资源危机。对石山地区绿化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经济林还可以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苗木的培育
苗木的质量会对其成活率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苗木培育是石漠化石山造林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首先,林业技术人员应把好种子质量关,要选择良种育苗,种子外观上看要颗粒饱满、无病虫害,育苗种植之前要做好消毒工作,然后才可以进入播种环节。所以良种育苗是十分关键的,对发芽后的种子来说,应当做好精细管理工作,对病虫害要采用各种方法及时防治,对苗木密度也要科学的调整,及时施肥,使苗木在密度合适的背景下健康成长,同时在造林开展之炼苗工作也要提前做好,这样可以提高苗木抵御恶劣环境的能力和造林成活率。
3.3 苗木的管理
我们不仅要做好选苗和育苗工作,对苗木的管理工作同样也要抓紧。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巡查苗木的成长情况,在苗木管理中对病虫害的防治加大力度。因为各个地区的石漠化情况各有不同,不同的石灰岩溶地区土壤的特性不同,因此苗木的管理也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特殊情况。首先,造林要在原有的石山上进行,原有的植被要尽可能保持完好。原生植被可以对新种树苗起到遮阴作用,还使得苗木种植之后的成活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另外,在单一树种种植取得成功之后,树种类型还要进一步拓展,通过种植形成混交林,使得林区的生态环境更具有弹性,对病虫害一旦爆发和蔓延起到了重要的抑制作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石漠化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因此,在造林的过程中要注意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对苗木管理进行调整。
3.4 非常规整地造林
因为岩溶地区土壤的特殊性较强,因此石漠化治理也应突破常规。首先,在整地造林时炼山是不可取的,山上的所有原生植被要最大限度地予以保留。其次,一定要把握好种植苗木的密度,密度过大会使得原生植被遭到较大的破坏,而且不利于林木后期的生长,但是密度过小又无法取得应有的造林效果,甚至于无法取得造林效果。所以,在石漠化治理的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需要针对当地的石漠化现状,造林苗木最好选择袋苗。要及时科学的调整造林密度,应当将造林密度严格控制在900 ~1050 株/hm2之内,当然,并不是所有地区的密度都是保持一致的,对于一些特殊的位置,则应按照“见缝插针”原则进行苗木种植,使得植树造林对石漠化治理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应当地的土壤和水量的情况,从营养苗、裸根苗和种子直播中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同时也要把握好造林时机,通常来说,每年的2 ~3 月是最佳的造林季节,而阴雨天则是造林的最佳天气,待定植坑完全湿透造林的效果更佳。当苗木种植结束后,可以在植坑面上覆盖杂草、枯枝或者小石块,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盖上薄膜,通过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全面提升造林成活率。
总结
石漠化是我国目前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治理这一突出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当地群众密切配合,发动群众的力量进一起参与到造林工作中来,对石漠化加大治理力度。同时,还要提高造林技术水平,实现石漠化治理的产业化,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