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星球
2022-11-23刘祥宇,范荧莹,吴飞
@尤远 问:
恐怖片总是让我害怕,却又充满诱惑力。一看到那些超乎寻常的惊险场面,我就想立刻闭上眼睛,但又不想错过接下来的画面。为什么对恐怖或奇特的事物,我会有“人菜瘾大”的表现呢?
刘祥宇(心理科普作者,心理咨询师)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心理现象。你听说过“感觉追寻”吗?即人为了得到复杂的感受或经历的满足,而去冒险做一些事情。心理学研究者曾创造过一个几乎没有任何感官反馈的环境,人们在其中很快就会感到焦躁,连两三天都待不住。这说明我们的感觉器官需要外界事物的刺激。看恐怖片时,我们明知道下一秒也许会发生可怕的情节并把我们吓到,但相对地,我们也会对“体验恐惧”产生一种追寻的冲动,电影营造的恐惧感毕竟是日常生活中不太能体验到的。此外,我们对恐怖片的复杂情感还可能受人类共情力的影响。大部分人总会和家人朋友一起看恐怖片,在特别恐怖的时刻,我们一起尖叫或抱作一团,这实际上就是共情的作用。当我们彼此共情时,人与人的距离更近了,这能缓解彼此的孤独感,增进亲密感。
@什锦 问:
当读书和短视频结合,越来越多名为“×分钟看完一本书”的视频诞生了,这样仅让我们了解剧情梗概的“速读”有存在的意义吗?知识越来越快餐化是否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呢?
范荧莹(文学研究生,图书出版行业从业者)答:
这类视频总是让人觉得违和。“看了几分钟的视频,我就算读完这本书了吗?”了解一部小说的剧情梗概,可以类比为听一个故事。就像小时候的夏夜,奶奶打着蒲扇,将一系列民间故事讲给我听。富有好奇心的人类,很难拒绝一个送到耳边的故事。我想这就是“速读”类视频火热的原因之一,它用一个故事交换我们几分钟时间,满足我们对一本书的好奇心。有些人难以接受,认为这就是快餐化的知识,不仅毫无营养,难以内化,更让原书创作者的劳动成果显得一文不值。但学习的主动权永远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就像奶奶的故事会促使我主动找来有关民俗文化的书阅读,这些“速读”类视频也可以指引我们进入文学的世界。如果我们能因为某一个“速读”视频而产生兴趣,找到相应的书籍,认真地阅读与思考,那么我们接受的就绝不是快餐化的知识。“速读”视频也就成了一个引子,有了存在的意义。
@洁宝 问:
有一些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杀死了一切智力游戏,首当其冲的就是各种棋类游戏,现在的象棋比赛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了“背AI棋谱”的比赛。人工智能真的有杀死一切智力游戏的力量吗?
吴飞(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答:在棋类竞赛中通过智能算法来战胜人类选手,是人工智能发展早期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家们最早使用落子情况相对有限的国际跳棋进行研究,但这看似“简单”的任务,也需要智能算法从5万亿个潜在落子位置中选择一个相对较优的位置落子。即便科学家们设计了各种算法提高人工智能的运算效率,早期人机棋类对弈仍然面临巨大运算量的挑战。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AlphaGo)以4∶1的比分在围棋比赛中战胜了韩国棋手李世石。如果要一一列出一张棋盘上的所有落子可能,其数量将会比宇宙中原子的总数还多。阿尔法围棋通过数以千万次计的训练和无法估量的电力消耗才成为九段高手,而李世石成为九段高手前仅下了千余局,因此以搜索和计算见长的智能算法与以归纳和推理为长的人脑难以相提并论,这是人脑的优势所在,也是人工智能的局限之处。人工智能尚处于幼年期,即使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也不敢说自己具备通杀一切智力游戏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