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马的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思路
2022-11-23艾尔邓巴依尔哈西巴特徐瑾杨杨
艾尔邓巴依尔 哈西巴特 徐瑾 杨杨
(1.新疆巴州和静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站,新疆巴州 841300;2.新疆巴州和静县和静镇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巴州 841300)
焉耆马在新疆地区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且早在汉代就已闻名于中原与西域地区。焉耆马的体质结构相对紧实,虽与其他品种相比个头相对较小,但体型结构却非常匀称。其两耳竖立、敏捷且温驯,而且胸廓较深入、善走,深受养马者的喜爱。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做好焉耆马的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用科学的方式守住焉耆马的种群优势,并且让其成为当地居民的致富新路径。
1 焉耆马的特性分析
1.1 产地情况
焉耆马因原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焉耆盆地而得名,目前中心产地在新疆巴音郭楞蒙自治州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主要分布在和静县、和硕县、博湖县等。地理位置属于天山山脉中部的山间盆地,海拔高度为2000~3500m,平均气温为箒4.7℃。年降水量为284.6mm,年平均风速为2.65m/s。该地季节性特征不明显,年相对湿度在70%左右。该地一般在10 月份开始下雪,年积雪天数为150~180d。牧区可利用的草场面积为96.66 万hm2[1]。草场草层厚度为20cm 左右,每公顷草场可产干草375~495kg。
1.2 品种来源及形成
焉耆马是在蒙古马的基础上渗入中亚马的血液自繁自育,经过长期选育,在特定自然环境下形成体型外貌较一致,具有抗热耐寒、耐粗饲、持久力强、性情温顺,善于跋山涉水,适应性较强的品种。17 世纪后半叶,土尔扈特部落迁移到伏尔加河流域一带,并且在1771 年前后返回新疆,进而带回了欧洲马种的血液样本。色尔克斯马又称为“契尔克斯马”,原属于黑海东岸契尔克斯人养殖的马匹,而被引回新疆地区的契尔克斯马在与当地马交配后构成了焉耆马的品种基础。1938 年,和硕县夏拉苏木地区正式设立了军马场,并且从苏联引进了奥尔洛夫马和布琼尼马,进一步对当地马种进行改进[2]。1956 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组建了焉耆马马场,并且在引入顿河马、奥尔洛夫马的基础上对有关马匹品种进行了改良培育。之后几年内,和静乌拉斯台农场、和硕包尔图牧场都先后建立了种马站,主要负责利用奥尔洛夫马及顿河马对当地马种进行改良。总体来说,焉耆马是以当地蒙古马为基础,混合有少量中亚古代马种血液,并形成于特定自然历史条件下的优良马种。当地群众的良种选育在焉耆马品种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品种特征及生产性能
1.3.1 品种特征
(1)外貌特征。焉耆马多半兔头,马耳薄长且呈竖立状,眼睛大而有神;颈中等长,身体前躯及中躯部位发育健全,胸廓较深,且腹部形态良好。此外,焉耆马的四肢关节较为明显,肌腱发达,四肢姿势端正,后肢稍外向,且呈刀状,蹄质坚实。焉耆马尾巴粗大,尾毛茂密,毛色以骝、栗、黑为主,还有污白、灰毛、斑点等特殊毛色,按照当地蒙语命名法来看,焉耆马的毛色多达35 种以上。
(2)体重体长。焉耆马是以乘挽兼用型为主的地方优良品种,遗传性相对稳定,能很好地适应新疆高寒牧区粗放式的群牧饲养方式,在国内地方马种体型上属于中等偏大[3]。在秋季,成年体重公马为350~390kg,母马为330~370kg。
1.3.2 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焉耆马公马的性成熟年龄在2 岁,母马在3 岁,初配年龄公马在3 岁,母马在4 岁,且母马的发情期为20d 左右,可持续2~4d,母马的怀孕期平均在333d,繁殖年限在14~20 年,终生可生产20 匹马驹。
(2)运动性能。从耐力性能看,焉耆马的长途耐力较为突出,80km 的赛跑可达到4 小时9 分23 秒,100km 的赛跑可达到5 小时27 分21 秒。从速步性能看,常年都有来自疆外各省区的爱马人士来巴州购买优质焉耆马。在2011 年库尔勒东归那达慕节赛马项目的沙道比赛中,焉耆马1000m 和2000m 的速步成绩分别为1 分钟57.18 秒和4 分钟6.18 秒。
2 焉耆马开展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新疆地区的马产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基础保障体系。目前,新疆地区共有10 余家马场,同时本地牧民也有养马传统,因此,通过必要的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措施规范当地马产业,进而在提高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利用当地马产业,实现当地居民的增收致富。本地区马产业技术服务体系为有关产业的转型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保障了当地居民的养殖收益。当地各级畜牧兽医单位会给各大马场、养殖户提供专业化的养殖技术指导,并且能对马匹产生的疫病快速做出反应,保障整体养殖效益。在此基础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拥有3 所农业大学,并已开设了马产业相关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性强、理论知识扎实的畜牧兽医人才,为焉耆马的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营造出了良好的人才基础。综上所述,在整合各方面资源的基础上推进焉耆马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实践,便能推进相关产业的转型发展,引导当地居民用科学的方式创造出更加富足的生活。
其次,马产业的附属产业快速兴起。旧有的饮食习惯及文化背景使新疆地区的居民需要消耗掉大量的马肉、马乳制品,由此也诞生出一大批非常有代表性的马肉、马乳加工企业[4]。得益于相关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新疆地区还诞生了一大批马生物制品企业,马产业逐步呈现高、精、尖的发展态势。在有关企业影响之下,当地牧民可以将更加科学的方式引入焉耆马养殖生产中,进一步增加收入。需要注意的是,马产业附属产业的高速发展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资金或资源投入不到位的问题。调查发现,虽说有关单位都已认识到保护焉耆马遗传资源的重要意义,并且也在积极开展具体保护实践,但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或技术支持,实际工作并没有取得理想效果。今后如果能进一步规划焉耆马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也可以为相关问题的解决带来新思路,真正实现当地马产业的良性发展。
3 焉耆马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思路分析
3.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引导,整合各环节的社会资源,利用现代化理论和技术,以守护焉耆马遗传资源多样性为前提进一步强化焉耆马的优势,并且在整合相关产业发展方向与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实现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让遗传资源开发利用成果能惠及更多群众。
3.2 保护方法
现阶段,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工作涉及的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类:一是原位保护。具体需要在生物原有的生长环境中对其进行选育,进而以利用其遗传多样性为前提长期保存其遗传多样性。其重点在于通过改良品种的方式提高生物对环境及生产体系的适应能力。具体用到的工作措施包括性能记录、品种质量监测及繁育计划的监测与制定。在应用原位保护法时,要注意保障生物生长环境的安全性,具体需要在地方政府部门的辅助下建立保种场或保护区,进而为后续各项细节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保障。二是异位保护。具体需要将特定的生物群体或动物样本带离原有的生长环境,通过重新构建该动物群体的方式完成其遗传资源的保护工作。其核心在于对特定生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封存,待到未来条件允许或是有需要时再进行更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如果要应用异位保护法,需要对特定的生物重新构建可以控制的小样本生存环境,并且需要做好遗传物质收集保存工作。完成上述工作后,才能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评估遗传资源保护情况,针对其开发利用工作制定科学严谨的工作计划。该方法常用于安全性较低的生物群体遗传资源保护,必要时可以将其当做原位保护的辅助性手段。
3.3 开发利用方案
首先,将其作为纯种继续使用的方式完成焉耆马的开发利用。具体需要做好本品种选育及控制范围之内的导血工作,进而培育出消费者认可的新品种。
其次,将其用作遗传材料合成新品种。这需要对焉耆马的品种优势性状进行整合利用,为其选择适合的方式,并让其参与到新品种培育中,进而保障其遗传资源优势。
最后,用经济价值更高的马种替代焉耆马,进而达到原先制定的开发利用目的。应用该方法明确引进新品种的可行性,从而降低不必要的风险隐患。
3.4 行动方案分析
综合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分析可知,应通过成立保种场或遗传资源保护区的方式对焉耆马进行保种处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及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让焉耆马与娱乐马匹进行杂交,进而提高原有焉耆马品种的实用性。
在焉耆马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中,相关部门需做好协调配合与沟通交流,之后才能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现既定的开发利用目标。为了达到上述效果,必须要加强相关保护与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有关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对这部分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避免由于人为疏忽导致的风险隐患。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健全遗传资源保护与品种开发利用的技术体系。需要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技术投入,并且整合区域内的技术力量、科研单位,最终构建起协调联动的互助机制。加强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可以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其中,以保障整体保护与开发目标的顺利实现。
4 小结
焉耆马是新疆地区极具特色和优势的马种,因此,需要重视其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并由此着手规范焉耆马的养殖行业,让当地居民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养殖生产技术创造出更加富裕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