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唢呐曲《欢庆》演奏艺术特征

2022-11-23刘家辉

戏剧之家 2022年31期
关键词:哨片欢庆鲁南

刘家辉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13)

一、《欢庆》的创作背景和风格流派

(一)作曲家简介

刘炳臣1938 年出生于山东省枣庄市的一个唢呐世家,是我国著名的唢呐演奏家,山东派唢呐的代表人物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杆”(即“铜制唢呐”)传承人。1959 年,刘炳臣在山东省歌舞团担任唢呐演奏员,1984 年,刘炳臣在山东艺术学院从事唢呐教学工作。刘炳臣在其职业生涯中集山东唢呐各家之长,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他的演奏音色清脆响亮、运指灵活、气息绵长,具有热情奔放、刚柔并济的风格特点。其编曲并演奏的《夺丰收》《夸公社》《欢庆》《胜利锣鼓》《农家乐》《喜事》《迎新娘》,以及整理并有自己演奏风格的《一枝花》《吉祥宾》《凡调子》《十样景》等传统乐曲,先后被制作成唱片或磁带在国内外发行,有的成为专业教材,受到大众喜爱和专家推崇。1988 年,刘炳臣成功研制葫芦埙、匏琴、匏笛等吹、拉、弹、打系列葫芦乐器,共四大类二十余种,其中三项获得国家专利。1990 年,刘炳臣研制出“十二平均律单键唢呐”,并获国家专利。

(二)《欢庆》的创作背景

《欢庆》这首乐曲的原型是流行于鲁西南一带的民间乐曲《开门》,“开门”就是民间婚、丧、嫁、娶等一系列民俗活动中的开场活动,《开门》这首曲目常被用于民俗活动的开场,《开门》这首乐曲奏响意味着一天的民俗活动仪式正式开始。刘炳臣老师自幼受鼓吹乐音乐环境的熏陶,对《开门》这样的民间乐曲耳熟能详,正是在这种人文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刘炳臣思绪迸发,对《开门》这首民间乐曲进行加工改编,创作出这首唢呐独奏曲,此曲如今在鲁南一带广为流传,在各大音乐院校,此曲也是一首必学的唢呐曲目。

(三)《欢庆》的风格流派

刘炳臣老师出生于山东枣庄周营乡[2],周营地处鲁中南,如今,鲁中南的民间唢呐班是以铜唢呐也即“铜杆”为代表的“平派”,刘炳臣老师写的这首《欢庆》由当地民间乐曲《开门》改编而来,应该是具有鲁中南风格的唢呐曲,但是,这种说法不够严谨。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民间唢呐艺人不像现在那么多,当时的唢呐班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当地民俗活动都要请唢呐班,所以,当年,刘炳臣老师跟随自己的家族成员组成的唢呐班不仅在山东枣庄一带从事唢呐吹奏活动,还经常去与微山湖隔湖相望的济宁一带进行民俗吹奏,足迹遍布整个鲁西南和鲁中南地区。《开门》不仅是鲁中南地区的经典曲目,在鲁西南地区也广为流传,所以,不能以刘炳臣老师的出生地来断定这首曲目的风格,实际上,鲁西南和鲁中南的唢呐艺人交流比较密切,其吹奏风格自然也相近,滕州1979年才被纳入枣庄市,属于鲁中南地区,1979 年以前,滕州属于济宁市,属于鲁西南地区,所以,在过去,济宁、菏泽、枣庄地区的唢呐被统称为“鲁西南鼓吹”,但是,后来的专业学者对山东鼓吹乐进行细致调研发现,枣庄地区的铜唢呐极具特色,当地的艺人也以“平派”自称,因此,学者们把枣庄唢呐划分到鲁中南鼓吹[3]。虽然枣庄地区的唢呐属于鲁中南鼓吹,但其吹奏风格和鲁西南鼓吹风格极为相似,所以,从大方向来看,《欢庆》这首曲目的演奏风格是鲁南风格,细致划分,亦可定性为鲁西南吹奏风格或者鲁中南吹奏风格。

二、《欢庆》的音乐结构

唢呐曲《欢庆》的主体部分为民间乐曲《开门》,整体结构分为引子部分、三次《开门》变奏的主体部分、结束段落。具体划分如下:

引子部分:第1 小节到第2 小节为乐曲的引子部分,其作用是为接下来的主体旋律的吹奏作铺垫,鲁南一带的唢呐艺人都有这种习惯——不直接吹奏曲牌的主体部分,而是即兴吹奏几句旋律去引出主体旋律。

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是对《开门》的三次变奏,鲁南地区的唢呐艺人在吹奏当地传统曲牌时采用“一曲多变”的原则,即在保证该曲主体部分不变的情况下,一是通过变换不同吹奏技法达到加花吹奏的效果,为主旋律线条增加一些装饰音,此曲主体部分的三次变奏都变换了不同的吹奏技法,使原来简单直白的旋律变得丰富多彩;二是通过节奏型的由简入繁、由繁到简的变化达到加花吹奏的目的,比如,把某个四分音符改变成四个十六分音符进行吹奏,四个十六分音符亦可以转换为两个八分音符等。

第3 小节到第32 小节为第一次主体变奏乐段。见谱例1

第32 小节到第62 小节为第二次主体变奏乐段。见谱例2

第63 小节到92 小节为主体第三次变奏乐段。见谱例3

结束段:这是一段带有即兴吹奏意味的乐段,也称“穗子”。在鲁南地区,像《开门》这种传统乐曲是没有结束句的,乐曲都是反复吹奏的,唢呐艺人准备结束吹奏时往往会来一段即兴吹奏表演,这段根据乐曲情绪进行延伸的段落被称作“穂子”,也叫“挂穗”,如谱例5 所示,此乐段为快速的热烈的2/4 拍节奏,一开始围绕着“1”这个中心音自由展开,之后的乐句再通过不断变换的中心音展开,音型细碎,与主体乐段形成强烈对比,将整首乐曲的情绪推向高潮。需要注意的是,演奏此乐段时需注意慢起渐快,第99 到第188 小节为乐曲的结束段落。见谱例4

三、《欢庆》的演奏技法运用

《欢庆》作为一首典型的鲁南地区的代表性唢呐作品,其运用的唢呐技法丰富多样,笔者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曾向竹笛专业的室友播放过一段鲁南鼓吹乐,室友给出了这样的评价:“鲁南地区的唢呐曲吹奏起来就像是一直在炫技,听起来特别华丽多彩”。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演奏经验,对此首曲目所用的唢呐演奏技法进行简要介绍如下:

谱例1:第一次变奏。

谱例2:第二次变奏。

谱例3:第三次主体变奏。

谱例4:“穗子”。

单吐:吹奏唢呐时嘴巴做出“吐”的动作,舌头与哨口接触,口腔的气流通过震动哨片发声,这就是单吐。单吐是唢呐吹奏的基础技法,在学习唢呐之初就会接触到这个技法,但是,在这首曲目的第77 到90 小节的快速双吐吹奏对唢呐艺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快速吹奏的同时,要保持单吐的颗粒性,要干脆、利落,谱面标记为“T”。

打指:在吹奏本音的基础上,手指快速上下抬起、回落,形成本音与上方音交替出现的一种音响效果就叫“打指”。演奏此曲时,根据演奏习惯加入打指技法可以增加旋律的灵动效果,谱面标记为“tr”。

弹舌音:舌头均匀、快速地击打哨口两下,发出“吐噜”的声音就是弹舌音。该曲第22-25 小节中的“3”音和“6”音要用弹舌音吹奏。

滑音:吹奏者通过控制自身气息与手指,由某一个音滑向另一个音的技法称为“滑音”,滑音分为气滑音、指滑音、气指滑音。气滑音是通过控制气息,由一个音级滑向另外一个音级;指滑音是通过手指从一个音孔缓慢地按向另外一个音孔,使另外一个音级缓慢而圆润地发出;气指滑音是气滑和指滑相互配合产生的滑音。该曲整体上运用了大量的滑音技法,其谱面标记为一个向上或者向下的弯箭头。

舌顶音:在吹奏某一个音的同时,舌体前伸抵在哨片的下面,这时,吹奏者的气息通过受舌体压迫而缩小的哨口时会变得急促,哨片发出的声音音调变得高而尖锐,这就是舌顶音。该曲多处使用了舌顶音技法,如谱例1 第四小节所示,谱面标记为“八”。

气拱音:吹奏此技法时,双唇放松后移,作用在哨面的中上部,使气体有律动性地通过哨片,这时,所发之声就是气拱音。这是用唢呐模仿人的笑声时所使用的技法,此曲第16-19 小节的“4”音就使用了气拱音技法。谱面标记为“勹”。

吞吐音:在吹奏此技法时,吹奏者要放松嘴部,控制哨片由唇外快速伸入唇内的同时,气体通过哨片发声。鲁南地区的唢呐艺人在吹奏当地传统曲牌时,经常运用此技法。此曲第50 小节“5~1”音运用吞吐技法吹奏。

舌推音:吹奏此技法时,吹奏者舌体后缩,而后快速地向哨口伸去,击打在哨口;同时,舌体带动周围的气息快速通过哨片,这时,发出的声音就是舌推音。此曲第56-57 小节的“6”音运用舌推音技法吹奏。

花舌:吹奏花舌音时,将舌体完全放松后微微上扬,舌体经过气息的带动会上下摆动,就像红旗一样,微风吹过,红旗就会迎风飘扬,上下摆动。气息带动舌体摆动的同时,流经哨片时所发出的“嘟噜”声就是花舌音。此曲第46 小节和76 小节的“3”音都运用花舌技法吹奏,谱面标记为“✳”。

循环换气:吹奏者使用循环换气这个技法时,要把一部分气息预存在口腔与颈部,通过肌肉挤压预先存放在颈部口腔的气体,使气体进入哨片发声,同时,鼻子吸气,循环往复,这就是循环换气,也就是在吹奏不断的同时,完成呼气与吸气的循环。此曲的循环换气技法运用在“穗子”乐段,运用这个技法才能将“穗子”乐段的连绵起伏、一气呵成、情绪热烈等特点展现出来。

以上技法为笔者在实际演奏此首曲目时所用到的唢呐技法,此曲的华丽多彩的演奏效果离不开这些技法的加持,只有将这些技法深深地融入演奏中,才能体会此曲的意境,进而感受到鲁西南鼓吹的魅力。

四、结语

在刘炳臣老师编创的这首唢呐独奏曲《欢庆》中,鲁南地区的鼓吹乐风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乐曲主体部分突出一个“变”字,可谓是层层翻新,使原本平平无奇的旋律变得华丽多彩;乐曲结尾的“穗子”乐段情绪热烈,给人一种连绵起伏、一气呵成的感觉;最后,乐曲在欢腾、热烈的音乐氛围中戛然而止,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以上是笔者在《欢庆》的学习及演奏实践的基础上,对此曲的音乐风格、结构组成以及技法运用的分析,以期对今后学习该曲的唢呐人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哨片欢庆鲁南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中国品牌日 从商标中发现鲁南力量!
论双簧管哨片的那些事
歲朝图 清供与欢庆
漫谈双簧管哨片的制作及其对音色的影响
浅谈美式双簧管哨片的制作
浅谈单簧管哨片的选择与保养
畲乡欢庆“三月三”
鲁南晋南 小麦开镰
欢庆“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