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理念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化发展探索
——以刘诗昆改编曲《战台风》为例

2022-11-23

戏剧之家 2022年31期
关键词:民族化台风钢琴

刘 岱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1]”2017 年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已纳入国家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成为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键环节。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2]钢琴作为西方音乐中独具艺术魅力的乐器之一,在传入中国之后具有民族化的特点,中国钢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创作者、演奏者的努力下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创作和欣赏中国民族化钢琴作品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民族风格和审美理念的融合,将西方的乐器与中国音乐创作理念紧密结合,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一、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化发展历程回顾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尽管其源于国外,但在中国文化体系的影响下,也经历了一段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展历程。中国作曲家运用民族化的理念和手法展开创作,产生了两类钢琴作品:改编作品和创作作品。

(一)改编作品

改编作品是中国钢琴作品发展的早期形态,以改编其他器乐作品、其他音乐题材为主要手段。改编作品的问世拉近了中国听众与钢琴的距离且有效地证明了钢琴艺术民族化的可行性,目前,此类作品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六人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1969 年)是影响力较大的钢琴改编作品。此曲由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移植改编而成,巧妙结合钢琴的音色特点以及和声分布,将声乐中的独唱、合唱声部表现出来,具有华丽的技巧和磅礴壮阔的意境。又如杜鸣心根据芭蕾舞剧改编的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1975 年);刘诗昆、郭志鸿根据王昌元同名古筝曲改编的钢琴协奏曲《战台风》(1977 年)等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钢琴改编作品的数量相对较少,但其影响力与艺术成就斐然。

(二)创作作品

大量受过专业作曲技巧训练的创作者投身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中,大大提升了钢琴作品创作的水准,使创作作品的数量激增。中国钢琴作品一般紧密结合中国传统审美特征,以民族旋律、和声、调式、曲式为基础,将民族审美用巧妙的形式展示出来,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民族音乐,提升了中国钢琴艺术在世界音乐艺术中的地位。刘敦南创作的钢琴协奏曲《山林》(20 世纪70 年代末);赵晓生的钢琴协奏曲《希望之神》(1985 年)等作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中国钢琴作品代表作——刘诗昆改编曲《战台风》

(一)创作背景

《战台风》原是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王昌元于1965 年创作的独奏曲,1977 年刘诗昆和郭志鸿将此作品改编成钢琴作品[3],用绚烂的技巧让音乐散发出强烈的能量。该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是特殊历史时期的胜利成果,其首演轰动了当时的音乐界,相关评论称“此曲代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最高的音乐水平[4]”。

(二)音乐分析

《战台风》既有钢琴的磅礴大气,又有古筝的悠扬旋律,加上协奏演出形式,不仅将台风的凶猛来袭表现得淋漓尽致,更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战胜困难的气概和精神。作品采用中国传统曲式结构——多段体创作而成,全曲共五部分:

第一部分(1-61 小节):海港清晨,愉快劳动。热闹欢腾是该乐段的主体情绪,作品一开篇便采用四个强音标记的和弦,坚定有力的和弦响彻全场,紧接着,欢快生动的主旋律将听众带入热闹的码头工人搬运现场。演奏者在演奏时应注意乐段在旋律和节奏方面对古筝的模拟,跳音应灵活有力。(见谱例1)

谱例1.第一部分片段

第二部分(62-89 小节):台风袭击,来势汹汹。这一部分为战斗场景的连接和展开,此部分体现了创作者的高超技巧。在持续的八度震音、快速的音阶演奏下,紧张的气氛深入人心。运用古筝演奏此曲时,演奏者要采用特殊技巧“柱外刮奏”“扣摇”演奏密集的音阶,形成对台风音响的模拟效果。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要体会由远到近的台风来袭效果,结合力度的表情标记来完成演奏。

第三部分(90-240 小节):奋战台风,激烈搏斗。此部分为作品的主体部分,在全曲中占据较长篇幅,从90 小节开始,台风的风力不断加强,在频繁的左右手配合下,工人与台风奋战时惊心动魄的场景、工人们的力量与坚定的信念得以清晰描绘。148 小节大量连续的三连音出现,将乐曲推向一个小高潮。216 小节和弦描绘着渐渐消失远去的台风。

第四部分(241-304 小节):雨过天晴,歌唱胜利。241 小节歌唱性旋律出现,平缓的音符慢慢铺开,台风过后,码头上一片祥和的景象,描绘出雨后工人们胜利的喜悦。

第五部分(305-393 小节):豪情满怀,乘胜前进。这部分的音乐主题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通过热烈的重复的音乐语汇描绘了台风过后热闹的码头场景,相比第一部分的主题音乐,音乐和声色彩更为丰富,速度与力度进一步加强,将码头工人战胜台风后以昂扬的情绪重新投入工作的场面生动表现出来。

(三)民族化的创作特点

刘诗昆改编的《战台风》之所以成为中国钢琴作品的典型代表,是因为作品体现出强烈的民族化创作特点,通过融入民族化的特征塑造出独特的钢琴演奏效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和民族情怀。正如刘诗昆在谈到创作初衷时说,“响应毛主席号召,努力创作民族的钢琴作品[5]”。

其一,音乐的民族化。选择将古筝作品《战台风》改编成钢琴作品,从根本上体现了刘诗昆对中国民族音乐审美的追求,并且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较完美地再现了这种审美追求,结合钢琴的演奏技巧,使古筝作品的意境得以再次呈现。

其二,和声的民族化。钢琴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和声的巧妙选择和运用。钢琴作品《战台风》建立在中国传统五声音阶体系上,在和声色彩功能上努力向民族审美理念靠近,使钢琴作品更具民族化气息。

其三,内容的民族化。在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创作中,使用最贴近人民生活的题材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展开创作能够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作品《战台风》取材于码头工人的劳动场景,结合钢琴的再次创作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

其四,技巧的民族化。中国民族音乐具有自身的特点,最常见的便是音乐结构以及音乐节奏。钢琴改编作品《战台风》保持了古筝作品的曲式结构特点,采用常见的中国传统曲式节奏,较为贴切地还原了中国乐器的演奏音色。

三、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化发展思考

(一)丰富作品数量,提高作品质量

回顾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丰富作品的数量和提高作品的质量是中国钢琴民族化发展的重要基础。笔者认为,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将更多的目光放到原创作品的数量中,在发展之初,改编作品推动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但原创作品与改编作品应处于平衡之中,中国钢琴作曲家应创作更多有影响力的原创作品推动中国钢琴艺术迎来发展新局面。

(二)多维展开创作,体现民族内涵

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化发展之路离不开大量音乐创作者的努力,只有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效地融入民族特征才能创造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多维度的创作理念、多维度的创作内容、多维度的创作方法能够促进钢琴作品的民族化,也能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在创作中可参考《战台风》,从音乐和声方面增添独具一格的民族元素,简单地改变和声效果,弱化西洋大小调,增添独具中国特色的调式、旋律元素,提升民族音乐的氛围感;注重中国民族音乐的审美特点,在作品中营造意境,结合中国传统曲式结构,优雅地展示民族特色;利用钢琴的触键技巧对民族器乐的声音进行模拟,形成独特的民族化的演奏技巧,在中国钢琴作品中恰到好处地还原中国声音,凸显民族化特征。

(三)借力相关政策,促进国际认同

近年来,我国大力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有力地促进了民族音乐的发展,民族器乐作品得到重视。中国钢琴艺术经过百年的发展,已产生了一大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作品,多位钢琴演奏家活跃在世界舞台。在此背景下,应借力国家相关政策,精选独具魅力的民族作品,结合当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努力向全世界更好地展示中国钢琴艺术的魅力,引导国际社会认可中国音乐。中国钢琴艺术的展示,是中国文化的展示,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展示,其国际化的进程实际上是民族化的进一步深化,是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四、结语

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化发展是中西方音乐的融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这对提升钢琴艺术在中国的影响力、促进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贺绿汀先生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先行者,曾经指出,“中国古老的特色音乐一旦用新的技巧、新的意识创作,它将成为世界上极具价值的民族音乐之一[6]”。钢琴艺术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正是将古老的有特色的音乐元素与西洋乐器的有机融合,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作品是民族化发展的有效体现,笔者期待中国钢琴艺术的进一步繁荣发展,这将使中国文化产生更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民族化台风钢琴
台风过韩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台风来了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台风爱捣乱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