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022-11-23张娴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文/张娴(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高校的数量、类型表现出多元化特点,已从原有的规模化扩张朝着内涵式的方向发展,为了提升办学质量,各个高校增加了科研、教学经费投入,这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高校需优化财务管理模式,让现有资金最大限度发挥作用[1]。财务共享模式已经在各个高校中普及,其本质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将各个业务单元财务职能汇总起来,继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解放财务劳动力。在2017年,我国召开“中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高峰会”,公布《2017中国财务共享服务调研报告》,明确了财务共享服务的价值,此后,财务共享服务开始进入企事业单位,在高校中也逐步普及。
一、高校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可行性
目前,高校在资金的使用上普遍采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这一制度下,政府提供的财政性资金是归入国库单一账户中集中管理,在该种模式下,财政资金的支出包括“直接支付”“授权支付”两类,由财政部门先对高校的用款额度计划进行审核,对于不合规的,严禁进行财政资金拨付,在合规情况下,不管是直接支付还是授权支付,都需进行全程监控[2]。高校既是财政资金的接收者,也是使用者,连接着财政部门与资金使用者,因此,高校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就十分关键。在传统财务模式中,财务运行过程十分复杂,一个代理银行可能同时管理多所高校,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影响高校的正常运行。加之高校的资金使用流程繁多,影响了高校的资金管理能力和资金协调能力,资金涉及部门较多,且高校本身有着公益性、非营利性的特点,整体的资金管理能力较弱,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势。
进入大数据时代后,高校各类经费持续增长,随着高校经济业务活动、办学规模的扩大,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提升各项业务的处理质量、处理效率变得更为重要。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初步实现了信息化,在收支规模的扩张下,高校之间各个部门的沟通日益频繁,一项经济业务往往需要业务人员奔走在财政部门、教育部门、财务处,流程烦琐,各个高校的经济业务也有显著差异。借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提升工作效率,也有助于上级部门的监管,让资金的使用更加规范、便捷。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优化财务组织与人员结构
在推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前,高校采用的是从上到下的管理体系,由上级政府部门对高校财务处进行管控,教育厅、财务厅负责对高校的执行情况做出监督。高校内部财务处的职能主要为核算,财务处的工作量大、效率不高。在推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后,可打造出相互支撑的管理体系,各项重复性、数据性工作均可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负责,财务处不再负责核算工作,工作职能发生了明显变化。
为了满足财务管理要求,需建立高效能的组织机构,优化财务人员的配备,推行扁平化组织机构,科学划分各个部门的管理职权,对管理层次进行精简,将高校的各个职能部门都纳入管理范围,重塑业务流程,降低管理成本[3]。
在人员结构上,建立创新性的财务人员队伍,在高校内部有多个分支机构,财务人员的个人能力、性格特征、职业经验、职业偏好都具有明显差异,鉴于此,高校方面要做到对症下药,提升财务人员队伍的适应性,夯实其信息化财务工作技能,培育财务人员的大局观念,帮助财务人员规划职业生涯,尽快建立一支信息化程度高、具有适应性、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队伍。对于财务人员的分工,需明确当前财务人员的工作范围、工作能力,考虑到各个岗位对财务人员的具体能力要求,根据工作能力来划分岗位,确保人员能力与岗位之间相匹配。岗位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类是业务处理岗,第二类是运营管理岗,相较而言,运营管理岗的工作更加复杂,既要求财务人员掌握财务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业务处理岗重复性工作更多,在具体分配原则上,需尽可能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变动,若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运行过程中存在各岗位工作量不均衡的问题,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然后调整员工岗位和员工人数,以适应财务工作需要。
(二)建立共享信息化平台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于高校财务工作效率、财务管理水平而言,是一个全新挑战,这要求高校尽快建立共享信息平台。首先,优化基础设施。强大的物质设施保障是确保高校财务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在高校朝着数字化校园转型的今天,部分技术和设备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在跨区域高校中,新校区的硬件设备先进,老校区的设施普遍比较陈旧,且新旧校区的财务管理软件也不同,财务信息共享化程度不高,数据处理能力不同,这就很容易出现信息孤岛。对此,需从电子财务管理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着手,更新陈旧设备,对学校的网络、服务器、路由器、电脑进行升级,平衡不同校区的设施差异,让共享信息平台的建设可顺利推进。其次,应用“云共享”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学校内部的财务工作状态,引进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其处理内容需涵盖财务业务的各个流程,可对海量数据信息来提取、分类、计算,满足不同人员、不同部门的需求,实现财务信息的“云共享”。最后,对信息系统进行模块化升级。传统以ERP系统为主的业务系统是单向操作的方式,整体流程烦琐,高校除了要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之外,还要设置“单据影像系统”,借助这一系统,能够迅速上传凭证和单据,实现业务流程的升级。同时,对财务工作进行模块化管理,让每笔业务都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到达财务人员手中,并实现财务系统与学生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
(三)改进财务管理流程
1.预算业务流程的改进
在预算业务流程上,针对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的现存问题,在财务共享服务视角下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通过科学的统计、计算,将预算项目结合预算应用部门的情况做出细致划分,为各个应用部门提供电子预算科目表,各个部门可凭借账号进入到预算系统模块,录入预算数据。在录入之后,由部门人员对数据进行审核,审核完毕后即可提交数据,申报人员可随时登录平台来查看结果与进度。在预算编制环节,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之后,可对预算计算工作进行标准化、智能化的管理,克服传统预算方法随意、不统一的问题。预算的编制由财务部门、预算管理委员会、职能机构负责,必要情况下,可对高校近几年的预算历史数据进行编制、汇总[4]。在预算下达与执行环节,由学校党委会对预算方案进行研究,利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下达预算,再由预算应用部门根据预算任务书来录入本部门,在经由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由预算应用部门按照方案来实施。在预算控制与监督环节,平台可对数据进行提取、整合、对比、分析,对实际数、预算数进行动态对比,如果超过警戒线就会发出预警,以实现全程监督的目的。在预算调整环节,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预算数、实际数进行对比,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将责任落实到人,让各项工作都能够找到责任人。高校可对财务状况进行调整,使之贴近高校的财务管理现状。
2.费用报销业务流程的改进
费用报销业务属于会计核算变化的重点,这项业务会直接影响教职工满意度与全校师生满意度,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中,费用报销业务流程的改造是其核心工作,具体流程包括:
一是填写电子报销申请单据。报销人员可提前登录共享服务平台,按照规定填写、录入详细信息,平台可生成电子单据,单据中会标注出具体的报销方法、报销限额、付款渠道等内容,上传至共享服务平台后,由相关负责人审批。期间,报销人员可随时查看流程,审批通过,平台可关联电子报销申请单,若审批未通过,系统会给出整改意见,报销人员整改后进行二次申报。二是上传原始凭证。在出差结束后,报销人员对原始单据拍照、上传,将原始票据交由财务人员,这可克服地域限制,节约了报销时间,平台可对资料进行智能分析,若资料无误,即可进入下一环节。三是权限人审批签字。系统可对审批流程智能排序,将资料按照顺序发送至负责人来签字。四是费用支付。在报销业务完成后,共享中心可与银企系统直联,报销费用可直接通过网银转至报销人账户。
3.货币资金管理业务流程的改进
在高校的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是一个重点,结合高校的办学性质,流动资金会贯穿高校的整个财务管理活动中,其管理质量是评估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质量的凭证。在线上提交付款申请方面,要求各个职能部门根据操作要求登录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填写电子支付申请单,填写无误后,由本部门权限审批人初审,核实无误后即可上传至平台,等待下一步的审批。在上级负责人通过核验后,平台可做出智能分类,按照既定流程来传送至业务处理单元,由中心审批人员负责核验;在付款记账环节,审核完毕后,平台可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系统自动触发电子支付系统,合作银行在收到指令后,即可完成货币资金的支付。
(四)优化内部审计体系
内部审计内容囊括财务审计、经营管理审计,是一种单独的监督、检查和评价活动。部分高校还没有设置单独的审计部门,基于财务共享的要求,高校需结合自身财务情况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直接负责高校内部的审计业务,打造涵盖内部审计委员会、基层审计人员与审计部门于一体的内部审计架构[5]。审计部门通过对平台中资料、财务数据的审计,对财务管理活动做出监督、评价。高校还要强化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当前,高校财务人员技能单一的问题普遍存在,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养,还要能够满足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工作要求,因此,高校要强化培训,确保审计人员对现行的内部审计方法和规定有全盘把控。
另外,高校需基于财务共享服务视角创新内部审计办法,结合自身办学情况引入先进技术,在“互联网+”时代下,数字化审计将会成为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高校需充分发挥出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优势,借助数字化审计软件,将审计软件、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之间融合起来,对数据进行审计、测试与分析。同时,构建完善的内审评价体系,以风险作为导向,建立体系化的评价标准,确保审计工作可做到有章可循,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
(五)改革高校财务考核体系
为了确保财务监控体系顺利运转,需在高校内部配备完备的绩效评价与考核体系,明确具体考核标准,确保各项监控手段可顺利落到实处。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为了让财务共享可得到顺利实施,需明确各个人员、部门的权利义务,让考核制度做到权责分明,结合各个学院、部门的岗位性质将责任细化。同时,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做到赏罚分明,确保责任能够与惩罚、奖励之间匹配,在具体的建立和惩罚上,需根据员工的工作效益来实施,以相关的条文、纸质单据作为支撑,遵循客观、公正原则,严禁夹杂个人情绪。
三、结语
共享服务模式经历了多年发展,在理论、实践上均取得了巨大成果,以物联网、区块链、AI、云计算、大数据、5G为代表的科技均对财务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用范围也更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让财务数据的分析变得更加精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难题,高校需从制度、管理、人员等多方面创新,发挥出政策性导向作用,让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走向良性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