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重要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及特点

2022-11-23严律恒林怀德何海明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名胜区环境影响风景

严律恒,林怀德 ,何海明

(1.广东核力工程勘察院,广东 广州 510800;2.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广东 佛山 528000)

1 综述背景

工程建设项目在开工建设前,要根据建设规模,对其进行相对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包括: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2]中“第五十五项‘核与辐射’”规定:500千伏及以上的和涉及环境敏感区的330千伏及以上的输变电工程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他(100千伏以下除外)的输变电工程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编制完成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需要报送至相应的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或备案,待出具批复后,才标志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通过。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政务服务网中环评办事指南中的相关规定: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省内输变电工程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审批,法定办结时限为60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时限为15个工作日;而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省内输变电工程在工程所在所属地的市级生态环境局审批,法定办结时限为30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时限为7个工作日。

一般而言,在广东省内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输变电工程分为110千伏电压等级、220千伏电压等级和5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至2019年底,广东电力系统有500千伏变电站58座,其中含开关站1座(鳌峰开关站),已投产交流主变的交直流合建站2座(东方换流站、宝安换流站),500千伏变压器总容量142 750兆伏安,500千伏线路245回,总长度约11 667.39公里;220千伏公用变电站428座,220千伏主变总容量212 328兆伏安,220千伏线路1 460回,总长度约27 559.48公里(含电缆)。110千伏变电站2 006座,110千伏变压器总容量225 005.5兆伏安,线路4 981回,总长度约 42 521.98公里(含电缆)[3]。

由上述数据可知,相较而言,需要报送至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审批的5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数量较少,而需要报送至工程所属地市生态环境局审批的110千伏及220千伏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数量多,且远多于前者。因此,梳理好110千伏及220千伏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确定对象

2020年4月10日,笔者的供职单位受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某供电局的委托,承担110千伏某输变电工程(下文称“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笔者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广东省重要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及特点。

本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①110 kV变电站工程;②110千伏线路工程一,长度2×1.65公里;③110千伏线路工程二,长度2×1.71公里。

本工程建设选址位于广东省某风景名胜区内。此处风景名胜区属于重要生态敏感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4]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5]的相关规定:需要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附件增加电磁及生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笔者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编制了环境影响报告表报请当地生态环境局审批。

技术人员在明确工程项目的建设主体后,需进一步从建设单位的前期可研报告、初设文件或奥维地图定位文件中,确定好项目的建设规模;确定好项目建设的位置是否涉及生态红线、基本农田、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或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确定好项目需要做哪些专题评价工作,以此在大框架上作出几点基本的判断:项目从环保的角度上是否可行。此外,除去技术层面的注意事项,还需确定好项目需要报送至哪个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若上述环节出现判断失误,都可能导致时间成本及人力成本的额外增加。如,笔者在本工程中,一开始并没注意到工程建设所在位置的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属于重要生态敏感区,根据导则需在环评中增加该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笔者前期仅仅是对生态现状进行简要评价,分析的深度不够,缺少生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导致后期因要增补这一块的内容而增加了数次现场调研工作。从资源优化的角度来讲,没有起到资源平滑的效果,令项目进度的关键路径增长。

3 现状监测、调研踏勘工作

2020年6月14日,笔者在收集齐全本工程的前期可研资料后,随即开始前期现状监测及调研踏勘工作。

在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现状调研的关注重点一般放在生态现状调查、电磁环境及声环境现状监测上。生态现状调查采用现场踏勘、典型调查与资料收集、专家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的测量方法依照《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HJ681-2013)进行;声环境现状监测的测量方法依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6]进行。

根据生态现状现场踏勘调查可知,本工程拟建站址位于风景名胜区的南侧,现状为空地、绿地或道路,地表上主要为人工植被,包括杜鹃、樱花、凤凰木、栀子花、夹竹桃、紫荆、朴树、松树、秋枫、红背桂花、杨梅、中国无忧花和假连翘等。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可知,本工程周围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8]中频率为0.05 kHz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即电场强度4 000 V/m、磁感应强度100 μT。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可知,本工程周围及环境保护目标噪声昼夜间监测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昼间≤55 dB(A),夜间≤45 dB(A)的要求。

在收集齐工程项目的相关资料后,依据监测规范和项目特点制订科学的监测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本工程中,西侧的博物馆生活区按功能类别属于敏感保护目标,但在跟博物馆沟通中得知,生活区主要构筑物为饭堂和篮球场,此处并没有长期停留的留宿人员。因此,在现状监测中,只需要在生活区围栏边界布置监测点即可,而不需要进入生活区内进行监测。还值得提出的是,监测时需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比如:声环境现状监测以等效连续A声级为因子,需选择无雨、无雪的条件下进行,风速为5.0 m/s以上时应停止测量;又如:电磁环境现状监测需要在离地面1.5 m高处测量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场强度,且监测时湿度不得超过80%,等等。此外,生态现状调查可以借助“识花神器”等软件工具来辅助进行。

4 报告编制工作

现状调研踏勘工作完毕后,笔者随即开始环评文件的编制工作。

2020年6月25日,笔者完成了环评报告主体部分的编制工作,并着手编制《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影响专题》。该区域除了是风景名胜区外,还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在与该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办公室沟通中得知:该风景名胜区、与所属的旅游区、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的边界一致。根据《广东省风景名胜区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设输变电工程需征得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同意才可开始建设。基于上述情况,笔者积极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展开沟通,在与本工程所属地市的自然资源局沟通中了解得知,本工程的建设已被纳入《该风景名胜区游览交通及相关设施详细规划(2017-2025 年)》中,且该详细规划已于2019年8月7日取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批复意见(林保发[2019]79号);收集好风景名胜区的相关资料后,我院开始编制该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报告。

2020年7月1日,报告的所有编制工作完成。其中生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报告的结论是:本工程位于风景名胜区范围的区域,对本工程所属地市的生态格局和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影响不大,在落实好环评报告、专题报告提供的环境保护措施后,项目建设对风景名胜区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使电磁环境、声环境等影响满足环境保护标准要求。从生态环境影响角度分析,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5 送审报批工作

2020年7月6日,本工程环评报告形成送审稿。在对环评送审文件签字盖章后,技术人员协助建设单位将送审稿、审批申请函和委托授权书等报批材料扫描成电子版,在本工程所属地市的申报系统平台中进行网上申报及公示;与此同时,将送审材料的纸质版经本工程所属的镇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入件,报送至本工程所属地市的生态环境局审批。

2020年7月11日,送审稿受理后,当地生态环境局相关经办人对项目进行了函审,并通过电邮的方式告知修改意见。

2020年7月12日,笔者根据修改意见对报告完成修改,并形成报批稿重新在网上申报和报送本工程所属地市的生态环境局。

2020年7月14日,本工程所属地市的生态环境局发布审批前公示。

2020年8月14日,取得本工程所属地市的生态环境局的批复,项目顺利完成。

笔者认为,送审报批工作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各处乡村各处例”。在送审报批之前,需要搞清楚以下几点:①项目是报送至哪个具体的生态环境审批部门?比如,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政务服务网中环评办事指南提示:本工程的环评材料是需要报送至本工程所属地市的生态环境局审批的。然而,从与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电话沟通中得知,实际上本工程的环评材料只需报送至下一级的镇环保办即可。由此可见,确定审批部门需要进一步落实到具体的行政主管部门经办人;②项目的报批送审材料除了环评报告外,还包含哪些其他材料?比如,在本工程所属地市这边,需要在环评报告中,前置附上建设单位的营业执照、委托书等,而部分地区则没这方面的要求;③明确报批送审的申请材料有没有哪些特别的格式要求。如笔者在该区下辖镇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窗口报送本工程环评时,窗口的工作人员指出他们已经(内部)更新了报批申请函的格式,在广东省政务服务网办事指南中的通用格式模板并不适用。笔者一开始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导致在窗口入件报送时因材料不符规格而“碰过壁”;④确定项目的网络公示途径。如在本工程所属的地市,是不需要建设单位对项目进行另行挂网公示的。

6 结语

综上所述,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以归纳为四步:确定对象、现状监测、报告编制和报批送审。从大量的项目经验中可以得出,每步都是有需要注意的地方的。很多技术人员认为,只要写好环评报告,就等同于完成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了。但笔者认为,“写报告”只是其中一环。此外,工程可研报告等前期材料的研读、科学的现场调查、监测,以及在报批送审时诸多细节的落实,同样值得技术人员重视。如果细节没有把控好,项目容易在行进的过程中“掉了链子”。拥有良好的从业习惯,对于加快项目的进度,节省人力成本,帮助建设单位尽快取得环评批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名胜区环境影响风景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上饶集中营名胜区
马陵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文化教育园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影响的评价要点相关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比分析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