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与园地
——贺学报创刊四十周年
2022-11-23石云孙
石云孙
四十年前,我受命创办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受命之时,没多想就应了,原因一是出于服从的习惯,二是缘于对学报的感受。记得1960年前后,全国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我边学边写出多篇学习毛主席著作语言艺术的文章,发表在《合肥师院学报》上,受到关注。日后做科研便肇于此。我时任中文系副主任,即挑选系里教师余昌谷做编辑,这就开始办起来了。
学报是一所大学的窗口,也是一块学术园地。我提出办学报,一是反映本院的学术成果,又一是立足于培养一批人。大学的大楼如何,外地人看不到,但学院的学术研究水平可以透过窗口窥到怎样。人才成长,需要靠园地来栽培,这是不言而喻的。
学报徜徉四十年,可以说,初心践行有效,窗口亮多了,园地茂盛了,扩大了影响,培养了人材,这是了不起的业绩。作为窗口,我有自身的感受。在学报上发了一些论文,从窗口亮出去,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论语境》登学报,人大《语言文字学》复印,日本学者西槙光正选入《语境研究论文集》出版。安徽师大汪裕雄教授寄来复印件,内容为台湾大学张宝三博士生撰《五经正义研究》博士论文,其中引用了我的研究成果。我在学报上发表《孔颖达修辞理论探》上下两大文,人大资料复印,又收入华东修辞学会主编的《修辞学研究》,由语文出版社出版。张博士称“大陆学者石云孙先生,先后发表《孔颖达修辞理论探》两文”“对五经正义之修辞说共举二十项加以探讨,颇具草创之功”。裕雄师弟函告:“资料难得,故特寄奉,以见岛内学界于学长推重之情。”作为例证,略可知窗口的透视作用。
学报园地为人材的培养起了明显的作用,学报二十年纪念时,编辑部编了一本《编辑乐》。内收受益者著文感谢学报的扶持。章沧授说“科研从这里起步”,沈跃春写道:“学报助我走上治学之路”,董根明云“学报引导我走上科研路”,诸位后皆成才俊。编辑者余昌谷、贺长元、徐希军为人作嫁衣,也自作衣,俱光鲜不凡。以上编者、作者后皆成才,而起步多在学报园地,则可以断言。我是学报的创始人,一直关心学报的发展。学报二十年纪念时,我作《我与学报》,学报出到200期,编者约我写贺词,我赋七律一首,内云“报导悠悠二百期,今朝相约秋收时”。今已年届九十,最近在党代会年会的讨论时,我发言还提到学报的发展,希望学报与时俱进,把学报办出时代特色,牢记本刊使命,提升学术质量,扶持新生力量,使窗口更亮,使园地里的新苗发芽、成长、开花、结果,为学报、为学校、为国家、为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