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因素探究

2022-11-23左世衍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农作物作物

左世衍

(农安县哈拉海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长春 130200)

近年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对粮食产量的需求不断增加。虽然我国地域十分辽阔,但是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且农业集约化程度较低,再加上农作物栽培技术相对落后、农作物种植方法不够合理等,都制约着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促进农作物高产既是广大农民的愿望,也是我国全体人民、乃至全球的希望,但是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克服种种困难,例如自然因素、技术因素、人为因素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1 影响玉米高产的因素

1.1 播种时期

在进行农作物播种时,如若播种时间过早,可能导致土壤的温度、水分及营养供应不足,无法满足农作物种子的生长需求,降低种子发芽速度与质量;如若播种时间过晚,会缩短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以至于已经到了丰收的季节,果实还没有长好,造成农作物减产,降低农民经济收入,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其实每种类型的农作物都有最佳的播种期,例如早稻最佳播种期为3月底-4月初、春小麦最佳播种期为3-4月份、春玉米最佳播种期为5月份左右,只有在恰当的播种期进行播种,才能为种子提供更适宜的萌芽温度,以及更加充足的水分与营养,增强农作物幼苗的抗虫抗灾能力,进而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质量及产量。

1.2 种植密度

玉米的种植密度对于玉米的生长速度与产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前提。因为每块土地所含有的营养是有限的,在固定面积内,种植密度越大,分给每株作物的营养就越少,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质量及产量,但这不表明种植密度越小越好,具体种植密度要根据所种植的玉米品种决定。对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也一样,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使每株作物都进行充足的光合作用,加快农作物生长速度。另外,在进行玉米种植时,还要根据地域降雨量决定种植密度,例如,降雨量较多的地区,种植密度可以适当缩小,提高单株产量;而在降雨量较少的地区,种植密度可以尽量大一些。同时,土壤也是影响玉米种植密度的因素之一,土壤肥沃、营养丰富、灌溉方便的地区,种植密度应适当缩小;而在土壤贫瘠、灌溉条件有限的地区,种植密度应该适当增大,且在播种过程中,早播种的应该稀疏一些,晚播种的应该密一些。总而言之,在玉米种植之前,要综合考察玉米种植品种、种植时间、种植区域的降水量及土壤等多种因素,制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保障玉米产量。

1.3 田间管理

播种时间、种植密度是玉米种植前期重要的准备工作,田间管理是玉米种植后期提高作物产量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田间管理是指从玉米播种到收获整个过程所展开的间苗、除草、松土、追肥和灌溉排水等一系列养护措施,旨在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例如,松土可以为作物土壤提供更多的氧气。但是当前在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思想意识相对落后,没有认识到田间管理的重要性,一般在种子萌芽之后,就不在关注作物的生长情况,任其自由生长,制约作物产量的提高。

1.4 栽培技术

要想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种植目标,不仅要重视播种时期、种植密度、田间管理等事项,还要加大对玉米栽培技术的关注度,玉米栽培技术对玉米的健康生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通过改变玉米种子基因,提高玉米总产量。玉米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玉米播种技术、玉米耕地技术、玉米农药技术等,其中玉米耕地技术实施水平不同,土壤修复效果也不一样,玉米的生长速度、产量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玉米播种技术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提高播种速度,降低农民的种植压力。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玉米黏虫、棉铃虫、蚜虫、玉米叶螨等各种虫害,一旦发生虫害,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在这种情况就需要借助农药杀灭各种害虫。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速度较慢,有些农药不仅杀虫效果差,还会残留在玉米作物上,留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大多数农民知识水平都比较低,不具备专业的玉米栽培技术,这是制约玉米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2 促进玉米高产的有效措施

2.1 土壤方面

2.1.1 选择适宜的种植土地

土地的选择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选择种植土地时,要尽量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块,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选择坡度在15°以下的地块。另外,要做好土地的翻耕工作,例如在玉米收割之后,要对种植土地进行及时的深耕及灭茬处理,深耕范围控制在25~30 cm。同时,还要对地表进行平整处理,在浅耕18~20 cm后进行覆膜,以此增强玉米播种土地的生长性能。

2.1.2 划行施肥起垄

在玉米种植之前,通常会将种植地块的田垄划分宽度相同的2行,2行之间大小不同,大行用钢筋材料或者木材围成70 cm的齿距,小行则用相同材料围成40 cm的齿距。并用相关划行器划清2行之间的界限,以地边为界,在35 cm的位置划第一道分界线,然后沿边处化分小行,从而形成大小不同的双行。施肥肥料以农家肥为主,一般施优质农家肥5 000 kg/667 m2,化肥用量为折纯 N10 kg、P2O55 kg、K2O5 kg、ZnSO41 kg,农肥结合整地全田施入,化肥在起垄时集中施入窄行垄带内。根据作物种植趋势,对垄台进行开沟起垄,并沿等高线进行缓坡开沟,形成大小2个垄,宽度分别为70 cm、40 cm,高度分别为10 cm、15 cm。垄之间不仅有大小差异,也有高度差异。机械起垄覆盖可用于土壤状况良好、当地条件有利、交通便利的地区。

2.1.3 土壤处理

对于长期、频繁发生病虫害的种植地块,可以在起垄时添加具有针对性的防治病虫害药剂;对于经常生长杂草的种植地块,可以使用相关的喷撒药剂边起、边喷、边覆盖。相关人员在勾兑和喷洒药剂时,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避免药物对自身生命健康造成损伤。

2.2 科学选择玉米品种

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前提与基础。有些农民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存在盲目的跟风现象,例如,A村的张三看见B村的李四今年种了丰垦009实现了大丰收,就和同村的村民进行宣传,第二年全村所有人都选择种植这个品种,但并没有提高玉米产量,这主要是因为每个玉米品种的特性都不一样,对外在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在进行玉米品种选择时,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的地质、水文、天气等情况,选择最适宜种植的玉米品种。通常来说,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可以提高10%的玉米产量,同时有利于充分发挥栽培技术的效用。

2.3 适时播种

在进行玉米播种时,要特别重视播种时间的选择,播种时间过早,气温较低,可能导致玉米出苗不齐;播种时间过晚,会导致玉米生长周期不完整,由此看来,播种时间太早或太晚都无法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种植目标,甚至还会减产。因此在进行玉米播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正常情况下,大地玉米的播种时间约为每年的5月份,温度在10℃左右,如果选择大棚种植,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前10 d。

2.4 合理密植

玉米的种植密度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玉米种植者应根据土壤条件确定种植密度。玉米种植量一般不超过4 000株/667 m2。在特殊条件下,可适当增加到5 000株/667 m2,但不得高于该值。此外,在种植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确保玉米种子深入土壤,为种子萌发和生长创造有利条件;(2)控制玉米间距,保证玉米有一定的通风空间;(3)在选择玉米埋深时,需要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如果土壤质量好,玉米可以深埋5 cm;如果土壤不好,需要将玉米埋深增加到8 cm,以减少水分流失,促进玉米发芽和生长。

2.5 田间管理

做好玉米田间管理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保障。田间管理贯穿于玉米生长的全过程,一般包括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及后期管理3个阶段。第一,前期管理。前期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间苗,在玉米播种时,农民担心玉米出苗不齐,通常会大量撒种,导致每个孔洞中生长出过多的幼苗,为使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就需要合理的间苗,促使玉米幼苗健康生长。第二,中期管理。当玉米进入大喇叭时期,叶片伸展数值约为10~12片,穗肥量达到15~20 kg/hm2尿素,种植者可以利用玉米播种机进行追肥。第三,后期管理。后期管理通过利用增肥技术、农药技术等相关栽培技术,降低玉米病虫害发生风险,增加玉米穗的数量和重量。后期管理还包括收割工作,一般当玉米苞叶枯萎,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时,就可以进行收割,需要注意的是,不可过早收割,以免作物没有生长完整,降低作物产量。

2.6 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

采用先进的玉米栽培技术也是实现玉米高产的有效方法之一,接下来就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基因技术3种玉米栽培技术展开详细介绍。

第一,病虫害防治技术。近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对食物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产物,应该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在玉米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病虫害,如果仍采用传统的化学农药技术进行治理,无法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高质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催生出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物理防治技术,这2种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化学农药残留的安全隐患问题,为人们提供重要的食物安全保障。其中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浸液防治技术、引入天敌技术等;而病虫害物理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灯光诱杀技术、色板诱杀技术等。另外,随着我国农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化学农药技术也取得明显的进步,但是仍不宜长期、大量使用,避免影响玉米作物的质量与安全。

第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进行玉米施肥时,种植人员可以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精准地掌握土壤的生长状况,据此合理选择施肥方法、施肥时间,并严格把控施肥用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施肥效果,避免造成化肥的过度浪费,节约种植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为玉米提供更加充分的营养物质,提高玉米生长质量及产量,提高玉米种植的综合效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玉米栽培技术,深受种植户的认可,为我国农业经济更快、更好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第三,基因技术。农业科技的发展进步促进了玉米基因技术的改良升级。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应用基因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而且能够培育出幼苗发芽率高的玉米品种,同时利用基因技术,能够有效改变玉米的生长形态及周期,延长作物的光合作用时间。除此之外,在玉米收割时,基因技术可以满足大面积现代化与机械化的玉米试验基地要求,有效降低农作物自身对环境产生的限制与约束,有效提高农作物种植产量,实现高产目标。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作物产量急剧下降,这与人口快速增长产生的粮食需求严重失衡,提高农作物产量、缓解粮食紧张问题成为当前我国农业部门发展的首要目标。不同于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玉米具有较强的抗寒性与抗旱性,并且能够适应各种种植环境,因此成为广大农民普遍种植的一种农作物,所以本文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对玉米种植土壤、品种、密度及栽培技术的选择展开详细说明,希望可以为广大农民提供有利的借鉴,促进我国玉米产量大幅增长,为实现我国农作物高产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农作物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覆盖作物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揭示大塑料和微塑料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健康的潜在影响
无花果田间管理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2022年山西省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意见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抢种暮春
胡萝卜高产种植技术